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宏观调控经历了计划调控主导、双轨制、综合调控和市场调控等四个阶段。通过实施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在国有企业改革、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政府调控机制等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效。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宏观调控法治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全球经济正面临第二次探底的巨大危险.继各国政府广泛采用宏观调控手段"救市"的第一次高潮之后,是否还会出现第二次"救市"高潮,人们正拭目以待.宏观调控法并不是要去准确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形势,也不是去界定一个国家经济波动的样式和幅度,更不可能去事先规定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过程中应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或者如何组合这些手段.作为宏观调控法治化表达样式的宏观调控法,其重点内容应该是调控主体配置、宏观调控实施程序以及对宏观调控行为的司法审查等.  相似文献   

3.
论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体现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文章在辨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宏观调控法的定位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关系,就我国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科学调整所涉及的合理确定宏观调控法与区域经济调控法的界限,合理确认区域经济协调中宏观调控与区域调控的职责范围,将跨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纳入宏观调控法的范畴,以及确认与规范区域经济调控中的地方利益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和粮食市场化的发展,影响我国粮食市场波动的因素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难点.如何综合运用其他经济调控政策对粮食进行调控;如何协调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目标,在不同时期对调控目标进行科学取舍、有所侧重;如何运用市场化手段来实施调控政策,已成为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宏观调控面临的三个难点.分析研究这些难点,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从而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5.
一、微观经济搞活与加强宏观调控微观经济搞活与加强宏观调控,这是改革十二年的经验总结.经济体制进入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客观上就要求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转换为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相结合,以利于微观经济放开搞活.但是,在这个转换时期,旧体制的东西刚刚破除,新体制的东西一下子又未建立起来,不仅如此,旧的东西还保留了一部分,新的东西又处于成长阶段.所以,这种状况使宏观调控面临双难境地.要么调控过度,把微观经济控死;要么调控弱化,使微观经济失控.由于经济体制是上层建筑,它之所以要转换乃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也要适应经济发展的渐进过程,这在客观上要求宏观  相似文献   

6.
国家主要运用法律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选择。本文明确给出了宏观调控及宏观调控法的定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并主要论述了作为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组成部分的宏观调控基本法、保障宏观经济调控有效运行的法律、经济政策法的立法意义及内涵。  相似文献   

7.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波动与宏观调控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转换模型并应用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分析,发现1998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一直处于上升周期,但增长快慢程度经常改变,宏观调控政策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惯性和宏观调控的时滞、调控政策多元化目标的冲突及着力点不当、执行力度和贯彻落实不彻底等导致房地产调控的效果不佳。为此,要从明确调控目标、完善调控手段、规范政府行为等方面做出努力,使房地产宏观调控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土地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宏观调控是政府以土地作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政策和措施的综合。我国已将土地宏观调控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我国实行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动因,论述了我国土地宏观调控的主要内容,提出了提高土地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政府宏观调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根据中国20余年的改革开放实践,探讨了现代市场经济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论述了两者如何做到和谐的双向促进与相互完善的实践经验,并就政府宏观调控的立足点、调控手段、调控目标等,提出了自己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转型经济期,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必须向合理性趋势转变,其表现为包括主体为中央和地方两级调控并以中央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主体体系、手段为从依靠单一的行政手段调节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调节并用、对象为转向市场和目标为拓展宏观调控目标的内容等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