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论及了蒋介石对于国民性的宏观认识,对于国民品性的评述以及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形成原因和革新举措。蒋介石对国民性的重视是很有见识的,他对中国国民性的表现、形成的评价是比较正确的,但他试图建立的国民品性是有偏颇的,他的改造举措更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2.
刘禾“国民性神话”论的指谓错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证刘禾的"国民性神话"论主旨在"跨语际"批评下对中国近代思想和文学进行颠覆性的后殖民批评,忽视了中国近代据英文引入的国民性观念及其定义、中国儒文化传统观念向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的汇聚,而将西方殖民主义所"构建"的本质主义的"国民性神话"指认为中国近代的国民性观念,属于指谓错置.论述近代中国流行的国民性观念主要是梁启勋由英文引入并定义的国民性观念,它引入和定义之初便排除了本质主义.之前,中国儒文化中早已存在着含义与之接近的诸如"民性"、"移风易俗"、"变化气质"等观念.到晚清它们一起汇聚到国民性、国民性改造观念之中,实现了传统观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从开民智到新民论,再到国民运动、新文化运动,不断进步与丰富。其宣传活动从戊戌前到"五四"后,持续而广泛,约分五个阶段。梁启超为贯彻国民性改造的思想主张所采取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政治指导国民,舆论向导国民,立会建党提高国民,兴学讲学培养国民。  相似文献   

4.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5.
早年毛泽东国民性改造视野中的国民性及相关概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民是指拥有一国国籍、一定数量的个人财产和个人意志自由的生命个体。国民性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隐藏在民族的道德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行为方式之表象背后,对整个民族价值观念的确立、民族心理的形成和民族普遍行为方式的选择起支配甚至决定作用的相对稳定的隐性文化场。国民素质是指由该民族具有的特质所规定的活动能力及其状态。国民性改造是由国民性批判、理想国民目标模式的设计以及国民的国民性改造途径三大部分所组成。  相似文献   

6.
旁观·比较·自省:近代中外人士三重视野下的中国国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外人士对中国国民性有以下三类言说:启蒙思想家以批判的目光对中国国民性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着力针砭国民劣根性;外国观察家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中国国民性的评说;还有中外人士以西方民族性、日本民族性为参照对中外国民性的比较与对中国国民性的照察。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通过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做新型国民的现实途径,从而建构了理想中的国民形象.在近代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由中西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但是却暗含了"国民性"与"公民"对立的中西文化观念深刻冲突的问题,它也凸显了孙中山文化观念中无法回避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8.
台湾作家陈映真深受鲁迅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影响,在其创作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从其独到的国民视角,以历史、人性为创作的基点,对国民的真实心态做出最深刻的剖析和揭示,其作品的浓重历史感和时代前瞻性,极大地丰富了国民性批判这一课题的内涵。本文拟根据陈映真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创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其国民性思想进行有效梳理。  相似文献   

9.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剖析了90年代的几大文学思潮,认为其继承了以往"关注国民性、改造国民性"的优良传统,使国民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展示了许多新的特征,为国民品格的最终提升建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大钊在“五四”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潮中有着重要影响。他从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的关系入手 ,开始关注、思考国民性问题 ,着重针砭了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族意识不相适应的国民心理阴暗面 ,考察了国民性弱点的病源 ,还进一步探寻了理想的人性、理想的国民性结构 ,并不断寻求能够有效地改造国民性的新文化。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 ,他的改造国民性思想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作为新文化阵营中主张“调和”论的思想家和以马克思主义观察国民性问题的先驱者 ,其国民性观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文学的民族性,尤其强调:因56个民族当家作主而伴生的民族意识的复苏成为考察中国当代文学民族性问题至关重要的立论前提。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复杂内隐的民族情愫的出色表露更是最具个案意味的有力论据。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分支,沈从文乡土小说是典型的一类,其创作因意识形态几度沉浮,却在西方得到高度认可与传播,继而引发国内重读。中国乡土文学要走向世界,必须树立民族自信,持宽容与理性心态,挖掘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意义。乡土文学海外传播虽有先天局限性,但中国乡土文学的民族性仍需重视与保留,这既是客观审美需求,也有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尤其随着文化交流的深入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民族差异性正可以彰显乡土文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五四”乡土小说自诞生以来,国民性批判就是其最基本的主题。从鲁迅以冷峻犀利的笔锋批判国民劣根性开始,“五四”乡土小说作家就汇聚起全部心智,展开了对乡土大地上老中国儿女们国民性的思考。他们既怀着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之情抒写国民性中值得肯定的正面成分,又怀着清醒的启蒙意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从而形成了乡情与理性冲突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民族旅游性格与其他民族的旅游性格有很大差异,传统文化对于本民族的旅游性格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古代华夏文明是以农业文化为主,由于长期的农业经济影响,积淀了深厚的农业文化传统,也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心态,归结起来,主要是中稳求实、持贵中和,这种文化形成静态旅游;以家庭为主,用血缘远近划分亲疏,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影响外出旅游;重人伦轻自然的传统文化对旅游产生影响,表现为在旅游中喜欢人文景观,厌探秘大自然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世代相承的民族精神,培育了人们的民族气质、民族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气慨、民族情操.中国共产党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了与时俱进的、革命的和科学的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历史使命.因此,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狼图腾》成为21世纪初一个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引发了传播与中国国民性格改造关系的理论思考。本文从传播学结合心理学、文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构建了一个传播与性格、行为以至于国家命运关系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其文本进行了全面剖析,研究发现:《狼图腾》运用了"狼性"与"羊性"等两组对立的民族性格划分方式解释了中国历史兴衰王朝更替的内在逻辑,蕴含着某些合理性和深刻性,但是也存在简单化等问题。毕竟,传播与民族性格的互动与呈现过程,具有历史复杂性。中国国民性格改造可以汲取"狼性"中的积极成分,在加强强悍勇武、锐意进取、冒险竞争、抱团合作类型的性格之外,还是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性格特质,还要积极学习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性格品质。中国真正需要的一定不是让世界轻视的,也一定不是让世界畏惧的,而是让自己有尊严、让世界尊敬的民族性格,这才会引领中国走上一条持续长久的和平崛起道路。  相似文献   

17.
青色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族审美心理在色彩审美方面有趋于青色等冷色的倾向,这既与民族生理特点、色彩心理效应的潜在影响有关,更是民族生产方式、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思维方式的直观反映;同时,这种色彩审美选择也强化了民族文化和民族性格中阴柔、含蓄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中国的国情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早在青年时期陈独秀对中国的社会现状就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中国处于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之下,中国人民与这两者的矛盾突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陈独秀在接触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开始不再排斥社会主义,不过在这一时期他将救国的根本出路放在国民性的改造上。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叙事诗不发达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是不发达的,它们情韵浓厚,往往以情挟事,以事抒情,而不重视叙事的连贯、情节的铺排和人物的刻划,有别于纯粹的叙事诗.中国古代传统叙事诗的不发达,只能从农耕社会所造成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特性,从这种民族性格及其思维特征对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及其诗歌创作的影响上来探求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阿Q的"把异族视为鬼子"和"把异族视为神仙"的民族观使他产生了两种精神胜利"神鬼相别的心理优越"和"人仙相邻的心理优越".这影响了中国国民性中主奴根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