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1 毫秒
1.
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它是由农民自发创造,再由我党总结完善发展起来的。它为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然而,时至今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某些不良的影响随着形势的变化巳开始显露。要解决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就要不断地推进新的制度变革,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稳,稳中求发展。  相似文献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最基本的农村经济体制要保持长期不变,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方式,却必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现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具体运作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它和农村经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已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只有承认这些矛盾,并科学地分析和解决这些矛盾,才能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市场化改革与农村人口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践观察和文献参阅,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考察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以来的农村人口增长状况。分析认为,因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存在的预期惯性,改革初期,农地产能释放增大了农村人口膨胀空间,集体成员均等平分土地刺激了农村人口增长;之后,延长农地承包期,稳定承包权,制约了农民的生育意愿,降低了农村生育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促进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农村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结构由封闭转向开放,进一步降低了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我国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造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质内容,虽然建国后通过合作化道路,个体农民经济被改造成集体经济,然而这种集体经济的生产方式仍然是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集合,并未成为真正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不仅把小农生产方式的改造置于新条件背景之下,同时也使我国小农生产方式改造思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而使我国特色的小农生产方式改造道路理论得以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生产者积极性和我国农业生产特点三个角度分别对人民公社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制度和实践效果进行透视 ,加以比较研究 ,以科学地解说人民公社制被取缔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兴起 ,从中来探寻今后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所要遵循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取代人民公社制度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制度, 其根源在于它能够“尊重农民意愿、满足农民要求、维护和发展农民利益”, 这既是对新中国农业经济体制变革经验教训的总结, 也是今后制定和实施农业及农村政策的根本原则与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正确认识农民及农民意识, 充分尊重和积极发挥农民的创造精神;要正确认识农业家庭经营模式, 大力扶持农业家庭经济;要进一步深化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等, 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农业家庭经营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推动我国农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7.
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实施了30年,其成就举世公认。在责任制实施之后,中国的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30年之后,其制度效应已发挥到了极致,中国农村急需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有待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金陵瞭望》2008,(22):21-22
[事件聚焦]1981年,原六合县红星乡、原江浦县林山乡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率先在部分生产队对棉花、油菜、粮食等作物实行了“统一经营、联产到劳、专业承包、以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效果显著。1981年8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明确把生产责任制形式的选择权交给广大农民。  相似文献   

9.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地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成果,已有研究多从产权、绩效、制度变迁等视角对其确立进行解析,但缺乏从文化传统及官民互动等维度的探讨。该文从大、小传统这对概念出发,试图对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加以解构,认为小传统对大传统的排斥建构了其确立的微观基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渐进式接纳确立了其合法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则是内嵌于该制度形成过程的文化机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制度在彰显其显著绩效的同时,土地细碎化、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虚化等缺陷逐渐凸显,为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亟需完善,其完善路径应与三权分置的格局契合,而这亦可从大、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业生产上的高能激励自农地制度变革以来一直被学界所推崇,但这并不意味着生产队制的低效率。为此,在否定以生产队制低效率作为农地制度变迁的解释的基础上,从发展战略转换、制度安排缺陷、农民信念及其他方面尝试性地探讨了推动生产队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迁的内在原因,并且从生产责任制形式、土地分配方式、期限结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向农业产出最大化演化的过程。相应地,伴随着农地制度变迁而来的是签约主体以及合约结构的变动,因此,从合约的角度进一步研究了生产队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合约实施和劳动监督与计量上的差别,以及作为二者共同之处的合约模糊性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税费合约的性质与形式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论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战略决策,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改变我国典型的城乡分割、城市乡村二元社会结构,形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能否增强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意愿和能力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途径之一。根据贵阳市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了个人综合特征、家庭特征和个人满意度对农民工留在打工城市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家庭所在地与打工地距离越近,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城市居住时间较长,全家迁移,住房条件越好,已婚,对收入水平越满意、对工作环境越满意的农民工,越倾向于长期留在打工城市。且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倾向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代际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既是个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需要不断探索的实践问题。由于种种原因,这种体制在具体实践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甚至在一些高校没有得到很好执行。本文力图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探索我国高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时期的集体收益分配方式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稳定农村与促进国家工业化发展方面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同时在它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平均主义、无偿调拨、工农“剪刀差”以及二元体制等问题严重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了农村发展的缓慢。集体收益分配方式留下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当前后农业税时代,构建一种以国家扶持资金为引导、以集体经济为基础、以“一事一议”及其它社会资本形式的投入为补充的满足村级公共需要的资金筹集方式和体制,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家庭养老和土地养老作为我国农村传统的老年保障的主要形式,其功能有弱化的趋势。然而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本文提出建立和完善我国农村老年保障制度具体的对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老年医疗保障制度、老年社会福利救助制度、社区老年服务体系以及其它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工业化过程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然而一些制度性障碍,如户籍管理制度、土地政策成为对农民向城市转移的羁绊。政府应对现有制度进行改进,做出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创新,克服各种障碍,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山西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素质的低下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而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能够提升农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增加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山西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发展农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制度曾被以科斯(Kose)、诺斯(North)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证明了是经济理论的第四大柱石,制度极为重要,有了制度,土地、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功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试图从制度变迁的轨迹探讨改革以来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的制度成因,并提出缩小其差距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租税费制度与农地制度的主要缺陷 ,认为家庭承包租赁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化农地制度与农村土地租税费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