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艾柯卡被人们称之为美国和平时期的“民族英雄”,有词为证,1985年4月美国《时代》杂志封面登了他的肖像,通栏大标题是“他一说话,全美国都洗耳恭听”。艾柯卡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耐人寻味的色彩。1978年7月13日身为福特汽车公司总裁的艾柯卡与老板享利·福特产生矛盾而被辞退。之后,艾柯卡应聘为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董事长。在当时而言,已近不惑之年的艾柯卡完全可以引退江湖颐养天年,但艾柯卡却选择了一条与自已人生命运相抗争的路——再创人生事业的辉煌。然而,他进入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如同“上了一条快沉的船”,这一年的第三季度该公…  相似文献   

2.
人生的路五彩缤纷,人生的路变幻莫测,起点永远在前面的一步中,成就就在你的足下,那么你知道你的未来吗?你能预感到你事业的顶峰在什么地方了吗? 从大山中的孩子到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从核辐射研究到生物化肥的研制、推广,哪里是起点,哪里是顶峰,“绿光”老总麻林涛总是创造着新的变异,从他自己本人,到他的事业前程……军旅情缘 “文革”期间,大山中走出的孩子怀着革命的满腔热情,从紫荆关来到北京的部队大院,成为一名文艺宣传队的演员,在他的笛子独奏“我是一个兵”的清脆快速节拍中,奠定了麻林涛的军人之路。 …  相似文献   

3.
在濮阳市离退休干部中,谈到市人事局,自然会提到退休人员管理科科长白忠善同志。几年来,他心系老干部,情洒夕阳路,谱写了一曲老干部工作的新篇章。老干部工作的“活词典”1995年4月,市人事局进行了科级干部岗位轮换,组织决定让白忠善同志担任老干部管理科科长...  相似文献   

4.
有一位海外华人作家,他不满足于写自己的小说,还肩负起了传播中国文学的重任;他不愿再看到中国作家在世界文坛上默默无闻,而孜孜不倦地奔波于中美两国,积极策划各种文学交流活动,为让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文学。他被誉为“东方文学丝路”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5.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阎维方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第一个来自新中国的博士研究生,又是该校第一个矿工出身的学生,还是……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博士资格考试的研究生,还有一个“第一”是,在中国首批公费教育管理学留学生中,他第一个回到了祖国。“国家派我出国留学,学成以后回国服务,这是自然而平常的事情。”认为这是“自然而平常”的闽维方走过的却是一条不平常的路。他是一个“拼命”的人,1968年中学毕业在京西煤矿当矿工,他拼命地干,年年争当先进21978年恢复高考考入北师大后,他拼命地学,终于…  相似文献   

6.
提高青年干部队伍素质是跨世纪战略任务吴宏亮傅岳平摄"七·一"前夕.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座谈会上,江泽民同志就"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问题作了重要讲话。他明确指出:"75年来.我们有一条基本的经验.这就是.党领导的事业要取得胜利,不但必须有...  相似文献   

7.
夏恩平,一位普普通通的转业干部。本来,他可以成为一位令人羡慕的、有稳定收入的国家公务员,然而,他却出人意料地接下了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吉林市公路客运公司,并使它在短短的三年中,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创造出奇迹:他以敢打硬仗的军人作风,勇于实践,恪尽职守,一步一个脚印地趟出了一条发展之路。 放下“铁饭碗”,收拾“烂摊子”,完成了从军人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转变 夏恩平同志是1996年9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39集团军转业的,经过严格的考试、考核,被择优录用到吉林市交通局企管处,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1997年…  相似文献   

8.
认清自我,果断选择 马文洪在部队工作20年.从机关到基层.从技术到行政都干过.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他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实践、思考,不断地提高自已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能力.才能有所作为。在走与留的抉择时.他果断选择了自主择业这条路。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告诉我,交往朋友,对他人洞若观火容易,对自己明察秋毫很难。他还说,发誓要做道德上的完人,这只是一种追求。所以要随时明白和提醒自己,懂得自己也是有人性缺陷的人,就给自己留了一条宽阔的路。要求他人完美,要求他人与自己的想法完全吻合,这足一种霸道的做法,说穿了,就是冷酷和自私。  相似文献   

10.
任新民,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专家,集中国第一代液体火箭、中国第一代通信卫星工程。中国第一代气象卫星工程的总师于一身。以如今是空之躯下基层、去基地、参加评审出席会议,终年有一半时间在外奔波。任新民真可算是个传奇人物了。在今天已然成为以发射通信卫星为主的西昌发射基地,苍天下高高耸立在威武的群山之中的发射塔并未打破天地间自然的和谐。一条哗哗作响的小溪,流水温偏,好比生命之泉,永无停歇,仿佛源头来自那塔架的深处。任新民每次来这个基地最喜欢沿着这条小溪散步。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首次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  相似文献   

11.
随便的装束,健壮的体魄,略带稚气的脸庞,使人怎么也与学者专家联系不在一起,与他接触多了,了解深了,他广博的知识,温和宽厚的活泼而不放纵的性格更有那对事业严谨和努力追求的精神,对学生的爱心和耐心,一定会对他产生越来越浓的崇敬之情。他就是年仅32岁内蒙古工业大学美籍教师夏大伟先生。夏大伟先生来内蒙古工业大学从事英语教学已7年了,对于一位年轻而从未经历过教育事业的外籍学者,这7年是他走过的非常艰苦坎坷的人生历程,也是最有收获、最充实的7年。他在事业中取得的卓越成绩,不仅在他的人生日历上翻过了光辉的一页,也…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路五彩缤纷,人生的路变幻莫测,起点永远在前面的一步中,成就就在你的足下,那么你知道你的未来吗?你能预感到你事业的顶峰在什么地方了吗?  相似文献   

13.
陈毅在上海     
陈毅元帅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为新中国的诞生、人民军队的创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崇高形象,高超的理论素养,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坦率豪爽、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平易近人的品格和作风,深为党内外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敬仰。他是上海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他为解放上海、改造上海、建设上海,作出了极大努力和贡献,受到上海全市人民的衷心爱戴。 陈毅,字仲泓。四川省乐至县人。生于1901年8月26日。幼年读私塾,8岁时…  相似文献   

14.
举世瞩目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上午9时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火箭系统总指挥黄春平此时显得异常激动.他腰板挺得直直的.骨子里的兴备让他显得神采奕奕。望着高大的“神舟”升上太空,黄春平的眼睛总是笑眯眯地,那是他全部理想的寄托,也是他数十年来最深的牵挂……  相似文献   

15.
百琴  苏合 《人才开发》2003,(6):16-17
摇篮,是个既美丽又富有生命力的词汇。一提起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一个又一个新的生命的诞生与成长。世间的事物竟是如此地巧合,在这里,我们要介绍的这位著名专家的名字就叫姚蓝。丝毫不差的谐音不仅强化了人们对他名字的记忆,而且,他在教学、科研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不辞辛苦、默默无闻、甘当“摇篮”育新人、用新人、带新人,为我国水声事业人才的成长所作的突出业绩,更为人们所称颂。  相似文献   

16.
陈润吾祖籍江苏,1949年出生。同年随其父赴台,在台湾度过了俭朴贫寒的青少年时期。1973年,陈润吾从台湾来到美国,闯荡硅谷,迄今已有29年。这29年中,硅谷从默默无闻到名重全球,陈润吾自己也从白手起家,到功业有成。他所经历的创业之路,相信对于现在或将来有志于闯荡海外的年轻人来说,都有值得借鉴之处。在硅谷经受磨练陈润吾是23岁那年,在台湾念完大三,带着一年的学费来到美国的。到了假期,与其他华人留学生一样,陈润吾开始打工积攒学费。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在餐馆洗碗,直洗得满手都是裂开的口子。干完餐馆的活儿,再去糖果店…  相似文献   

17.
哪里是天堂     
侯松 《人才瞭望》2010,(1):80-81
一位老人和他的狗行走在乡间小路上,老人一边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突然,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回忆起临死时的情景,也想起身旁的这只狗早在几年前就死了。他不知道这条路将把他们引向何方.只是茫然地朝前走着。  相似文献   

18.
在吉林化工集团这个大家庭里,1997年又诞生了一个中德“混血儿”——巴斯夫吉化新成二醇有限公司。总经理安玮楠是一位有着多年东南亚工作经验的德国老人。他谦和的外表下,是对工作、对事业的追求。自1997年1月受德国著名化工企业巴斯夫公司委派来中国后,安玩具楠便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短时间内,建立了一系列适合于中国国情的又具有国际水准的管理方法,使得当时正处于土建阶段的。合资企业在一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内,取得了装置开车一次投料成功,比计划提前了三个月,同时也节约了大量预算。为公司占领市场、扩大效益打下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19.
新千年的钟声刚刚敲过 ,上海教育人才招聘团就兵分两路 ,一路北上京城 ,为沪上12所重点高校高薪礼聘两院院士、特聘教授、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教师 ,在北方地区的高层次人才群体中燃起了寒冬里的“一把火” ;一路留守申城 ,为上海普教事业网罗一流人才 ,给南方地区的才俊们提前送来了春的气息。而在此前的1999年12月 ,仅江苏省南京市就连续举办了三期毕业研究生专场招聘会 ,省内外数百家用人单位在人才市场上提供了近万个就业岗位 ,数以万计的毕业研究生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据当地媒体报道 ,早在去年11月下旬 ,由55家…  相似文献   

20.
生命的跫音     
生命的跫音晚罡一赤脚的感觉,漫山遍野没有咯的暗示。路,就是那泥土。一棒泥土,便是一个汗水浸过的梦。一个汗水浸过的梦,便是一条七彩的路。没梦的日子,怎能读出泥土的颜色;离开了汗,又怎能万辨重年的足音。其实,足底发出的也不是声琶,是皮肤和泥土交融的气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