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哲学终结”问题上 ,恩格斯和马克思的基本看法是一致的 ,后世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背离了恩格斯的方向 ,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海德格尔等对“哲学终结”做了极度发挥。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哲学理论都有一定本体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例外,可是大家都知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很少使用“本体”或“本体论”字眼,更没有明确规定自己的哲学本体论,他们实际上对本体论采取一种明显的回避态度,这究竟是为什么? 一 本体:“上帝” 本体是一个古老的哲学概念,在哲学发展进程中,其含义时有演变、损益,各家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不尽相同,以致很难用一句简单的话语把它的意思全部说清楚。但是,本体的一般意义又是不难把握的,人们对它的理解和使用也基本上是一致的:哲学上的本体,是指世界的最终本原,或世界的最高属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哲学界,人们都承认黑格尔哲学包含着“合理内核”,并在说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关系时,总是这样地叙述: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创立了唯物辩证法。这一叙述是完全正确的。但是,有些人对“合理内核”的理解却是错误的。因为他们把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看做是黑格尔的辩证法。这种理解,既不符合黑格尔哲学的实际,又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论述。一、辩证方法是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辩证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评述黑格尔哲学…  相似文献   

4.
<正>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自然科学恩格斯指出:“在从笛卡儿到黑格尔和从霍布斯到费尔巴哈这一长时期内,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维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①如果说以往的哲学家是不自觉地被自然科学和工业的进步推向前进,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则自觉地总结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来不曾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说成是"整个世界".不但如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同这种说法恰好针锋相对.在苏联哲学文献中,"整个世界"这个提法第一次出现是在五十年代初九位哲学家的一个文集里.文集第一篇文章(作者?切尔特科夫)的开头说,"辩证唯物主义是唯一的科学世界观","世界观是对整个世  相似文献   

6.
《社科纵横》2018,(5):25-29
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处于构建者、发展者和总结者三位一体的角色,正是由于恩格斯的努力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才得以建立并被后人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本人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探讨了恩格斯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过程,以便对恩格斯的历史贡献做出客观、科学的定位,从而进一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方法论和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必须准确地理解马克思,而理解马克思哲学总体构想的出发点是理解马克思首先的关键的一环。那么,马克思哲学总体构想的出发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现实的人。 现实的人作哲学总体构想的出发点,在马克思那里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经历了黑格尔的“观念”的人,即人的本质是自由,是“自我意识”;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人,即“人的最高本质就是人本身”;马克思自己的现实的人,即社会性的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现实中把自己划分为二的混生性的整体。 黑格尔把理念当成人的本质,现实的人不过是理念的外化,对马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哲学分析和解决的“总问题”,是资本占有劳动与无产阶级的解放。马克思哲学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大众形态、学术形态和政治形态三种有机统一的基本形态。然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以后的发展史中,却呈现出不同的演变和命运。马克思哲学的三种基本形态在当代中国的命运可概括为:大众形态得以倡导,但尚未完全实现;学术形态强劲,但疏离政治和大众的倾向较为明显;政治形态突出,但需进一步得到学理支持和大众认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廓清马克思哲学的完整结构,而且要营造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以推动其大众形态、学术形态与政治形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诠释视域及其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辉 《求是学刊》2005,32(5):40-46
马克思哲学在东西方的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下的不同诠释,造就马克思哲学的不同历史命运。对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必须从对马克思哲学的诠释与反思入手,找到探究马克思哲学的新的诠释理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进一步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能的路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内涵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张奎良列宁说过:“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①。根据这个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应理解为马克思哲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观点和学说与体系是不同的,马克思哲学本身也并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观点和学...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科学地总结了哲学发展史,于1886年写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书中首次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指出,哲学家按照他们如何回答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而分成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两大阵营。哲学基本同题的提出为鉴别哲学基本派别提供了准则,也为理解哲学发展史指明了基本线索。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一直遵循恩格斯的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  相似文献   

12.
谈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首先就会碰到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对此,我的看法是肯定的。 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即已明确地讲到过“人的感觉、激情等等”的“真正本体论的本质(自然)肯定”的问题,并提出“只有通过发达的工业,也就是以私有财产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体论本质才能在总体上、合乎人性地实现;因此,关于人的科学本身是人在实践上的自我实现的产物”①。在同一书中,马克思所反复论述了的,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的,自然向人的生成和自然的“人化”问题,也正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本体论问题。这些论述,是…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六五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一个著名命题:“哲学就是认识论”。这个命题反映了哲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趋势,概括了哲学科学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同时又为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及其基本特征,为正确的认识毛泽东同志在哲学上做出的理论贡献,提供了一把钥匙。一“哲学就是认识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做出的新的阐发。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就提出,哲学要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工人阶级的“伟大的认识工具”,并认为全部哲学史“就是整个认识的历史”。列宁还指出,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  相似文献   

14.
南斯拉夫哲学中的“实践派”在对待自然辩证法和一般辩证法及反映论这两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问题上,极大地背离了唯物主义。他们多数人受到卢卡奇的早期著作《历史和阶级意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和阿多尔诺以及法国存在主义者萨特等对辩证法的独特解释的影响,否认自然界本身存在辩证法,从而把辩证法只归结为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把辩证法仅仅局限在人的实践活动范围内。他们还企图证明自然辩证法不是马克思所提出,而是恩格斯从黑格尔和谢林那里“不加批判地借用过来”,直到很晚才被引进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两位哲学博士、教授在本文中阐述了他们对于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并对“反哲学”以及尼基福罗夫的《哲学是科学吗?》一文发表了意见。哲学的社会意义及其真理性之谜,激起了公众的由衷兴趣.不管有哪些人,包括《哲学是科学吗?》一文的作者,如何反对、怀疑和嘲笑,哲学在当今世界上的社会作用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A.Л.尼基福罗夫对哲学的评价过于武断了,他说:“哲学从来不是,现在不是,相信将来也永远不是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他坚定认为,哲学论断不受经验检验,也不会被经验驳倒。亚里士多德早就指出过,一些假想的哲学反对  相似文献   

16.
何萍 《求是学刊》2007,34(3):25-31
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哲学传统,这种文化哲学传统是对维科文化哲学的批判继承。在继承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采取了文化哲学的范式,把实践看作是人的自我创造活动,从人的文化性和生物性的统一上说明人的文化创造是如何可能的,把人的历史创造、人的发展看作是不断克服自身的自然性而走向文化性的过程;在批判方面,马克思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以工业阐发人的理性,并以此作为人的文化创造的感性基础,把近代哲学的抽象的理性改造为人的现实的批判的活动,从而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哲学品格。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这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品格中发展出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化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傲慢的”民族主义、极端的国家主义和纯思辨的表达形式是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只有在对近代德意志民族主流文化的三个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科学批判的过程中才有新哲学的构建,这就是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这一文化逻辑不是在独立的传统哲学框架内形成和发展的,而是在历史学批判、社会主义批判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对我们在中国发展马克思哲学有两点重要启示:其一,撇开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和研究的关注,缺乏马克思主义各个研究领域的对话和交流,就会违背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和马克思哲学的发展规律;其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核心的任务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是通过对当代具体科学成果方法论上的概括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反思,从世界历史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体发展的进程、机制、特点、规律及其趋势做出哲学层面上的科学解释并为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他所进行的哲学革命中深刻地批判了自然法理论、思辨历史哲学,指出了欧洲近代思想对人的抽象认识的片面性。自然法把个人的权利看成是天赋的,不理解社会政治生活的历史生成;思辨历史哲学则把历史看成是精神范畴的发展史。马克思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重新理解了辩证法,提出了要从人的感性活动、实践和主观方面理解事物、现实和感性,因而消除了历史生活中的惰性和思辨性,真正实现了卢梭以来对社会生活进行历史理解的愿望,使历史学理论成为革命的科学,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也摆脱了简单的大颠覆形式,具有了人的全面解放、摆脱奴役的内涵。马克思的革命哲学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核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中国,农民问题,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成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正确认识农民问题,是正确理解和解决中国革命中诸多问题的关键。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只知道中国农民是深受三座大山压迫的劳动者,是远远不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同那些忘记了阶级差别而谈论一般的生产者、人民或劳动者的人作过无情的斗争。凡是稍微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人,都不会忘记,他们在所有的著作中总是嘲笑那些谈论一般的生产者、人民、劳动者的人。”在无产阶级解放的科学理论中,“阶级关系——这是一种根本的和主要的东西,没有它,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所以,对于中国农民问题的正确认识,应当以对其阶级属性的科学分析为前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新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普遍形态,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特殊形态。在普遍形态上,马克思坚持物质本体论;在特殊形态上,马克思坚持社会生活本体论。社会生活本体论作为特殊的物质本体论,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严整性和科学性。马克思哲学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而不是"实践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