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重新反思与构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借鉴吸收壁鸠鲁朴素能动自然观、黑格尔思辨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批判了过去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特殊的有机论自然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有机自然观为树立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良性循环经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批判黑格尔与费尔巴哈的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马克思形成了以实践概念为核心的人化自然观.从理论层面看,马克思人化自然现在思维范式上超越了近代的旧自然观,实现了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的思维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3.
杨学功 《江汉论坛》2002,42(10):45-48
构成马克思哲学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或者说把马克思的自然观与一切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区别开来的本质之点,是马克思哲学视野中“自然”的社会-历史性质。换言之,“人化自然”是马克思自然观的合理域界。马克思的著名命题:“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不仅具有价值论的意义,而且具有存在论的意义。解决当代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可以从马克思这种实践中介的自然观中获得必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应是以物为本与以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哲学的视野里,这种辩证统一在本体论上的表现就是坚持物质和实践的统一,在自然观上的表现就是坚持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而在历史观上的表现是坚持历史规律与价值选择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军 《北方论丛》2008,1(1):135-138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瑞敏 《学术月刊》2012,(12):38-45
在马克思的自然观中包含有两个阐述人的自然界限的重要命题:一个是"退缩的自然界",该命题经常被误解为人类中心主义或者工具理性主义的自然观,而事实上其中已经蕴涵有马克思对人的自然界限的隐性表达;另一个是"自由的自然界",该命题迄今尚处于被掩蔽的状态之中,而事实上它代表着马克思对人的自然界限的显性表达。透过这两个命题可以看到,"人的自然界限"是马克思的自然观的一个本质性的维度,也正是这个本质性的维度指证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辩证法"与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性,以及奠基于这种内在统一性之上的"自由社会"和"自由自然"的内在统一性,而后者正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未来社会"两个和解"思想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略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的思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马克思那里,作为实体的"自然"主要包括自在的自然、感性的自然和人化自然,其中对感性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强调是马克思自然观的特质,因此,马克思主要是把"自然"放在"自然"与"人"的关系中进行考察和研究的.我们这里主要从价值的角度研究马克思关于自然与人之间通过实践活动、科学活动和审美活动而表现出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观既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考量,也是人类自身成熟状态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自然发展过程(天然自然—人工自然—生态自然)与自然观演变进程(天然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相吻合的考察和分析,指出了生态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阐明了其研究对象上的独特性、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新颖性及其基本性质上的前瞻性。这一研究将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并有效地指导生态自然的创建实践  相似文献   

10.
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和怀特海自然观的误读,笔者在对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与怀特海的有机自然观进行阐发的基础上,对两种自然观的异同予以对比与澄清,并针对有机马克思主义基于误读结合马克思与怀特海自然观之问题,探讨两位哲学家的思想中的可结合之处,为"将马克思和怀特海结合起来"提供另一种更为合理,从而更有价值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多维自然观的生态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自然观呈现的是多维度、多视角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论文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与解构,诠释了多视角下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刘巍  杨紫桂 《理论界》2008,(3):113-114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是北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在深刻研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基础上,指出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含有丰富的生态学思想,而这些思想都是源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其中,尤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关于"新陈代谢断裂"的理论,这一理论系统地阐发了马克思的生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它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完整地结合在一起。福斯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生态学思想,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的非正义性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的期望,形成了自己独具特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赵而雪 《理论界》2012,(3):9-10
19世纪40年代及其之前自然科学的发展,为马克思和恩格斯丰富了思想来源,对这一时期马克思早期自然观的形成和完善产生重要影响。《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的自然观与之前相比已逐步完善,其完善过程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福斯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批判及其存在论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斯特强烈斥责以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从外在嫁接、整合生态学和马克思思想,转而从马克思唯物主义自然观中挖掘、培植生态学维度,以此完成对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由于他过分单一演绎马克思生态学维度批判,复兴抽象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直接导致其对马克思思想的支离破碎的曲解,弱化马克思思想的批判向度,甚至一度背离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人的解放和自然复活在存在论层面的统一以及马克思具有存在论高度的共产主义实践.福斯特虽然找到了生态危机的根源,但在克服生态危机、解决人对自然异化等关键问题凸显出其理论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15.
在1844年“巴黎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本质上体现在与人的本质、与自然界、与自然科学三者的关系中。当代中国正是以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为基础进行着社会实践,这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实践。因此,和谐社会的建构应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自然观和科学观,和谐应该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界、人与自然科学的和谐关系上。  相似文献   

16.
近代机械自然观的“抽象物质”方向旨在以数学化方式完成了对自然的定量筹划,然而,自然的定量化表达并非自然自身的规定,亦非人类理智的一般进步。在马克思看来,近代机械自然观有其社会历史的根源,即体现资本原则的“抽象劳动”之完成,“抽象劳动”构成了机械自然观“抽象物质”的内在规定。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种理论态度,对马克思缺乏生态思想的理论性指责,不仅与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误解有关,也直接受到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影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领军人物福斯特针对理论界围绕马克思具有反生态或者缺乏生态思想的六个方面论据为马克思辩护,明确指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围绕人与自然新陈代谢的理论表现出强烈的生态关怀。生态社会主义从"自然—社会"的新陈代谢维度为马克思辩护,深化了马克思的社会—生态辩证法,并将生态—价值分析用于解决当下的环境问题。反思针对马克思所谓"理论空场"与"批判性重建",我们看到当下对马克思自然观之生态学维度及其内涵的解读,但是理论困惑依然存留于旧唯物主义或自然唯物主义的理论场域,因而并没有真正理解马克思的自然观之所具有的生态学理论性质,并不是由于他的自然唯物主义立场,而是由于他的立足于实践根基的新唯物主义,那么这就有必要从唯物主义历史发展的宏大进程中,呈现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本质理论境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呈现马克思自然观的独到内涵及其内在的本质规定性,才能为超越工业文明和建构生态文明提供合法性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方面来揭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自然的优先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还通过对物质变换裂缝的深刻批判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马克思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其生态批判至今仍具有生命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9.
刘英 《云梦学刊》2023,(2):102-107
面对严重的生态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当代性日益遭受质疑。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举人类中心主义旗帜,通过诠释马克思“自然”概念的现代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建构自然—文化—历史唯物主义,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感知性。在马克思那里,自然观与历史观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统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把“人对自然的关系”归于“深奥的哲学问题”之列。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来说,这也是一个核心问题。早在马克思已经实现向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转变的时候他就指出过,与人分离的自然界,是抽象的、孤立的;对人说来,它是一个“无”。从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论著来看,他们很少谈论这种抽象的或保守的(不发展的)自然界;因而他们的自然观是在肯定外部世界优先地位前提下,主张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