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文章选取2006年到2011年中国A股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的公司数据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了新股投机行为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级市场资金、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新股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等代表新股投机行为的指标均对IPO抑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实证分析了国内A股一级市场发行抑价,样本包括1993~2000年在上海和深圳上市交易的1007支股票,结果显示:A股的发行抑价平均高达147%,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不确定性可以解释部分发行抑价。考虑到非常低的中签率和资金成本,投资者申购新股并不能获得超额收益,并且发现在新股发行中存在着逆向选择。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询价发行的新股数据,从新股的价格行为特征入手,借助“簿记”理论,可研究我国累积投标询价方式发行新股的IPO抑价现象。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询价制度在收集发行前新股信息方面是有效的,但有效性受制度限制而低于国外;IPO抑价是对揭示真实信息投资者的一种价格补偿;由于数量补偿机制受限,导致IPO抑价高于国外。  相似文献   

4.
国外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及其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在世界各国的股票市场中几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 ,都普遍存在着显著的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进行研究仍然是目前较为热门的课题之一。国外学者对新股短期发行抑价现象的研究所形成的一些理论解释对我国认识这一现象将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新股抑价发行是现代金融经济学中的一个难解之谜。为深化我国新股发行市场的改革,详细讨论了Rock 模型、信号模型和账簿记录理论,介绍了用于解释新股抑价发行之谜的最新理论,发现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全正确的 理论能解释新股抑价发行异象。因此,要解释新股抑价发行异象,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股发行抑价:一个假说的检验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为了检验新股发行抑价的信息不对称假说,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1998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发行的255只股票(其中沪市132只,深市93只),并按上市交易所不同分为了两个样本,采用同一模型分别作了实证检验。我们发现两个市场的新股抑价程度均可以用信息不对称假说来解释,在用于解释的变量中,新股的发行规模、发行市盈率、发行前一年的每股收益以及发行前市场状况四个变量在描述假说中的事前不确定性上是显著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IPO抑价分解与滞后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原因,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基础上对IPO抑价进行了分解,得到IPO发行价格的边界值.实证结果表明,IPO定价效率为99.14%,证实了样本期间的发行人故意抑价行为,但并不显著.进一步对二级市场进行研究,构建得到GARCH(1,1)是IPO首日抑价率的最优拟合,证实了新股抑价滞后效应的存在性.最后,根据新股发行改革时间点划分样本区间,得到了滞后性逐渐减弱的实证结论,这对IPO发行制度向市场化的注册制改革方向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应用内容分析法考察新股发行招股说明书中所披露的风险因素的隐性内容,检验其中是否存在轻描淡写或陈述不足的倾向,即对其进行意向分析,可判断风险信息披露的"言外之意"。对我国新股发行风险信息披露进行意向分析的结果表明,风险因素的内容明显具有乐观性、高估性的"误导"倾向,投资者无法依据风险信息披露所表达出的意向来预测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和后市表现。为此,新股发行信息披露文件中应强调实质风险因素的披露;要构建投资者监督机制,形成新股发行信息披露的强大社会监督群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IPO抑价率远超世界平均水平,造成资本的聚集严重制约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2014年1月,我国资本市场重启IPO,引入新股上市首日临时停牌机制,这一举措是否可以改善抑价水平及其影响因子?通过使用破板日中价来描述首日停盘机制下抑价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一机制的引导下,发行因素代表的不理性因素对IPO抑价水平影响有所下降,说明我国资本市场的信息水平得到提高,市场对新股的投资变得更为理性。  相似文献   

10.
电力上市公司IPO抑价水平反应股票定价的合理程度,本文选择每股收益、上市首日大盘指数、上市换手率、发行数量的自然对数、上市发行日差作为影响IPO抑价的变量构建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新股发行询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折价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会计师事务所是证券市场上的重要中介机构。国外审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均表明,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IPO的折价幅度,促进新股的顺利发行。随着我国《证券法》等证券法规的颁布实施,以及股票发行制度的改革,主承销商和发行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日益倾向于聘请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是,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并不能降低IPO折价幅度。  相似文献   

12.
以2015—2018年在我国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270家企业为样本,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并且进一步研究产权性质在信息披露质量与IPO定价效率之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的公司IPO抑价率越低,即IPO定价效率越高;产权性质在信息披露质量对IPO定价效率影响过程中起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可为IPO注册制顺利贯彻落实、加强监管信息披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新兴资本市场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异质分歧,传统行为金融理论并没有结合两者对IPO抑价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结合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构建投资者可观测性异质和私人信息结构下的IPO定价、抑价模型,分析了可观测性异质、私人信息结构与IPO抑价之间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投资者之间可观测性异质越大,IPO抑价越高;机构投资者私人信息对IPO定价产生较大的影响,而散户投资者是否拥有私人信息对IPO抑价影响不大,即机构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越大,IPO抑价越低,散户投资者则无影响;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IPO抑价还与投资者风险规避系数、配售比例和发行规模正相关,与机构投资者数量负相关。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能解释中国IPO"异象",也能为中国证券市场下一步市场化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从199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中国A股市场上市的1129家公司的数据,发现IPO抑价程度依旧很高,市场指数调整初始收益达到了122.24%。抑价现象与等待上市时长、发行规模、市盈率、中签率以及上市前30天的累积市场收益有关。除了承销商信誉理论,“赢家诅咒”假说、事前不确定性理论、信号模型、从众假说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IPO抑价现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探寻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资本市场IPO抑价的影响机制,为新股发行定价、公司和投资者行为提供参考。同时也为今后发生类似的公共事件时,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应对提供一些建议。设计/方法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数据与新股发行数据,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 结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显著提高了IPO抑价率,其中介作用机制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人们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提高IPO抑价率。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IPO公司披露赢利预测信息的自愿性都不高,而且在赢利预测信息披露方面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公司外部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信息披露不及时,存在偏差,制度不够完善,信息中介机构不规范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建立健全相关的法规体系,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提高投资者素质,以完善和规范IPO公司赢利预测信息自愿性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是当今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问题。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比较狭窄,配股是公司上市后筹集长期资金的主要渠道。一些公司为了取得配股权会想尽办法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证监会的配股条件。此外,上市公司为了获得较高的配股价格,获得有利的筹资条件,也可能以盈余管理为手段,通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把握来实现融资目的。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盈余管理的途径以及盈余管理的影响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基于配股权的盈余管理现象作系统的研究,将对证券市场的完善、证券市场监管的科学化、上市公司行为的规范化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丰富盈余管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股票发行市场价值低估现象实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偏相关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 ,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现象。分析了成熟市场造成新股发行价值低估的因素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特有因素是否以及如何影响我国股票发行市场的价值低估程度的 .研究发现 ,中国股市过度超额初始回报率的本质是对二级市场的高估 ,它与国外的 IPO价值低估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