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学中关于“人”的本性假设经历了几次历史变迁 ,即从“自利人”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到“后现代”的“经济人”假设。人性假设的每一次重大修正与发展都导致了经济学的重大突破。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作为一个历史和社会的范畴 ,不可避免地具有“非现实性” ,而且确实存在一定的科学限度 ;经济学中人性假设的变迁过程实际上是假设条件经过重新界定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用现代眼光来看,教育的根本目的与人类文化的终极指归具有同趋性,即在于改善人的生存状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人的多重需要,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和谐的发展,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语文教育的人性复归,已成为历史的文化的必然。它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与内涵的丰厚性,是一种集人类文化之精华、千方百计唤起人性、培养人性、传播人性、促进人性成长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充满了哲学的、美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通过揭示人性的双重性:即人性中的动物性(人的本性)和人性中的文化性(人的习性),来探讨孟子性善论的得与失。孟子看到了人性中的文化性,强调人区别于动物的社会属性,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孟子性善论也是有缺陷的:以人的习性来代替人的本性,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人性”是一个模糊而有争议的概念,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有不同的论述。人性论的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必然导致教育实践的迷惘。学校道德教育应以科学的人性现为指导,遵从现实人性的形成及发展的层次结构,突出社会现实性,突出培养学生成为道德主体。  相似文献   

5.
人性即人之本性 ,有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之分。前者是带有“私性”的需要或欲望 ,是原始人性 ,先天形成 ,是人辛勤劳动的原动力 ;后者是遵守真正的社会联系规则的人的意识、意志、理性、道德等 ,是人的特殊本质反映 ,后天形成 ,根本途径是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性规律 ,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和任务决定 ,是自然人性和社会人性的特点决定 ,也是防止和纠正自然人性恶性膨胀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都在为如何界定人性而思索,但是,从对自我的肯定到康德的道德理性再到黑格尔天国中的完美人性,都是在形而上的层面追问世界本质和存在的意义等问题的过程中涉及人性的问题,而不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探讨活生生的人的问题,从而无法真正认识人的本性和人的生活。杜威认为,人性是由冲动、欲望和理智三者互构的,人不仅具有自由本性,还有自然本性,所以,要改变人性就必须立足于日常经验生活。值得注意的是,生态本性是人性的重要部分,现代人为了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遮蔽了自己的生态本性,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平衡。在杜威的实践哲学视域下,寓于生活之中的教育是实现生态本性复归的现实路径。因此,公民生态教育的落实必须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最终实现人性的复归和生态问题的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农民企业家人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企业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除具备一般企业家的本能和本性外,他们的以官为本、收益理性、投资依赖、家族庇护、居功自傲、自由散漫、吃苦勤俭、小富即安等人性特点比较突出。人性的表现是很复杂的,当代我国农民企业家人性表现出“经济人”、“社会人”、“政治人”、“道德人”等多方面的倾向性;农民企业家人性及其表现的多倾向性对社会资源配置、社会结构变迁、公共权力分配、企业家道德体系构建等方面产生重要作用,应从经济、社会、政治、道德等方面构建制度,激励农民企业家人性表现朝良性方向发展,促进其成长。  相似文献   

8.
“人性”新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性问题的提出乃源自人“形而上”的思维倾向,人性是什么?人性如何?古今中外人们对此作了不同的定义和界说:中西人性论有着各自的路径、内容以及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中国当前则有“社会属性说”、“两性说”、“共同本性说”三种主要的人性论。总结中西人性探究的理论得失.可知合理之人性探究应遵循的若干基本规则或前提。而人性的新的理论界说可以为:追求生存优越。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中的人性假设主要表现为“经济人”假设以及对该假设的批判和修正上。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可概括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以及“学习人”六种模式。二者的根本不同 ,主要表现为经济学中对人性假设的分歧较小 ,基本遵循“经济人”范式 ;而管理学中对人性假设的分歧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两门学科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问题 ,所以更关注人“趋利避害”的自然属性 ;管理学研究组织目标的实现问题 ,所以更关注人依赖于环境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0.
论马克思的人性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革命的理论,更是构建社会和谐的理论,革命和斗争旨在实现和谐。从马克思关于人性的劳动本质论、社会关系决定论和需要本性论三重概括中可以厘析出人性的四大要素(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理性和道德性)和由此决定的四种能力(生活热情力、社会认同力、理性调控力和道德奉献力)。热爱劳动、善于共处和追求高雅是马克思人性观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人与自然的札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文化的视角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探讨了人与自然、人类生存与自然界生存、人类对策与自然对策、社会物质生产与自然物质生产、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等关系的理论问题 ,试图对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哲学解释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实践哲学的立场上看,自然观并非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内蕴于人类生活实践之中.人类生活实践的三种基本类型则意味着自然观的三个层面.因此,从人类生活实践的视角,克服对自然观的片面理解,将自然观理解为一种"复合自然观",是挽救环境危机的一个观念前提.  相似文献   

13.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善”涉及了本体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观的根据 ;“性向善”涉及了功夫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内在主观的根据。为了进一步彰显性善论的道德激励功能 ,孟子继而原创性地开启了“以心善言性善”的基本思路 ,并揭示了“四心”与“四德”的微妙关联 ,最后把“本心”既解释为本体论的实在 ,又解释为存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促进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自主建构的社会活动,政治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从历史溯源、概念抽象、系统视野、哲学分析维度重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本质属性,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认识的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5.
倪匡的科幻小说不以对"科学"成分浓墨重彩的渲染取胜,而是以丰富惊异的想像和曲折多变的情节以及对人性的探讨与思索深深吸引着读者;在小说中探讨人性的善恶,思考生命的意义,表现出对生命存在的关注和追问;力图通过小说让人们明白人性的善恶及生命的意义,从而去努力实践和追求人性与社会的真、善、美,实现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孔子时期儒学的原始问题,就是“性与天道”问题。“性与天道”问题的实质,就是通过关于人的本性的洞察,将作为伦理道德行为和活动动机的自觉意识、自愿情感和自主意志人文化成人的需要的一部分,成为能以如同饥食渴饮、男欢女爱一样自然而然地得以自我实现和自我确证的人的本性的组成部分。关于人的本性的洞察,需要通过以反身内省为心理或思维机制的生命体验和生活经验去体认,而不必依赖“沉思”或“顿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直觉。孟子将“仁义礼智”纳入人的“心”中而成为人的思维的对象,偏离了儒学原始问题的经验本源,并因此而遮蔽了儒学原始问题所开启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价值之源;北宋新儒学家二程,将“仁义礼”提升为形上本体而与“天道”一起构成“天理”,“天理”与人的本性即人的需要为主要内容的“人欲”之间的对立关系,以及因此而建构的“理”“欲”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在阻断了伦理道德行为和活动的经验来源的同时,也取消了作为价值之源的人的需要存在的合法性;不仅使得孔子时期的儒学及其原始问题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也给社会现实造成了负面的社会效应。把被颠倒了的本来关系再颠倒过来,重新审视人的需要在人的行为和活动中的重要地位,重新选择儒家思想现代转型的原点和路径,是寻找和讨论儒学的原始问题的真实原因。  相似文献   

17.
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音乐审美教育作为人的思维存在和精神价值的存在,成为具有全人类定义的培养人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解读,就是以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人学问题为研究视角和路径,探讨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本质和人学价值,澄清音乐审美教育本应具有的人学内涵,以期在理论上排除音乐审美教育面临着的"物化教育"、"奴化教育"的干扰和"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困惑.  相似文献   

18.
席勒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人性美学体系。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以人性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这个人性美学体系的出发点是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性分裂的事实,它的最终目的是恢复古希腊时代的人性完整,恢复人性完整的必要途径就是美和艺术的审美教育,它的理论根据就是对人性分析所得出的人性的三种形态:感性的人(自然的人)、审美的人(自由的人)、理性的人(道德的人或政治的人)。席勒的人性美学体系是西方人道主义美学思想的早期形态,是一种抽象人性论,虽充满着内在的矛盾,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美学体系,反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反人性本质,倡导人的解放,是黑格尔、马克思以及现代和后现代反思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美学思想的直接来源。  相似文献   

19.
从客体即从抽象性理解、还是从实践即从现实性理解人的本质和属性,是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与旧唯物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根本区别所在。传统教科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理解的根本性缺陷,是不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的本质和属性观"问题。从实践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根本转变对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澄清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和"人的属性"等概念的科学内涵,有利于科学地解决人们"人的本质和属性观"的完善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华兹华斯在英国文学史上被誉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在他心目中,大自然就是人间的净土和乐园,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他把自己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都倾注到自然风光和普通的平民事物之中,以微小处见精致,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