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四条试图结束开发商和业主之间车位和车库权属纷争,但表述模糊,无可操作性。从车位和车库的区分界定以及物权理论来看,车位应归业主共有,车库作为独立的物权客体可以归开发商或者业主所有,但是车位和车库的产权无论归属于谁,都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这里"首先满足"是指优先使用、购买和租赁等权利。  相似文献   

2.
住宅小区业主车辆的增多使得小区车位、车库的权属问题的争议日益增多。通过对政府、开发商与住宅小区业主之间的博弈模型的建立与分析,可知,开发商作为逐利主体在理性选择的支配下会作出修建小区车位、车库的最优决策,而政府的最优决策是将小区车位、车库的权属规定为“业主共有”。结合学术界的各种观点的分析,得出现行《物权法》对于车位、车库权属规定的弊端,并提出“将车位、车库权属直接规定为业主法定共有”的观点。同时,针对部分学者对将住宅小区车位、车库权属规定为共有所带来的问题的担忧作出回应,对共有本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如共有机制下专有使用权的提出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实中时常发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关于车位、车库权属的纠纷.<物权法>第74条将约定方式作为判断车位、车库归属的依据,但是由于其理解上的困惑,仍然存在着发生纠纷的隐患.在规划的车位、车库可能属专有也可能属共有的情况下,应当借鉴台湾立法模式,对小区车位、车库的归属进行分类规制,正确处理车位、车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高层建筑物的车库权属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关于高层建筑物车库权属问题,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导致生活中业主和开发商纠纷不断。车库在现代社会应理解为建筑物的配套设施。各国立法例上车库权属的界定存在业主共有和开发商专有两种模式。结合我国房地产法律,车库归属问题应同时将土地使用权和容积率纳入考虑范围。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没有考虑到现实中多种车库形式归属的复杂性,因而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实中时常发生业主与开发商之间关于车位车库权属的纠纷。《物权法》第74条将约定方式作为判断车位车库归属的依据,但是由于其理解上的困惑,仍然存在着发生纠纷的必然隐患。在规划的车位车库可能属专有也可能属共有的情况下,应当以规划蓝图中载明的专有或共有的用途作为判断的依据,应当在准确理解专有的车位车库与建设用地使用费分摊关系的基础上,正确处理车位车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有关商品房住宅小区停车位、车库所有权归属的规定和对会所所有权归属的回避,既未能平衡相关各方(主要是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也难于达到定纷止争的预期效果,所以有待进一步完善。文章认为,基于我国的实际,应通过相关的过渡性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或者政策、法规,最终实现会所和车库、车位归业主共有。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达城市的居民小区普遍存在停车难问题.私家车增长过快,房地产开发商对车库建设落后和销售不规范,停车库(位)的权属不明晰,以及物业公司乱收停车费等是造成小区停车难问题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房地产开发商要做好停车库(位)的规划设计,明确停车库(位)的权属,物业管理公司要提高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我国<物权法>第74条关于小区停车位、车库归属的分析,指出<物权法>第74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设定法定停车位和自行增设停车位的方式,以缓解车库与停车位的需求日益增多所带来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从而一方面保障广大业主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也能兼顾开发商的利益,同时缓解环境污染,加速经济增长,最终促进和谐社区与和谐社...  相似文献   

9.
一只线手套     
湟滨 《社区》2006,(11)
隆冬的一天傍晚,我开车去参加同学聚会。回来时已是晚上10点多了,天空开始飘起了雪花。车驶进小区,头顶上已是灯火阑珊。车库就在小区的地下一层,车库的铁门正好开着,我习惯性地把车缓缓掉过头,让车尾对着车库的铁门。从我停车的地方到车库入口之间是一条10米长的下坡,我像往常  相似文献   

10.
商品住宅小区地下车库归属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的《物权法》仅对地下车库采用约定方式确定权利作了简单规定,虽然充分体现了民事主体的“意思自治”的私法理念,但缺乏可操作性,要真正发挥“物尽其用”,必须要有明确的权利定位。以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实践具体分析认为,地下车库的权利归属有约定的,按约定,除此之外,归小区业主共有。这种约定与法定的结合方式,既能满足小区业主的需要,又能鼓励开发商的积极性,是一种经济又合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一直是开发商和业主的争议焦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七十四条将约定方式作为判断车位车库归属的依据,但是由于其理解上的困惑,仍然存在着发生纠纷的隐患。本文从楼房出卖前和楼房出卖后两个阶段来探讨小区停车位的产权归属,并提出了相关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雪 《社区》2008,(27):24-24
商品住宅小区里的车库权属,历来是业主与开发商争议的焦点之一。业主方主张应当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理由有两条,一是车位属于小区的配套设施,其权利应当随房屋一起转移;二是建设成本已经进入了房价,就意味着是业主花钱造的。对此,我们首先要看一下《物权法》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13.
星汉城市花园是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中心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建有地下车库,共有59个停车泊位。作为开发商的江苏星汉置业有限公司,在小区住宅销售时曾向购房者承诺:小区将配建机动车库供业主停车使用,一些购房者正是冲着这一点来买房的。但业主购房入住后,星汉置业有限公司却违背了售房时的承诺,提出业主只有向他们购买了车位方可取得车位使用权。小区业主委员会多次与星汉置业有限公司交涉,均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相似文献   

14.
北野 《社区》2006,(18)
物业管理公司的本来职能是使业主的物业保值、增值,而在中国,老百姓最初所接触到的物业公司是开发商的“儿子”,这种物管企业的致命弱点是:首先,物业公司的定位不是为业主服务,而是为开发商出售房子服务;其次,这些公司物业费的制订具有天然的掠夺性及不公平性。从开发商的商人属性出发,如果他想卖房子,也会把收未来业主的物业费当成发财的工具。所以,在主观意愿上,他们有把物业费订高的动机。因为物业费订得高,管理成本压得低,获利就会越大。这也几乎成为后来业主与物业纠纷频起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几年后,许多开发商发现,物…  相似文献   

15.
王国民 《社区》2011,(30):50-50
我住的小区配套设施不全,小区内没有地下车库,物业公司在小区的公共空间设置了若干停车位,车主每月只需缴纳100元钱就可以把车停在指定的停车位内。  相似文献   

16.
立足福建省住房信贷管理的基本现状,分析影响住房信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从银行、开发商、个人等方面探讨福建省住房信贷风险形成的基本途径。认为住房信贷是一把双刃剑,潜在风险不可忽视;化解风险需要对银行、开发商、个人进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7.
《社区》2014,(15):17-17
河北邯郸读者孟先生:去年,我买了一套商品房,最近我们在房屋交接时,开发商通知我们必须先交纳600元的可视楼宇对讲机的费用,才能领钥匙。楼宇对讲机和楼宇入户门应该统属于小区基础配套设施,计人建房成本,怎么能单独收费呢?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物权法》对于小区车库(位)权属规则的设计存在不足,为了进一步解决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小区车库(位)权属纠纷,在立法层面上应首先明确小区车库(位)的建筑物区分所有专有部分的属性;其次应确立以强制性建设为标准的划分方式,区分法定车库(位)与非法定车库(位);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的小区车库(位)类别分别设立不同的权属规则.  相似文献   

19.
陈凤山 《社区》2012,(18):23-24
所谓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是指在大雨来袭时车库进水,停在车库里的汽车被淹,发动机、电脑、电路等被水浸泡后导致汽车报废,受损车辆的车主和小区物业公司之间产生索赔纠纷。今年夏天,在北京及全国许多地方的连续暴雨中,多地再次曝出业主在车库停车遭遇"没顶之灾"的事件,因这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开发商通常利用高财务杠杆经营,负债率高,在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银行贷款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经营的全过程,开发商一旦无力偿还贷款,就会把巨额风险转移到银行.如何有效地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及时检查出潜在风险较大、极易形成不良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从而根据具体业务分析风险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防范这些风险是摆在银行风管人员尤其是银行稽核人员面前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