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略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日语第二人称代词的省略与日语自身的特点和日本的社会文化相关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上下意识、内外意识、恩惠意识、耻感文化、"体察"文化和崇尚自然观等文化的角度,对由敬语表达、授受表达、被动使役表达和命令、禁止、请求、建议、劝诱、许可表达引起的省略,及第二人称代词以外的称呼词引起的省略等五种第二人称代词的省略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较难的语法点,这是因为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比语法结构更难掌握。不同的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对事物的认知度。相对于中国人将恩惠意识上升到社会责任、人伦关系的高度,日语授受动词中所反映的恩惠意识受日本集团意识的影响,在实际使用中更具普遍性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的授受表现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大难点,其中尤以动作授受表现中的「~てあげる」最为复杂,稍不注意就会给对方造成失礼的感觉。在实际运用中,日语学习者经常误用进而有意避开。究其原因是因为对授受动词的指向性、说话人的发话立场、授受表现所隐含的恩惠意识、内外有别观念等不能充分理解和正确运用。应该在掌握授受表现语法规则的同时,挖掘语言深处隐含的日本文化及日本民族的心理特征,培养活用基于谈话场景、人际关系的各种待遇表现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4.
授受表现是日语表达中的一大特色,也是日语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重点和难点。在「てもらう」「てくれる」「てあげる」的三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中,不仅要考虑恩惠的移动方向,还要时刻注意到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及和授受表现中涉及到的第三者的关系,给我们日语学习者和教学工作者带来了不少的困惑。那么如何从认识本源上解读授受表现,不仅对我们的日语教学而且对我们更好地理解日本人的语言意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利用主观识解的理论对授受表现进行剖析,阐释了日本人在语言表达时对事态采取的情景投入式的事态把握方式。  相似文献   

5.
日语中的授受补助动词是授受动词及其敬语的补助形式。与授受动词表示物体的授受不同,授受补助动词还表示行为及该行为产生的恩惠性的授受。这是日语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正确使用授受补助动词的关键在于掌握说话者对事态的主观恩惠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授受动词在日常生活中频繁使用,既可在句中直接作谓语,也可用在谓语动词的连用形后作补助动词用。经过分析可发现,日语授受动词的使用是与日本人的心理恩惠意识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介绍跨文化交际的概念、起源、意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必要性、目的及其研究内容。认为中日跨文化交际研究的中心内容为日本人的深层文化意识:集团意识、内外意识、耻感文化意识、宗教意识。通过对日语词语、语法和日本人言语行为的分析,解读了日语语言的文化特性,研究结果对中日跨文化交际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会话中的隐喻使用是说话人有意识选择的间接表达,带有强烈的言语意图,其语用意识突显程度低。隐喻使用的言语主体、言语意图以及语境是考察其认知顺应过程的必要条件。说话人在具体的语境中总是根据自己的言语意图来决定对语言义和语境因素的利用,把隐喻表达的语言义转换成适合表达自己言语意图的言语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反映社会文化的一面镜子,不同国家的语言表现折射出了不同国家的文化特征。从一个国家的语言表达习惯也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与民族特性。从日语的表达形式看,日本人有偏爱使用授受表现的倾向。日语"授受表现"除了表示物的"交付与接受"这层意思外,还集中体现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恩惠意识。"授受表现"作为日语特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反映了日本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日本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日语中的敬语式表现在日常交际中出现频率很高 ,且含有丰富的待遇含义。敬语式表现形式包括委婉表现、否定表现、自动词含义、恩惠授受表现、词语选择等。作为一种说话方式 ,敬语式表现反映出日本人独特的交际原则和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11.
以Searle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在对日语间接言语行为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以及如何针对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日语教学中应重视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2.
关于人类语言表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语言表达就是言语发出者利用语言形式将自己头脑中的思想内容输出或移入到言语接受者的大脑之中,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因为语言没有这么做也没有能力这么做。语言在人类所谓表达中的真实角色是:言语表达方将与自己头脑中的特定思想内容相联系的语言形式(语音)用嘴说出,进入接受方的耳朵和大脑之后激活并唤起表达方大脑中相应的精神意识内容,从而实现表达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受到语言语境以及语境主客观因素的约束。日语的使用同样受到日语语言语境的制约,还要受到日语语境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言语就是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为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对语言的使用。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但它受到言语环境的约束,受到言语规律的支配。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常看见某种颜色就会产生一些联想。对多数人来说,色彩的联想具有共通性。当然各个民族对色彩的感觉是有所不同的。日本民族受到美丽岛国自然环境的恩惠和培育,特别厚爱自然和自然的色彩。对自然美的感受特别敏锐和纤细,饱含丰富的艺术性。日语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色彩词,日语色彩词作为日语词汇的一个部分,和日本文化文学有着不可忽视密切的联系。颜色词在文学作品中常常具有很强的喻意作用,它赋予抽象的事物、人物性格、生活特征、心理活动、情绪等以不同的色彩,使表达增添了形象的比喻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事物的着眼点和态度与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和观察事物的角度有关。同一种语言,不同的视点和看法通过语言表述时,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日语是视点敏感的语言,主动句与被动句、移动趋向补助动词"てくる"与"ていく"、授受关系句等表达形式体现了话者的立场和倾向。视点与日语语言研究为语言类型学和言语行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为日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视点理论的深入探究,该理论框架下日语表达特点及汉日表达异同研究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英汉言外之意跨文化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外之意有多种表达方式,特殊的语言结构、说话语境、修辞手法、有意偏离话语交谈中的某种合作原则如相关准则等都可以表达言外之意.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言语行为理论、分析英汉言外之意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培养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表现形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意识密切相关。本文在对汉语的动宾结构进行客观详尽分类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汉语动宾结构在日语中的对译差异。对其差异的原因主要从言语类型学角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礼貌语言中的致谢用语属于日常活动中的言语行为,按照奥斯汀(J.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对给予的恩惠使用致谢语被认为是言外行为,而致谢语被认为是正面礼貌.致谢并不是孤立的言语行为,它可以是明确的,也可以是夸张的或暗含的.再者,致谢语具有很强的交际功能.致谢语带有明显的社会文化特征,可以折射出不同的文化价值.根据不同的文化,人们表达致谢语的方式方法也会不同.此外,人们评价致谢用语的标准也是有差异的.因此,在中国人与法国人的交流中,在不同的情景下,双方对致谢语的表达以及对致谢用语的评价标准都是不同的.中国人一般按照中国的生活习俗和汉语的习惯用法来使用法语致谢语,法国人对此有可能会不理解,甚至产生误会.  相似文献   

19.
在日语中,同一事件从不同立场和角度去描述被称为语态。日语中最常用的语态表现有被动态和使役态。在授受补助动词句中,特别是てもらう句,除了从结构和意义上表达欲求与接受的意思之外,还可以从其描述的角度和立场考察它所具有的语态特征,特别是与被动态和使役态的关联性。てもらう句与使役句使役性相通,但是存在谦让使役和尊大使役的差别,恩惠性互补。てもらう句与被动句被动性相通,但是存在受益被动和受害被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产生的原因.从人称代词、感叹词、终助词、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日语中男性和女性的言语行为进行了分析.认为女性用语显得更加规范、优雅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