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的保路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舆论宣传,有较为严密的组织,湖北则在这些 方面弱于四川。四川革命党人积极自觉地介入保路斗争,湖北革命党人则对保路斗争很少表 现出热情和兴趣。  相似文献   

2.
清末以四川同志军起义为高潮的湘、鄂、粤、川四省保路运动,直接促成辛亥革命的爆发,从而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湖北人民抵拒铁路借款、保卫川、粤汉铁路主权的斗争,是这个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辛亥革命时期湖北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过去对此虽然偶有涉及,但迄无专论。本文目的只在于缕述湖北拒款保路斗争的主要史实,理出一个基本线索,并试图对它的某些特点作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保路运动与资产阶级立宪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路运动与资产阶级立宪派王萍保路运动是辛亥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阶级立宪派一直以领导者和组织者的面貌影响着这一运动的发展进程。分析和研究立宪派特别是湖南、湖北、四川三省的立宪派在保路运动中的活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清其...  相似文献   

4.
一清末四川保路风潮,是张澜先生政治生涯中最早经历的一次激烈的爱国运动。在这次斗争中,由于他不为威武所屈,故有人便认为他在此时已产生了反清思想,甚至有的还认定当时他已坚定地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道路。笔者认为,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最明显的特征应该是:主张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而这些,在张澜先生当时的政治思想中还不曾具有。他在保路斗争中临危不惧,誓死不屈,完全是出于真诚的爱国爱民。他坚决反对的  相似文献   

5.
同盟会、哥老会加入保路同志会,使保路同志会成为各阶层人士大联合的组织。四川保路运动由"文明争路"发展成席卷全川的罢市、罢课风潮和抗粮抗捐的行动,表明革命形势已酝酿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罗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6.
在清政府对路款的处理办法上 ,政府官员对保路运动的影响上 ,以及保路运动的领导层对保路运动的态度上 ,四川、湖北两省都表现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川省川汉铁路未经充分勘测及论证就决定取道湖北宜昌并从该地贸然开工,此一举动对后续川路的路事、路潮产生了深远影响。受工程艰难、省际纠纷、舆论指责等诸多因素的干扰,宜昌路工建设举步维艰、成绩有限,引起了时人的质疑并促成了清廷干路国有政策的出台。1911年清廷收路借债的一应举措推出后,川路驻宜总理李稷勋等宜昌路绅有鉴于宜昌路工的危险动荡情状,提出了维持路工、保全路款的应对方案。而成都保路士绅则认为借款合同丧权卖路并决议破约保路,随后提出了提回路款、停止路工的反对方案。双方的矛盾分歧推动了保路风潮的激化,随后酿成了成都罢市,为四川路潮最终走向决裂埋下了伏笔。宜昌路工史事的揭出将有助于补充川路史事的部分缺失,从而深化学界对于四川保路风潮的相关认知。  相似文献   

8.
端方与初期四川保路风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通过论述端方在执行清政府铁路国有政策的一些措施和方针,以及川人对于端方政策的激烈反对和随之而来的保路风潮,我们看到了历史中端方真实和巨大的作用,其中穿插的权力角运,进一步明晰了当时混乱模糊的局势,也有助于我们理解端方在执行政策中一些想法和意图。这些努力希望能对还原早期四川保路风潮的原貌有所发见。  相似文献   

9.
从1911年6月17日“四川保路同志会”正式成立,到同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成功,僻处西南的四川发生了伟大的反帝爱国斗争——保路运动。在这场为期110多天的激烈斗争中,四川妇女界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各种实际行动为运动助势添威,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妇女运动史上留下了格外光辉的一页。但迄今有关论著对此多仅寥寥数语,略有涉及,实为憾  相似文献   

10.
湖北的保路斗争首先发难于湖北的留日学生。日本《朝日新闻》披露了1909年6月张之洞的代表与英、德、法三国银行团代表签押的《湖广铁路借款》草合同后,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湖北留日学生400余人立即电告张之洞:“鄂路准归商办,不认借款”。紧接着又致函张之洞和邮传部,表示“鄂省人民一闻外债,几于谈虎色变,矧损失主权如是之甚耶?”并于1909年10月  相似文献   

11.
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其中学生运动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运动主体为留日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他们通过讨论时事、参加和发展革命政治团体、鼓动群众和直接参加革命斗争等行动,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了政治主张,提供了革命骨干力量,推动保路运动向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方向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12.
1911年在我国掀起的拒英、拒法、拒俄运动,是辛亥革命前夜由立宪派和革命党人分头发动的一次反帝爱国运动。本文作者依据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较为系统地阐说了这一运动的缘起、发展变化及其特点,考察了留学生、民族资产阶级和同盟会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并着重对同盟会在不同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斗争策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同盟会的思想水平和斗争艺术都比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作者指出,这场运动虽然为时短暂,但它与反对瓜分、保路等爱国运动合流,在舆论、组织和武装等方面为辛亥革命作了准备。  相似文献   

13.
1911年四川爆发的保路运动之所以那样广泛激烈,这一方面是由于全川七千万人差不多都与川汉铁路发生了经济联系,使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四川立宪派人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一定的组织作用。在立宪派掌握了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权之后,他们为了“保路”、“保款”,广泛发动四川人民跟清王朝在四川的反动统治者进行了反复的斗争。他们的斗争固然是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需要,但客观上有利于  相似文献   

14.
对清政府将粤汉、川汉商办铁路收归国有而引发的保路风潮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过去的研究皆从绅商和人民保路与革命的角度加以研究。本文从政府应对社会性危机的角度研究这一事件,着重阐释清廷在处理路事过程中在哪些关键问题上作出了错误选择,从而导致事件向最严重的方向发展,以至于造成王朝倒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除了对轰轰烈烈的四川保路运动之外,学界还对其他各省保路运动也展开了相关研究。按地域来划分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省份:一是湖南保路运动,主要有铁路国有、立宪派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二是湖北保路运动,主要是全局概括和其他各省保路运动的比较研究;三是广东保路运动,主要夹杂于其他论著当中。总体来看,对于两湖、广东保路运动的研究,是朝着研究方法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研究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理论及视角单调、研究资料挖掘不足、研究内容局限性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川籍留日学生与四川保路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11年四川发生的保路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次伟大的群众运动。在这场伟大的运动中,川籍留日学生先是进行了持续的争路宣传,其后又领导和推动了运动从和平请愿抗争发展到武装起义,给腐朽的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灭亡。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一一年夏,四川兴起了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保路爱国运动。立宪派从一开始就极力想把运动控制在文明争路的范围内,不敢越雷池一步。当时,把这场轰轰烈烈的群众性保路爱国运动转变为民主革命运动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党——同盟会的肩上。下面,试就同盟会在保路运动中所起的作用,从三方面作一探讨。(一)同盟会利用保路,导以革命,积极地从立宪派的手中夺取对保路运动的领导权。同盟会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党,其宗旨就是要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同盟会中央早就对各省同盟会发布指示,要求他们“因地制宜,互相联络,联络哥老,适时起义。”  相似文献   

18.
1911年的四川保路运动曾经呈现出和平争路的态势,其基本原因在于这场运动是近代中国首次群众性恃法抗争风暴。运动的领导者依据对借款合同的研究,提出了"破约保路"宗旨及相应的恃法抗争举措。他们交替使用合法与非法手段,既动员了四川各阶层民众,也在一段时间内争取了四川地方政府的同情。在与清朝中央政府反复进行说理斗争的同时,四川地方政府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对峙态势与近代中国首次群众性恃法抗争风暴随之形成。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     
199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八十周年纪念。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开始发动反清武装斗争。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虽都失败,但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装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群众自发斗争席卷全  相似文献   

20.
1864年爆发的新疆各族人民反清斗争,规模大,时间长,为新疆历史上所罕见。当地几个主要民族,不同阶级、阶层,几乎都卷入了这场斗争。整个斗争过程,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对于这场斗争的性质,各家看法不一,或认为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或把它理解为反民族压迫的民族运动,等等。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史界前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