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历史潮流,它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影响重大.中国经济的发展,既要符合国情,坚持走自己的路,又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应如何抉择,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犹太文化的角度,剖析了马拉默德《店员》中蕴含的悖论性文化内涵。《店员》主人公的痛苦和困惑从侧面传达了现代犹太人皈依民族精神传统的复杂心态,反映了犹太民族在坚持信仰、保持传统的同时又对其怀疑困惑的双重矛盾心理。作家在作品中既认同犹太传统信仰的价值观、道德观,肯定对这个传统的精神把握,同时又呈现了犹太传统所面临的考验以及受到质疑、挑战的趋向。马拉默德在小说主题思想以及创作上表现出的困惑与悖反亦昭示了犹太民族在犹太文化与异质文化之间寻求生存点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是21世纪不争的事实与主题。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升级,中华文化何以在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以适应全球文化相互交融碰撞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成为当下中国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与前沿问题。一、共生:文化全球化际遇下的民族文化应然抉择从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上看,文化的全球化是一个悖论性的存在。一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强势  相似文献   

4.
青年流行文化的流行与导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流行文化是“全球化”文化的衍生物,是在流行时尚引领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与亚文化的表现方式和缩影.具有个性化、阶层化、小众化特点及多样的传播形式。辩证地看待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正确抉择,是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我的印象中,《空地》避开了许多同类作品的窠臼,不是强调董开关的抉择结果——当变革时代来临之际的抛弃传统和封闭,走向未来和开放的抉择结果;而是强调董开关的抉择过程——当抉择之前的对于两种生活观,即以民族惯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活观和叛离民族惯性的生活观进行再三审视,并由此产生出彷徨、困惑等种种心理状态的过程。通过这个抉择过程,我们发现,董开关的抉择不是一次胜利的抉择,而是一次不无  相似文献   

6.
难言的困惑与困惑的抉择——新时期作家创作心态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作家处在二十世纪中国大变革、大动荡、大转折时期,处在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冲撞的夹缝中,因此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出各种各样的现实矛盾,而正是这多种矛盾的交错才形成了新时期作家特有的心境:浮躁与惶惑,孤独与冷漠,悲愤与痛苦,困惑与抉择……而正是这种巨大的历史阵痛才孕育出新时期文学!  相似文献   

7.
青年流行文化是"全球化"文化的衍生物,是在流行时尚引领下形成的不同文化与亚文化的表现方式和缩影,具有个性化、阶层化、小众化特点及多样的传播形式.辩证地看待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正确抉择,是青年流行文化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理论界》2017,(4)
菲利普·罗斯在《鬼作家》中探讨了主人公深陷伦理困境中,如何用理性意志控制自由意志,作出伦理抉择,为我们诠释了一个现代的斯芬克斯之谜,即怎样做一个真正的理性作家和一个有理性的人。通过探究主人公们内心的矛盾、困惑、不确定性和无奈,罗斯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当代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9.
《秦腔》展示了转型期现代乡村的困惑与焦虑,其积极的意义指向在于对乡村现代化作了有益探索,作品中显示的传统文化的优质部分正是乡村现代化转型不可缺少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第一期4康振海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7冯胜利从人本到逻辑的学术转型———中国学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抉择28马也怀旧与终结(一)———西方全球化的不谐和音35陈乐民从中国文化的“自主性”谈起41肖雪慧捍卫自由社会赖以存在的传统性结构44刘永佶劳动主义历史观论要49那薇道家的人生若梦与海德格尔的迷误56摩罗生命意识的焦虑———评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69傅书华可怕的激情———对《激情燃烧的岁月》迟到的批判73沈良庆清宫戏该清清宫了78丁胜如闲话读书79刘大生天赋权利与人赋权利81牧惠水浒气与诚信83宫敬才作为哲学家的张瑞…  相似文献   

11.
周博 《社会科学家》2003,(3):142-146
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天下,引发了对中国文学在这股浪潮中何去何从的追问。走向世界、与世界接轨,是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现代化的梦想与追求后作出的选择。但全球化所导致的精神文化产品的“机械复制”,使现代艺术沦为失却理想的大众流行艺术,这不能不说是全球化的一个悖论。中国当代文学在全球化浪潮的直接冲击下产生的后现代写作,呈现出消解深度模式、创作向写作退化、叙述向故事转化等特点,从而营造了一座文学的“围城”。几欲坍落的文学世界急需重建,在全球化的基础上弘扬并建设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是文学世界重建的最终抉择。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际》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现代交际》杂志社承办,创刊于1987年。它是一本关注交际文明、交际文化,特别是在网络化、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交际方式、交际礼仪与交际文化,关注职业人求职与创业、成功与发展及其心理调适、娱乐、保健的绿合文化休闲月刊。它倡导的交际理念是在身心和谐发展中追求成功与超越,在双赢中实现合作伙伴的共同发展,在竞争与博爱的融合中构筑现代和谐社会。近二十年来,《现代交际》已经逐渐形成了稳定的以职业人为主,涵盖一部分大学生的稳定的读者群,《现代交际》相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与创业,激励了他们的进取与发展,成为他们人生与事业的亲切伴侣。目前,《现代交际》的发行量已达到10万份,发行地区覆盖全国所有省份,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有江苏、浙茳、山东、辽宁、河北、山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安徽等地,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立体发行网络。主要栏目有特别策划、交际会客厅、交际表情、职场交际、商界交际、大学交际、网络交际等等。  相似文献   

13.
晚清以来全球化浪潮以其巨大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给中国文化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这已经成为历史事实。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影响逐步深入,文学研究者们面对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全球化与民族性的二元张力结构,以庄严的使命意识与价值焦虑提出了传统文论的现代转换与文论的“失语症”等前沿话题。近年来,中国文论研究者众说纷纭,洞见迭现,张荣翼的《冲突与重建——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版。下文简称《冲突与重建》)就是其中颇富创意的论著。该论著通过研究自20世纪以来中国文论…  相似文献   

14.
元语言冲突给符号主体带来的自我和身份意识的困惑不仅仅是中国当代文化的普遍现象,也是世界文化所无法避免的现象.文章以电影<青红>、<红河>为例,探讨在意识形态的元元语言冲突中,个体生存所面临的自我与身份选择的困惑以及由此而来的爱情悲剧.意识形态的元元语言冲突造成的正是个人选择的困惑、能指与所指的分离、身份的迷失以及欲望能指的不确定性,给主体与欲望对象的结合造成一定困难,这个困难是个人意志元语言无法超越的,从而产生了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5.
文化全球化是一种价值维度与理想诉求,其实质是别一种文化反思、文化批判,即对当下“世界主义”视野中的人类生活文化,印“文化间性”进行的普遍理性反思和整体智性批判.人性是文化全球化的理论依据;对公共性的不懈追求构成了文化全球化的内在动力;明晰价值的限度及其实践化解路径,有可能消除对文化全球化的理论迷茫与现实困惑.文化全球化的关键是全球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生成,而不仅仅是全球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教唆.  相似文献   

16.
段军霞 《殷都学刊》2011,32(1):97-102
新批评认为反讽是语境对一个陈述的明显歪曲,反讽的描写包含着与字面相反或相背离的含义,蕴涵了比直接话语言说更为有力的悖论和无奈。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反讽这一现代艺术特征来塑造人物,突出了黑人在白人文化语境中所遭遇的生存困惑和心理戕害。借助小说中的人物刻画,莫里森意在指出族人的出路与未来不是心理漂白,而是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坚持与传承本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菲华文学中“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律宾华文文学中 ,普遍存在着“法律身份”、“文化身份”、“血缘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其原因是人们的居住国的生存境况与母国的亲缘遗传的矛盾、母国文化和居住国文化的矛盾和互比与抉择、母国和居住国多种社会因素的变异。这种“身份认同”的矛盾和困惑 ,其发展趋向有两种可能 :淡化、泯灭或保持、加深。“身份认同”问题上的矛盾和困惑 ,不仅存在于菲华文学中 ,也存在于中国以外的多国华文文学作品中 ,是海外华文文学中长期的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8.
从对宗教的大体认同,到站在科学立场的激烈反对,再到对宗教文化基因功能的承认,呈现了《新青年》理性主义的文化建设过程.宗教批判是为新文化的建立扫清障碍,其目的在于建构具有现代特征的文化体系.“宗教代替说”只是一种叙述策略,除了把“神”还原为“人”之外,它更显示了“五四”新文化自我重构的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9.
魏海香 《天府新论》2008,(4):109-113
文化全球化本质是文化全球化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但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争议颇多,"现代文化全球化"、"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全球化"、"后现代文化全球化"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几种看法.在考察和辨析学术界这三种相关观点,并明确文化全球化性质的决定因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发现,文化全球化本质是由全球化中居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且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居主导地位,受此决定,在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全球化本质体现为现代文化的全球扩展.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速。文化全球化的语境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创作手法,也带来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冲撞。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份认同的问题呼之欲出.“寻根文学”正是以文学的形式,参与了全球化语境下东西方文化的价值抉择,以语言同归和文本世界中原始神话天地的建构,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尝试。但是,“寻根文学”无法与“他者”建立确证的身份认同关系,从而陷入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