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0年萨达特就任总统后,基于"六.五"战争后内政外交的困境与埃及民族主义要求的国家利益驱动,开始对纳赛尔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外交政策进行全面调整。特别是果断调整了埃及在阿以冲突中的立场,在阿拉伯国家率先抛弃消灭以色列的战略,戏剧性地走上了与以色列的和解之路。从极端反对以色列突然转变为主动与以色列和解,走上了政治谈判之路,并在1979年签订了和约,实现了和平。从而打破了中东和平的僵局,并引发了中东国际关系的变动。  相似文献   

2.
沙漠尘暴卷埃及 3月15日罕见大尘暴席卷埃及全境。 据埃及有关部门初步统计,尘暴持续了20多个小时,其间时速100多公里的阵风刮倒了30处房屋,另有108处房屋起火;在尘暴引发的交通事故中,有5人死亡、40人受伤;此外还有3个养鸡场和1家轧花厂发生火灾;经济损失达450万埃镑。除开罗机场暂时关闭外,尘暴还导致陆路、水路交通陷入混乱。 据报道,这次在利比亚沙漠地区生成的大尘暴继横扫埃及之后,又袭击了塞浦路斯、叙利亚、黎巴嫩和以色列等地中海沿岸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中,小国以色列受挫于先,制胜于后。战争为双方综合国力的对抗,而武器与人是战争的两项基本要素,笔者从这两项基本要素着眼,管窥中东战局,对以色列扭转战局的潜在因素作一粗浅的分析。1.第四次中东战争时阿、以在武器装备方面基本呈均势状态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即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势均力敌,相互争霸的时期。当时苏联为达到控制中东的目的,将大量现代化武器提供给了阿拉伯国家,而美国则大力武装以色列。仅在1973年10—11月间的20多天中,苏联即向埃及、叙利亚海运和空运了近2000辆坦克和装甲车辆,美国则赶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埃及和以色列之间虽然实现了和平,但两国的关系却形成了“冷和平”状态,表现在:巴勒斯坦自治问题谈判无果而终、埃及反以情绪上升,埃以政治交往冷漠、埃以经济交往呈现一方冷一方热的局面等。这种状况的形成与延续有深刻的原因和背景:第一,和平并未打破埃及和以色列不信任的“心理之墙”;第二,埃及和以色列对和平与正常化理解有差异;第三,两国在塔巴问题、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上的尖锐矛盾。在两国冷和平关系的背后,反映的是两国对中东地区领导权的争夺。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中东战争的爆发是各种因素聚合在一起的结果。无论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都不曾期待这场战争,尤其是叙利亚与埃及,虽然是它们的种种行动最终导致了战争。  相似文献   

6.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曾被提名为以色列总统,虽然他献身于建立以色列国家的理想,但他拒绝了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7.
神迹解疑     
《阅读与作文》2008,(1):4-6
《圣经》中的摩西被全能的神耶和华选定为先知和上帝的代言人,接受了将被埃及人欺压了数百年的以色列人领出埃及的使命,这一历史行程是以以色列人最后定居在迦南大地而胜利结束的。以色列人在摩西率领之下通向胜利的过程中曾出现了无数的”神迹”,这些“神迹”在为历史增添了几分魅力的同时,也给人们留下了诸多疑惑:究竟是历史因神的介入而神奇,还是历史因为后人的附会而神秘?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描述一下国际上埃及学的状况,并着重指出中国的埃及学在世界上所占的位置。在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之前,我将尽力说明,在其他国家埃及学的进展情况如何,研究埃及学有什么价值,以及人们对埃及学的期望。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象体育运动那样,我们将根据各国实力的强弱,把它们排列出来。我的建议是使中国的埃及学由目前的第三十八位,即最后一位,在十年之后提高到第十二位或第十三位。因此,我们的宗旨应该是:以少的投资达到最大的成功。现在中国对埃及学的投资是西德的百分之一(或不足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晓若  启明 《可乐》2008,(10):70-70
秘购美洲豹1962年,中东局势诡异莫测,以色列和埃及等国相互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当时正值冷战高峰,美国已通过以色列将势力渗入中东。苏联也不甘落后,立刻将先进的"蚊子"级和"黄蜂"级导弹艇秘密卖给埃及,  相似文献   

10.
中东地区军事工业发展迅速。在长时间动荡不安的国际环境中,各国为自身安全而开展的军备竞赛是中东军事工业发展的基本动因。以色列、土耳其、埃及等已成为第三世界中重要的军品生产大国。特别是以色列,甚至可与西方国家媲美。但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与军事工业自身的弱点,中东军事工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1000年的500年,始祖是亚伯拉、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12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后,摩西率众人出埃  相似文献   

12.
〕1973 年10 月埃及和叙利亚同以色列进行的战争( 简称十月战争) ,是促使阿拉伯世界同以色列的关系从战争为主走向以和谈为主要方向的转折点。也是美国、西欧调整中东政策和西欧加强政治联合的重要推动力,从而加快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埃及从萨达特时期起就一直是美国除以色列之外的第二大受援国。到穆巴拉克时期,埃美关系进一步发展,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继续扩大,且具有数额巨大、军事援助逐渐占主导地位、与以色列和中东和平进程密切相关、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等特点。这些援助对埃美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英国人以新教民族自居,并且以此作为观念驱动力从天主教世界中分离出来,形成了欧洲最早的民族国家。在此过程中,英国人仿效旧约叙事,构建了"大不列颠是新教徒的以色列"这一民族宗教神话。德裔英籍作曲家亨德尔的清唱剧作品大多反映了英国人的这种心态,其中又以《以色列人在埃及》《底波拉》和《犹大·马加比》三剧最具代表性。《以》剧聚焦于岛国地缘政治对民族神话的塑造;《底》剧隐喻了伊丽莎白一世的宗教改革;《犹》剧则描绘了新教王权法统背后的民族心理。亨德尔的清唱剧不仅是英国民族宗教意识的产物,而且也强化了这种意识,对英国民族性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个天才的谋略家,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沙龙就是守卫着以色列的雄狮。在耶路撒冷,除了建国以色列的班古里昂(David Ben-Gurion),没有哪个人比沙龙对这个国家的影响更大了。也没有哪个以色列领导人像他那样,在经历了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6.
在近二十年内,纳赛尔给埃及人、阿拉伯人和世界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纳赛尔是一个反殖民主义者,他把他的影响扩大到第三世界新近获得独立的一些国家。有人赞扬他,说他是一位民族主义的解放者,但也有人指责他,说他是个战争贩子。  相似文献   

17.
刊首语     
在历史学栏目中,陈振昌的《自由军官组织与埃及现代化》一文,提出了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走向现代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即军人政治化的倾向。该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埃及“自由军官组织”同埃及现代化发展的关系,从中发现,“自由军官组织”的形成为埃及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同时,军人革命所形成的集权政治形式也为埃及  相似文献   

18.
尽管学者们对古代以色列人“出埃及”事件的真实性仍存在争议,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探索和研究“出埃及”事件的兴趣和热情。“出埃及”事件是犹太文化的焦点,它为基督徒理解上帝行动提供了一个范例,并且对西方文化、文学、艺术等也有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论证“出埃及”事件的宗教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上半期开始的埃及现代化进程由于英国殖民主义入侵和统治而中断,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领导"七月革命"成功,1953年埃及被宣布为共和国,标志着埃及现代化进程的新纪元.第一,它实现了埃及民族国家重建和主权独立;第二,它完成了埃及政治现代化模式的制度性转换,即把埃及从一个殖民性君主专制国家带入了共和制时代;第三,在经济上它使埃及摆脱了对外国资本的依附,走上改革振兴之路;第四,纳赛尔主义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流意识,指导着埃及国家的全面发展;第五,埃及由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国家成为一个世俗化的现代国家.这些对埃及的现代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犹太教与以色列人集体意识形态内在部分的国家价值观的形成有密切关系。在犹太教的影响下,以色列的国家价值观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犹太教的“地、城、殿”思想构成了以色列国家价值观的核心。现代以色列国的建立,为以色列国家价值观披上了一层民主、现代性的面纱,使其内容上具有了两重性——宗教性与世俗性,但这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以色列价值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