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志明  穆萨 《回族研究》2012,(4):118-121
马联元(1841—1903),清代著名的回族伊斯兰教育家、思想家,是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云南学派继马复初之后出现的一位集大成者。他一生致力于伊斯兰教育事业,首创的"中阿并授"和"穆尔林"两项经堂教育主张,开创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新局面,不仅成为云南回族穆斯林经堂教育恪守的传统,而且成为  相似文献   

2.
胡登洲作为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奠基人,对中国伊斯兰教育体系、教育制度、教育方式的建立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随着历史的发展,经堂教育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今天应在发扬经堂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扬长避短,大胆探索和改革,使经堂教育焕发出时代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次重大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经堂教育自16世纪中叶在陕西形成以来,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清同治年间,随着陕西回民起义的失败,经堂教育的中心也随之西移,河州成了中国经堂教育的中心。20世纪50年代,经堂教育在河州出现了第一次重大的突破和变化;80年代,又出现了第二次突破,使河州的经堂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上突破了传统的模式。这两次改革,是20世纪河州经堂教育的两大飞跃,而这两次重大变化都发生在河州著名经师“井口四师傅”和他的弟子两代人的手上,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河州地区的范围,扩展到了全国各地,对未来中国的经堂教育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士仁 《回族研究》2012,(2):102-108
经堂教育是伊斯兰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传承宗教信仰和延续文化命脉的重要途径。国内以往的相关研究,由于受到资料、语言等方面的局限,加之缺乏横向的比较,过多地强调中国经堂教育的独创性,而忽视了其与伊斯兰世界教育体系的整体联系。如果将中国经堂教育放到一个更大的视野中去考察,进行横向比较,不难发现它只是一个流,其源头近在印度,远在中亚。  相似文献   

5.
知识荟萃     
回族的经堂教育经堂教育,是我国回族人士在公元16世纪后期,逐渐兴办起来的一种民间教育形式。初期的经堂教育,是以宣讲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和培养宗教接班人为目的的,由私塾办学。陕西咸阳渭城人胡登洲,就是回族中开办经堂教育的创始人。他把教学分为:讲授伊斯兰教的教旨、教仪;讲授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介绍他本人出国游学的观感及西亚北非阿拉伯的文教概况与风俗习惯等内容。以后,在当地回族群众的资助下,清真寺内正式办起了讲经堂,有  相似文献   

6.
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及早期形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历史上各少数民族的教育制度中,回族经堂教育颇具特色,它集宗教文化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为一体,随时代发展而变革,至今仍保留于回族清真寺内。对这一教育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限于篇幅,本文仅论述回族经堂教育的产生条件及早期传播情况,对于其教育制度、风格、社会价值等,将另文探讨。 一 所谓经堂教育,是在清真寺院里,由开学阿訇招收回族穆斯林子弟,诵习伊斯兰教经典,传授教义、教法等基本宗教知识,培养宗教接班人与普及伊斯兰教常识的一种特殊教育制度。“经堂”一词,始见于清初。刘介廉《天方典礼·例言》:“是书语气与经堂语气既不相合,则不能不起物议。”所谓“经堂语气”指在经堂学校使用的一种口语,“经堂”一词的出现,显然早于清初。早期回回穆斯林借用汉语词汇,将《古兰经》尊称为“天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在近五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既保持了伊斯兰文化的元典性和中国气派,也显示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思想的深刻影响,在课程设置、教育目的、道德修养、为人师表等多方面,都深深地打上了伊斯兰教苏非主义的印痕.这一鲜明的历史特征,进一步展现了中国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8.
一、新式回民教育的兴起甘肃的回族教育始于16世纪中叶出现的经堂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奉行天道,服从人道”的宗教职业者.自此后至20世纪初,经堂教育是甘肃回族民间普及性性的主要教育形式,这种教育适应了当时甘肃回族社会和宗教上的需要,起利了当时它应起到的历史作用.到了20世纪初,在当时国内“教育救国”等思潮的影响下,回族知识界的有为之士,四处奔走,大声疾呼,抨击经党教育之缺点和局限性,提倡以“改良宗教、普及教育”;为宗旨的新式回族教育,揭开了甘肃回族教育历史性的一页,即从以宗教为特征的经堂教育,到以半宗教半普通乃至普通教育性质的转变,开始了甘肃回族新式教育的新时期.其产生、发展到结束的时间,主要是1912年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9.
经堂语是我国穆斯林学者在经堂翻译经典或演讲时所使用的融汉语、阿拉伯语和波斯语为一体的混合语言.本文试图从"语气"着手,对经堂语从其中枢部位进行解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0.
我国第一部用经堂语汉文、小儿锦、阿拉伯文3种文字对照、采用经堂造句法翻译的《古兰经》,前不久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经典是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政协委员、县伊协副主任马振武(回族)阿訇用15年时间翻译而成的。这是我国伊斯兰教译经史上的一件大事。 经堂语,是中国伊斯兰教育的专门用语。最初为阿拉伯文或波斯文的汉语译音,后为适应经堂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