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姜庭晨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蔡元培先生曾经为学校美育下过一个定义,他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一定义较客观地揭示了美育与美学、美育与教育的关系,从而为考察学校美育的特征提供了两条互相联系的线索:就是说,美 相似文献
4.
何念龙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4)
《远游》之篇目,虽不见于司马迁的《屈原列传》,然而自东汉王逸以来,学人便一直认为是屈原的作品,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曾记载“屈原赋二十五篇”,王逸则明确指出这二十五篇是《离骚》、《九歌》(十一篇)、《九章》(九篇),《天问》、《远 相似文献
5.
6.
李大为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3):114-119
移情说诞生与发展虽然更多显现于文艺和审美活动阐释领域,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文艺心理学问题。如何建构现代主体及其基础之上的共同体,才是移情说最深切而普遍的问题意识所在。移情说的伦理内涵在审美心理上支持着审美教育本有的伦理维度,在普遍性的移情机制还原中重建了美感与道德、感性判断与实践理性等价值的内在关联。当代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进展及其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揭开了移情说的某种审美机制,从脑科学角度上,给审美教育提供了认知、方法和实施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8.
赵淑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
审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马克思说 ,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 ,审美活动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已越来越重要 ,因而 ,探索歌唱艺术的特征 ,探讨歌唱美育的社会作用及审美对提高社会的精神文明的意义是非常有益的。歌唱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而普遍的形式 ,与其他姐妹艺术相比 ,它具有六大特点 :一是易接受性。各种乐器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但只有歌唱的乐器能够发出语言的音乐来 ,它是以直抒人们的心声见长的 ,因此 ,在传情达意上最直接 ,最准确 ,最亲切 ,最易被人们所接受。二是情感性。歌唱是情… 相似文献
9.
万健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1,(1)
师范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事业的中心环节,在建设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师范教育担负着培养造就人民教师的光荣使命。要完成这一历史重任,师范教育除了坚持进行德、智、体的教育外,还应注重社会主义的美育。 一 所谓美育,就是用美的力量、美的智慧、美的思想教育青少年,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美、对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美,以及对大自然的美的充分感受和正确理解的能力。从而引导青年热爱美、鉴赏美、创造美,使他们养成勤奋学习、努力工作、蓬勃向上的革命精神,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美好理想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雷斌慧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46-149
在兼采汉宋,融合浙东史学与乾嘉考据学的基础上,邵晋涵建构了以“天籁”为核心范畴的文学理论。心学是 “天籁”说的理论渊源。“天籁”说以天怀为主干,以立诚、养性为两翼,以“中声”为文学的最高典范。“天籁”说的理论建构,既是对儒家温柔敦厚美学思想的发展,又对清代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刘奕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3-78
焦循提出的"一代有一代之所胜"的文学史观,是从属于他的学术思想体系的。他论学主张兼容并包,不据守,同时又看到各家各派的长处;论文则认识到不同文体各有体制特点,给予词曲以充分重视。但在焦循的思想体系中文学并不独立,其存在意义是经学赋予的。在推重文学史上文体创新的同时,焦循又认为抒发性情的要求是这种创新的根本动力。他忽视骈文,认为它无根底无性情,重视八股文则由于时代的偏见。焦循的思想渊源有自,后来章太炎、王国维又加以阐扬。但焦、章是从思想体系中推导而来,王则是纯粹的文学立场,所以二者之说同中有异,实为两派观点。 相似文献
12.
跨入新世纪以来,由于英语等世界通用语在中国的普遍运用,汉语的使用受到冲击,一些文人学者开始倡导"保卫汉语".然而,语言的发展与演变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为地去"保卫"只会使汉语更加封闭.只有不断借鉴外来文化,才能促进汉语自身的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务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二元诉权说。诉权具有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的观点对法院的审判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大程度制约了民事诉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对二元诉权说的理论主张和实际影响进行系统地反思和评判。 相似文献
14.
谢宗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6)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音乐艺术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尤其对人的情绪、情感有着巨大的诱发力和感染力。贝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在时间上流动的音响所形成的艺术形象,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它利用声波这种独特的物质材料,按照美的规律,反映作者对生活美丑属性的审美意识,以激发欣赏者的美感,从而引导欣赏主体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美的情操,净化胸襟和心灵。 相似文献
16.
熊雪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本文从形象性、感染性和潜移默化性三个层面对语言美育的特征进行了探索 ,并从对个体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完善和心灵的美化三个侧面考察了语言美育的作用 ,指出语言美育的特征和作用问题是实施语言美育操作、培养个体语言审美能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周立山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0(4):69-71
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交替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于1917年8月在《以美育代宗教说》的著名演讲中,从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立场出发,对剥削阶级社会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精辟的剖析,第一次明确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主张,并系统阐明美育在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中所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体现了他作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的远见卓识。蔡先生这些进步的教育思想与主张,对当前我国教育的改革,以及批判邪教的本质与危害,也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东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2):67-70
本文对《忠武祠墓志》载"沔阳八阵图考、说"进行了部分解析。认为,《忠武祠墓志》作者李复心的研究破解了沔阳八阵图,化神秘为具体,化繁难为简易。其研究方法异于他人,其研究成果是贴近实战的,是别开生面的。本文在李复心研究的基础上,推出沔阳八阵图在诸葛亮北伐曹魏的前线应是得到了应用的。因此,沔阳八阵法对研究诸葛亮技、战术方面的军事思想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在适当的地方,恢复李复心研究的沔阳八阵图垒,对保护文化遗产和发展现代旅游及给后续研究者提供"八阵图"的实物参数,都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刘兴邦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4)
“知行合一”说是王守仁哲学思想的核心。剥开“知行合一”说的唯心主义外壳,是不难发现其关于知行关系的合理内核的。本文试就王守仁对知行关系的合理论述进行一些粗浅的分析,不当之处,敬请同志们赐教。 相似文献
20.
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51-54
"兼师众长"是高启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就学习的对象而言,就是向古往今来的各种诗派、各位诗人学习,转益多师,博采众家之长;就创作来说,就是提倡风格多样;从文体学的角度而言,就是应该兼工各体.高启提出"兼师众长"说是以宋元诗歌发展的历史为基本前提的,还有其现实针对性."兼师众长"说,表现了高启企图包容众家之长、形成集大成的宏阔的艺术视野;还表明了他具有一种通达古今之变的意向;高启"兼师众长"的理论和创作实践,为明诗作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昭示了宋以后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