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主要的训练.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我认为必须抓好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朗读指导.一、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方法指导1、加强范读,发挥示范朗读作用.在学生预习了课文后,老师再用课文范读带或老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入情入境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受到老师朗读情感的感染,就有“读”的榜样了,就会模仿老师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话文本的核心要务就是梳理出文本的情感脉络。贯穿文本的情感就是文本的"根",文本的"魂"。有了它,文本就有了生气和灵气。教师对话文本,走进的是"心",走出的是"情"。情感审美,既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也是语文教学预设的前提,更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师对话文本,务必要找到共振人物情感的着力点和凭借。这是教师教学预设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和保证。教学中,引领学生对话文本,定要贴紧作者的心,共鸣作者的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周昆明 《科学咨询》2009,(24):56-57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过程,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作品中的真善美,把握文中的感情激流,融情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这样呈现在学生而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因此,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一条主线,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是语文教学的灵魂.那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情感教育的发展着手,再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提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需要情感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探讨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提一点可资借鉴的参考意见。从而改善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减少中职语文教学的一些困扰。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为此,文章围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基础,情感是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之一.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教师讲课必须带着激情,进入角色,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既定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情感体验,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情境教学随着改革大潮进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师调动学生主观感受,创造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课堂在情在境中扩大,幻化成课文中的各种意境.教学中一但出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局面,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上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要让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美妙乐章,教师应注意巧用联想选好情感生发点,多种手段捕捉感情切入点,由人及我找到情感结合点,联系生活把握感情升华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总结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培训的几个方法:感情的表达培养;情感的表达培养;情感的升华培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语文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既师生的情感交流在培养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促进教师内驱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探索了教师用语言、动作营造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和通过师生挖掘教材申的情感因素,提供师生情感交流的素材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朗读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主要任务.为了打好基础,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得从低年级抓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教给必要的朗读方法,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和记忆力,获得言表意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翻开中学语文课本,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文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文采。这一切充满着或忧国忧民或崇高悲壮或清丽委婉或优美淡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应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学生在读懂课文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素养,生成语文能力。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基本策略是:教学生读懂文本;读懂文本中的世界;读懂课文作者;读懂读者。  相似文献   

16.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实现良好情感体验的教学.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翻开中学语文课本,从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我们能深深感受到文中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文采.这一切充满着或忧国忧民或崇高悲壮或清丽委婉或优美淡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还应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情感的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作用,积极向上的热情带领学生去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这样就会对学生学习情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纵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语文实际水平的提高,我个人认为语文教学中,应该情感教学,创设情境,注重朗读训练,让学生感知形象,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形象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通常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盼 教师可抓住这个契机,通过生动形象的语文渲染,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感知所获得的形象造型是具体的、鲜明的、活生生的,进而理解文中之“神”.  相似文献   

1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具有增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冶高尚情操的力量。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全过程,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相似文献   

20.
耿雪玲 《决策探索》2011,(18):51-51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教学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学习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体验的实施,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享受音乐的美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的陶冶,应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