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前程序是一个很重要的民事诉讼程序之一。它主要起着整理争点、固定证据和解决纠纷的作用,并且能够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和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二章第二节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这无论从称谓上、功能上都与国外的“审前程序”存在着很大差距。本文拟从各国的立法例的对比出发,分析各国审前程序的异同,从而得出对我国建立审前程序的借鉴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审前程序概念出发,以比较法的视野,考察典型国家的立法例,发现该项制度本身的确立是依赖于相应配套制度的完备程度的,换句话说,审前程序的构建绕不开配套制度的设置。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一种制度效能的发挥仅从制度本身进行考量,进而决定其是否引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考虑这种制度生存的既有法律框架。  相似文献   

3.
4.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诉讼进入审理阶段前的重要程序,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以美国为例,其审前程序的健全促进了审判效率的提高和审前和解的大量实现。但是我国审前准备的建设却还处于萌芽价段,存在着诸多不足,因此从美国的审前程序中汲取合理养分,对我国审前程序的建立和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6.
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深入,对我国民事施诊审前程序进行重新探讨已进入紧迫性阶段。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作为整个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庭审以及当事人的实体、程序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众多专家和学者也都提出了自己见仁见智的观点。笔者通过研究我国和外国的一些制度,提出了“预审制+被告的强制答辩+证据的灵活开示”相结合的制度。  相似文献   

7.
民事审前程序的重构是近些年来诉讼法学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追求程序公正与效率的今天,民事审前程序的独特价值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目前,审视我国的司法实践,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还存在很多的不足,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何晓颖 《经营管理者》2009,(21):254-254
审前程序的改革是民事诉讼修改的重要方面,而强制答辩制度的建立又是审前程序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我国的强制答辩制度,关键在于如何在实现强制答辩制度的科学性与我国司法现状之间寻求平衡。原则上,应确立合理的强制答辩失权标准;具体制度上,应在强制答辩失权的制度框架之下,对实质性及基础性事实进行强制答辩的要求,同时确定相应的强制答辩失权的例外。  相似文献   

9.
民事审前程序作为审判程序的前奏,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与作用。我国未对此程序做很完善的规定,但纵观整个西方国家的法治进程,审前程序的作用日益凸显,细化审前程序是历史的必然。本文欲通过比较美国德国的审前程序之不同,阐述其作为一项独立的程序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建立我国人事诉讼程序的角度,谈我国特别程序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对于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既涉及行政争议又涉及民事争议的案件,本文从当事人和法院两方利益出发,通过分析两种争议的内在联系及诉讼效率原则,主张建立行政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并对该诉讼模式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证据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证明责任的强化,确立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也就成为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一般理论,并对两大法系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作了简单的对比;其实对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在用“法律真实说”取代“客观真实说”并正确区分证明标准与证明要求地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规定以及理论和实践意义;最后针对当前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了建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体系的新看法。  相似文献   

13.
梅丰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70-17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理念的进步,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公正的视野下,一些问题和不足渐渐浮出水面,亟需面对如何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现“司法正义”,达到惩罚与保护的双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本文拟从美国民事诉讼中看对中国民事诉讼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证据是整个民事诉讼活动的核心。是法院认定事实,据以裁判的基础。但是我国民事诉讼立法一直对民事诉讼当事人的收集证据问题关注不够。当事人收集证据的权利得不到程序性保障,相关的配套制度很不健全,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的证据收集权无从实现。本文将在解析现阶段我国民事诉讼中有关当事人收集证据的相关规定和明确保障当事人收集证据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我国完善民事诉讼当事人证据收集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阐述了证明责任倒置的概念界定, 进而分析了我国的立现状和缺陷,最后对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倒置的完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律师费转付制度是国际上一项相当成熟的诉讼制度,它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的社会理念,有助于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我国法律界人士对此也见仁见智进行了广泛地讨论。目前我国的司法实践对此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本文试就在我国建立该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证人证言是民事诉讼法定证据形式之一,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作证制度的缺失和证人作证的混乱性,致使证人证言证明效力和采信率低下。现行法律对于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定位强制性而程序非强制性这种不合理的模式,使证人证言作为一种重要的证据形式无法发挥其应然效用。本文界定于对出庭证人证言运作过程中的一些程序性制度的论述和构建,通过建立证人宣誓制度、证人作证回避制度、证人费用保障制度、伪证制裁制度,达到出庭证人作证的规范运作,提升证言的采信率,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证据资源,从而提高诉讼效率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中第三人诉讼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第三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第三人依法参加民事诉讼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但由于我国民事诉讼法对第三人制度只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致使司法界对此制度的认识不尽一致,司法实践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现行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的概念、法律地位及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调解是指当事人于纠纷发生时,由受过训练的第三者即调解人居问介入协调,并就争议事件进行协商,而当事人则可在平和的协商氛围下充分表达意见,达到自主解决纷争之目的。对于一个有争执的案件,为了化解歧见,双方当事人坐下来谈判,如果最后双方能达成一个共识便可达成“和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