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鹏 《经营管理者》2011,(4X):284-285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而刑事和解制度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注重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通过厘清刑事被害人和刑事和解的概念,论述刑事和解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价值及功能,通过简单建构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刑事和解制度,最后分析了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救济与监督。  相似文献   

2.
刑事和解是保护被害人权益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刑事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其重要理念是保护被害人的权益。因其兼顾被害人与加害人合法权益的双重保护,刑事和解有助于加害人的改过自新,有利于平复被害人的心理创伤,最大限度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救济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在刑事诉讼法修改的攻坚阶段,应该认识到要强化刑事和解制度对被害人的救济,并对被害人在经济上获得的赔偿或补偿给予保障,如此才能真正彰显刑事诉讼法保障人权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杀死同寝室4名学生)被害人家属最终因为加害者的家庭情况放弃赔偿要求;2006年12月28日当杀害11人的邱兴华被执行死刑时,这11个被害人家庭仍未获得任何赔偿,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这些案件大都存在相同的特点,即犯罪行为人几乎都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被害人及其家属也因此得不到赔偿。从刑事诉讼角度关注被害人,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直接的侵害,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关注。在诉讼中作为案件当事人理应与被告人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和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呼声的高涨,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今后应赋予被害人以平等的防御权,使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及改善的详细论述,对我国被害人制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完善,略尽薄力。  相似文献   

5.
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中应告知并依法保护被害人的权利,被害人也应充分利用其权利,来保障本人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相似文献   

6.
刑事被害人问题成为近几年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确立刑事被害人在案件处理中的能地位,赋予其充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权利是改善刑事被害人不利现状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起源于西方国家的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进行的司法尝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各界对"赔钱减刑"的质疑众说纷纭。本文详细界定了刑事和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探讨了刑事和解的积极意义以及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开篇提出问题,论述了被害人当事人地位的法理依据,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有限诉权等权利,建议我国刑事法律在立法层面应坚持公正为主、兼顾效率的价值理念,并引入信息通报、被害人影响陈述、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等相关制度;在实践层面上应扩大被害人赔偿金建立被害人国家补助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给予被害人充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9.
王薇薇 《科学咨询》2010,(16):25-25,53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有申请抗诉权,没有上诉权;未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未明确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被害人对诉讼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所在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探析,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刑事被害人是他人犯罪行为的承受者,然而,在刑事诉讼中,以公诉人和被告人作为具有对抗性的两造,法律和舆论往往把焦点放在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上,而被害人的诉讼利益则容易被忽视,甚至成为附庸。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诉权是社会发展结果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然而,犯罪既是公共利益的"杀手",也是严重的私人侵权行为,被害人有私权请求权,在刑事诉讼中,应构建和完善被害人的刑事诉权,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制度来源于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和解尝试方案。那时,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县发生了一起破坏艺术作品的犯罪案件。鉴于两名犯罪嫌疑人都比较年轻,该县一名了解案件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是一种正在我国倡导和推行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刑事和解对于刑法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和解的事实与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一种制度与本土环境的融合需要各方面条件的完备,简单的移植只会导致其命途多舛甚至夭折。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制度有着广泛的原理与实践的支撑,在当下已成为解决纠纷的有效机制,立足于理论与现实的基点并从价值分析角度论证其可行性是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法制观息息相关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也是国际公认的矛盾凸现期,社会阶级成分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分配结构都面临调整,各种社会矛盾呈现多发态势,与此相伴随的是身体财产伤害、盗窃等案件也日渐增多。面对这些案件屡屡发生,是以更严厉的刑罚处罚威慑犯罪,还是用便利、低廉的调解办法解决,这引起了法学界人士的思考。2004年4月起南京市雨花区在全国率先试水“刑事和解”机制,对一些涉及轻伤害等的刑事案件,允许加害方和受害方“私了”。有人认为,此举是借鉴恢复性司法理论,科学把握刑事政策,创造性地执法,促进了社会和谐;也有人认为,此举不仅不利于保护弱者的合法利益,而且有悖于国家法律,激发更多人对社会、法治的不满,破坏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目前并非一个法律制度的安排,是具有刑事政策的操作规范。本文对构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在于保障被害人权益,尽快修复受损的社会关系,使加害人改过自新、复归社会。本文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刑事诉讼制度连贯性角度出发,以自诉案件调解制度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辩诉交易制度为例,探讨刑等和解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协调与对接。  相似文献   

20.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4):268-268
作为一种全新的犯罪处理模式,刑事和解制度蕴含了被害人恢复、犯罪人恢复及社会恢复等多种价值的综合保护,该制度不仅回应被害人保护政策,更是以监禁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的补充。作为一项先进的司法制度,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我国也应该立足于本土资源对其合理成分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