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论和唯意志论的实质是不是一样的?本文提出以下粗浅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教。 (一)思维和存在同一性是唯心主义的命题,不能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列宁曾经指出:“……当拉波波特硬说马克思认为‘存在着观念和实在的同一性的时候’,他是错误的。首先,我们从来也不使用这样的形而上学用语。”(《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71年版198页)这里就涉及一个实质性的问题,究竟黑格尔的‘思维和存在同一论’的命题有没有‘合理的内核’?对于这个问题,意见分歧很大。问题首先发生在对《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第二章一段话的理解上,恩格斯当讲到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在提出‘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等问题之后,曾接着说过:“用哲学的语言说,这个问题叫作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绝大多数哲学家对这个问题都作了肯定的回答。”有人抓住这句话,认为恩格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全然是一种误解。这里讲的“哲学的语言”,显然是指黑格尔的语言。恩格斯只是指出:如同唯物主义者认为世界  相似文献   

2.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恩格斯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俞吾金<从思维与存在的同质性到思维与存在的异质性>也是谈论这一问题的.他的文章的观点是建立在对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同质性和异质性等概念的不断偷换概念的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建立在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混乱理饵的基础上的;他的观点的实质是将马克思的哲学思想归类为康德式的不可知论哲学,而这是没有文本根据的;因而他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启示",马克思与恩格斯存在"差异"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应该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恩格斯是这样表述的:  相似文献   

4.
围绕思维与存在同一性问题,哲学工作者展开了热烈的争论。分歧究竟在哪里呢?我以为主要是在三个问题上:一是它在哲学史上演变的情况究竟怎样?二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和辩证法的同一性有没有联系?三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和能动的反映论是不是对立的?下面想就这几个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致力于克服神学、使认识真理的权力回归到人自身的近代唯理论哲学,以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为理论基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有两层含义:认识论上的、本体论上的。逻辑的一致性原则要求这两种同一性之间必须是一致的。唯理论的发展展示了两种同一性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唯理论在克服这个矛盾的过程中达到了它的逻辑终点:取消存在的客观性以使思维与思维本身同一。然而这一结果又使唯理论走回到神学中去,即承认真理及其标准不在人自身,而在神那里。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是哲学史上第一个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系统地表述了思维和存在同一说的哲学家。他认为:“哲学给身规定了这样的任务:即把哲学的基本观念、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作为对象,并加以掌握”。“哲学的职责在于努力证明,亦即揭示这种思维与存在的统一”。黑格尔的全哲学特别是逻辑学,正是把思维和存在的同一作为对象,以论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基本任务的。它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思维和存住的关系,奠定了思想基础。列宁深入地研究了黑格尔的思想,“总是竭力用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先秦道家学派老庄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关于宇宙的本原及其运动变化的比较分析入手,论述了“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涵义上的相通之处,阐明了“道”与赫拉克利特的“火”、“逻各斯”所具有的朴素的辩证法含义。并对道家学说以道路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与古希腊哲学以语言为基本特征的思维模式作了对比性描述。  相似文献   

8.
当前有这种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概括。理由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哲学史上是已经确定了的唯心主义命题,用它来概括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会抹煞认识领域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而且,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应该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如果只用“同一性”来概括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第二方面,就会抛弃斗争性,违反对立统一规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认为,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9.
在“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上,存在着几个有歧议的问题:一、“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个命题还是个问题;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什么意思;三、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划分什么哲学派别的界限。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谈谈我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哲学基本问题内在地包含着价值问题。物质和精神、存在和思维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至少包括以真为标志的与认识相关的同一,以善为标志的与意志相关的同一和以美为标志的与情感相关的同一,后两者又可归结为一种与价值相关的同一性。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的回答则既表达的一种认识,又表明了一种基本的立场、基本的价值观。不能脱离价值问题而孤立地谈论哲学基本问题,而对价值问题也只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层面上对其进行深入探究,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价值问题的本质、结构和体系等,才能使价值哲学研究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其发展和变革首先和根本的就表现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化和拓宽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从一般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深入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引起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二、从实践的视角对自然本体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科学地说明“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分化、联系和转化,从而正确地说明了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三、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辩证的论证。四、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五、提出和解决了精神变物质、思维变存在,即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此外,对不可知论的驳斥也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其发展和变革首先和根本的就表现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深化和拓宽上。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从一般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具体深入到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引起了社会历史观的根本变革。二、从实践的视角对自然本体进行了全新的阐释,科学地说明“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分化、联系和转化,从而正确地说明了整个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三、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辩证的论证。四、唯物而辩证地解决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五、提出和解决了精神变物质、思维变存在,即存在和思维的同一性问题。此外,对不可知论的驳斥也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司马志纯、陈祖华、林先发等同志(以下简称司马等同志),在《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年第一期)一文中,阐述了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基本看法。此文虽未指名与我们商榷,但它所批评的主要观点,是针对我们去年八月二十三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不能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篇拙文的。为使这一讨论得以遵循“双百”方针继续深入讨论下去,特别是不失去再次就教于司马等同志的机会,我们感到有进行答辩或进一步阐明自己观点的必要。我们认为,这对于读者进一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哲学与现代资产阶级哲学明确区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论域不同,主要是围绕着真与善(美)的相互关系而进行的。其间经历了真(实在)与善(应该)的互为根据到认知判断与价值判断自为根据的分化过程。但无论对价值现象的反思处于何等阶段,都在试图合理地解释“实在”和“应该”与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相互关系的问题,由此形成了不同价值观的思维方式。在古代,世界在本体论上被二重化为两种存在,即现实的存在和理想的存在。面对这二重化的世界,古代哲学家自发地形成了真与善必然等价的思维方式。赫拉克利特从宇宙论出发,认为火是真实的存在。火的逻各斯作为宇宙的根本规律,既是支配事物生灭变化的规律,也是决定人生福祸的规律,因此,逻各斯既是世界的真实存在,也是人生的理想存在。人的理性认识了逻各斯,也就了解了自己的命运。人生的目的就在于遵循命运的安排,而回归自然。在这里,赫拉克利特实际上是把真与善直接等同起来,并把真作为善的根据,善不过是真的特殊表现形式。世界观同时就是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还是一种对世界的价值掌握方式?对此,学术界有两种非此即彼的观点: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不是价值掌握方式;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价值掌握方式而不是科学。问题的症结在于没有厘清其科学性内涵,明示其价值性意蕴。言之其“科学”要旨为实证科学,言之其“价值”要旨为主体性及其超越性。在思维方式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思维与价值思维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6.
在赫拉克利特著作残篇中,大约有1/5左右内容涉及到神。对此,不少学者早已注意研究。如拉萨尔在他的长篇著作《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哲学》一书中,就花费了不少笔墨论述赫拉克利特的宗教哲学和神,近代著名哲学家罗素也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详尽地阐述了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神,列出了赫拉克利特关于神的残篇的数目,指出了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神对从总体上认识赫拉克利特哲学体系的意义。可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对此却重视不够。在研究赫拉克利特的火、逻各斯和朴素辩证法时,出现时褒时贬的左右摇摆现象,不能说不与此有关。所以,我认为,研究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的神,以及它与火、逻各斯、朴素辩证法等的关系,就成为我们能否更全面、更准确认识赫拉克利特哲学体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对老子哲学抱有偏见,认为它只是处于哲学的初级阶段。事实上,老子的哲学范畴“道”与赫拉克利特的哲学范畴“过各斯”互有同异.在辩证法方面,老予并不逊色于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林是西方哲学史上辩证法奠基人之一,老于的辩证法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则是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黑格尔对老子哲学的偏见主要缘于他对中国汉语文及老予哲学的不了解,甚至是曲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国内学术界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以下两种看法很有影响。第一种是比较流行的,几乎写进了每一本哲学原理教科书的看法。它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回答世界是什么的本体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或者说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认识论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第二种看法则试图对哲学基本问题做“一元化”的理解,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问题”。我认为,以上两种观点都未揭示出哲学基本问题的实质内容,只有思维和存在的统一问题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到德国古典哲学两三千年来的西方哲学发展史始终贯穿着一个中心问题——恩格斯把它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二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在这里,恩格斯借用了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同一性”命题,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如何正确理解黑格尔命题的问  相似文献   

20.
思维与言语及其同一性问题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胡塞尔认为有脱离任何表达形式的纯粹思维,德里达对此持批判的态度,维特根斯坦则坚持认为没有脱离言语的思维和思想.这些探讨主要集中于思维与言语表达这个层面,无法推进对思维与言语关系的说明,也无法在它们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上获得共识.梅洛-庞蒂表达现象学主张言语表达奠基于原初的身体表达——身体姿势,而语言则是言语的历史沉淀.这些观点对研究思维与言语的关系及其同一性问题具有推动作用,它们蕴含着这样的观点:思维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表达——言语表达.同时也对研究聋哑人的思维,说明动物有无思维以及思维和思想的性质具有建设性和启发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