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野间宏的转向体验小说和战争体验小说在日本战后文坛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他的战争文学固然有对日本军国主义专制统治和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进行批判的积极因素 ,但也存在着故意模糊战争的侵略性质 ,为日本人的侵略战争推卸责任的思想意识 ,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民族的文学 ,一般都包括两大部分 :即人民口头创作的民间文学和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我国少数民族文学 ,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许多民族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间文学 ,其中不少优秀的作品早已享誉海内外 ,为我国多民族的文学增添了光辉。如被誉为我国三大英雄史诗的《格萨尔王传》(藏族 )、《江格尔》(蒙古族 )和《玛纳斯》(柯尔克孜族 ) ,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珍品。特别是宏篇巨著的《格萨尔王传》 ,更冠古今中外。各兄弟民族的作家文学 ,在我们党和国家正确的民族政策和文艺方针…  相似文献   

3.
战后的日本虽然进入了民主社会,但天皇制仍然是让文学无法轻易触碰的一块禁地。大江健三郎、深泽七郎等人作品的被封杀,证明了日本战后文学的脆弱。大江的小说《十七岁》、《政治少年之死》,揭示出天皇制优越性、排他性、暴力性的本质,与其说它是对天皇制本身的否定,莫如说它是大江对民主主义思想尚未完全得以贯彻的战后日本现状的忧虑和批判,也是大江意欲摆脱禁忌,寻求创作自由的尝试。在天皇制禁忌依然根深蒂固的今天,大江等作家的努力越发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茅盾算不上是一位纯粹的乡上文学作家。然而,茅盾作为新文学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五四以来的“乡土文学”却很是关注,针对文坛上的乡土文学作品发表评价,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之《序言》、《关于乡土文学》等文中,提出较为系统的关于乡土文学的见解。同时,作为一个全面描写社会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的不少作品,如《农村三部曲》等,也不乏地方色彩,富有乡土气息。茅盾这一理论上的探索和创作上的尝试,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发展,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在《关于乡土文学》一文中,茅盾对“…  相似文献   

5.
罪意识的直接承担者——解读太宰治的《斜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理论界》2008,(10):133-134
本文论述了日本无赖派作家太宰治战后代表作《斜阳》的没落与衰亡的主题,并通过对作品中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找出其与作家的重合之处,最终得出小说《斜阳》中四个主要人物是太宰治罪意识的直接承担者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6.
刘炳范 《齐鲁学刊》2007,(2):110-114
《世态》是战后日本著名作家织田作之助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具有典型的无赖派文学特点,它以自嘲手法对战后日本混乱的社会现实、人们苦难的生活及卑琐的心理状况进行了深刻揭示;它又是一篇私小说,真实反映了作家的心理世界和思想特点;它也是一篇元小说,鲜明体现了作家的文学观念和创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柳青的《创业史》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作家和作品的命运却是一波三折.新世纪以来,关于柳青的赞誉又不绝于耳,那么柳青及其《创业史》的精神资源又是什么呢?这就是作家深挚的恋土情结、奋发精神以及艺术上的创新意识.这种内在的精神遗传已经贯穿于以后的陕西作家群中.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日本“战后派文学”代表作家作品内容的归纳分析,以及“战后派文学”与“原子弹文学”的比较中,得出“战后派文学”立足于历史事实与文学真实,从人类整体的角度去洞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并果敢地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战争中扮演了侵略者、占领者角色,真正形成了日本现代反战文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9.
一美国小说家约瑟夫·海勒是黑色幽默的最重要作家。他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其成名作,也是“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已被公认为美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性”作品。《第二十二条军规》这部作品的表层意义十分明显,暴露美国军事官僚机器的黑暗和不人道,揭穿了美国政治与军事政策的伪善本质。但这并非小说的基本主题。海勒曾说:“约塞连的情感并非我在战时的情感,我是战后才体会到的。这本书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50年代社会情绪的反应,对麦卡锡时期的反应。在《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我写下了自已对一个处于混乱中的国家的感受,我们至今仍在忍…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文学中,如果谈到描写“隐逸”的诗人,自然要举出东晋的陶渊明。《饮酒其五》、《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等这些我国读者非常熟悉的作品确立了陶渊明“陶逸诗人”这一不可动摇的评价。从这些作品的成熟性来看,将陶渊明看成是使隐逸文学确立的作家是妥切的。  相似文献   

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作保证。因此,借助于文学形象宣传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就成为迫切的任务。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要求之下,我国的法制文学作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一翼,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这表现在:法制文学作品大量的出版、畅销;法制文学期刊的印数迅猛上升;法制文学教育受到有关院校的重视;法制文学的作家也正在成批地涌现出来。张长怀同志就是新时期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法制文学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金箭行动》、《她在黄昏时报警》、《智获金麒麟》、《深渊》,共六十余万言。其中有的作品,发行达38万册之多。可见是深受读者欢迎的。经过仔细阅读、品评,我觉得张长怀的作品,有三个优点,这正是它们赢得人民喜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聂珍钊教授提出的一种文学作品批评的研究方法。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下,对作品《廊桥遗梦》中男女主人公心理活动及其行为的伦理动机予以分析,揭示了作家通过该作品向读者所传递的至善至美的人之本性,即追求理想爱情和承担社会家庭责任的伦理道德,从而在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解读了该文学作品的传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作家作品的具体分析,常离不开对作家作品的总评价,但如简单地套用某一方面的特征性的总评价去替代各别的具体分析,显然是行不通的。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所说的“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语意,应该是夸赞王维诗歌的语言富于视觉形象的联想,应该是夸赞王维绘画的构思富于诗的意境。一些学人却简单地使用这一总评价去替代具体作品的分析,有的甚至更将“有画”的概念偷换为“如画”。这一做法实在有欠思考  相似文献   

14.
<正>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评论》编辑部、杭州大学《语文导报》编辑部、四川省社联《天府新论》编辑部联合发起的“中国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讨论会”于1987年3月20日至24日在杭州大学召开。与会代表一百五十余人,共提交论文五十余篇。现将大会所讨论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一、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问题中山大学黄天骥认为古典文学的宏观研究有三个出发点:1.研究我国民族文学特点以继承优秀传统。2.了解文学发展规律以促进当代文学的发展。3.研究民族文化特性以提高民族自信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王飙认为,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研究具有它的历史合理性,但在今天,  相似文献   

15.
C.S.路易斯不仅是杰出的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基督教神学家,还是深受欢迎的科学幻想家和儿童文学作家。《纳尼亚传奇》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奇幻的想象力、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流畅的语言、隽永的象征和多变的结构给予读者审美愉悦和文学感染力,但同时该作品借助神话这一文学形式来叙事,蕴含众多原型,因此,本文运用弗莱圣经原型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从意象、主题和叙事结构三个视角来解读文本和圣经文学的关系,进一步揭示文学的整体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把文学与新闻视作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礼尚往来的现象在西方文苑中并不鲜为人见。记者和作家集于一身者多得很。美国的杰克·伦敦、德国的海涅、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加缪等已独知名作家不必待说,眼下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意大利当代著名记者、女作家奥莉阿娜·法拉奇。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名人采访记、报道文学、散文、小说等。她所有的作品都已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有的译本竟达20来种。她的访问记和小说曾多次获得意大利和欧美各国颁发的新闻奖和文学奖。在新闻中寻觅题材的作家亦不乏其人。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让一雅克·戈蒂埃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影评的同时,经常从新闻中选取题材,创作了《耳朵》、《一则社会新闻的由来》、《这是违反规定的》、《成年人》等长篇小说。英国作家伊夫林·沃还发表过题为《独家新闻:一本关于新闻记者的小说》的作品。运用新闻笔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家亦大有人在。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的作品最基本  相似文献   

17.
在战后美国文学中,遁世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被公认为“现代经典之一”,他本人也在文坛上享有“风格独特的文学天才”盛名。这部小说深刻、集中、典型、具体和艺术地再现了战后美国青年一代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条件下精神生活空虚匮乏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金锁记》是张爱玲的代表作,本文结合作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文学观,对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了张爱玲文学卓然不群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论《百年孤独》对陈忠实《白鹿原》创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陈忠实在回答一个评论家提出的“哪个作家、哪部作品对你的长篇写作影响最大”的问题时谈到:外国作家作品是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1] 马尔克斯1982年因《百年孤独》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制造震惊世界文坛效应拉美文学爆炸现象的主将。他的成功,无疑鼓动了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文学创作者的创作激情。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当代文坛有许多小说家的创作都与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忠实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是最能抓住其精髓并付诸于自己的文学实践的一位。通观马尔克斯和陈忠实的代表作《百年孤独》和《白鹿原》,笔者以为两位作家有…  相似文献   

20.
论东北作家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作家作为一个群体步入文坛,是在1936年。这一年,上海的文学期刊《作家》、《中流》、《文学》、《光明》、《海燕》和《文学界》等,比较集中地刊载了两萧、端木、舒群、罗烽和白朗的作品。萧军出版了短篇小说集《羊》、《江上》,以及散文集《绿叶的故事》,萧红出版了散文集《桥》,舒群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没有祖国的孩子》,上海生活书店还专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