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农民工群体的特殊子集和主体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直接影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既面临宏观层面的群体边缘化困境,又面临微观层面的诸多现实问题。保障体系的健全和就业环境的改善,应当在城市和农村同时展开。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开始在城市化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所具有的特征、市民化的表现以及在由农民向市民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作以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静 《学术界》2013,(1):215-226,288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解决,顺应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意愿,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论文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揭示了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从城镇化水平滞后、制度障碍、居住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素质、社会参与程度五个方面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制度创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在城镇定居、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创造社会氛围五个方面,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向,是一个渐进、有序发展的过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正面临着制度、身份、经济、文化四大困境。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动员全社会各种力量,发挥新生代农民工的主体作用,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加快城市化步伐,提升城市化质量与层次,需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市民化进程面临市民化能力强烈,但市民化意愿不足的困境.从政策工具的角度入手,以权威为本、信息为本、组织为本和财政为本的政策工具为基本框架,构建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体系和路径,可以优化城市化发展进程,实现城市化与市民化的互动和互促.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7):195-20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存在推动城市化的快速稳定发展、促进流入地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优化、满足新生代农民工非经济需求、降低相对剥夺感、提高公平感等积极效应。同时,也存在诸如实现难度大、不能实现将加重"半城市化"问题、加大城市承载力负担、导致农村精英流失并影响农村发展等消极效应。农村与城市并重、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与改革权益分配制度等有利于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积极效应并弱化其消极效应,推动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新生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问题不是由单纯的经济问题或单纯的制度问题导致的,而是经济和制度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通过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经济方面和制度方面的主要障碍,并针对这两方面障碍,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行动式"路径呈突显趋向,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与理性行动;"回流式"路径呈扩散趋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对自身能力和生活境遇的评估,选择回流到中小城镇实现市民化;"非均衡式"路径呈强化趋向,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先赋差异、能力差异等主客观因素而选择不同的市民化路径。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问题极为重要,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会产生很大影响。文章重点探索了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身份认同感的现状,以及影响身份认同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群体中的"精英",探讨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处于混状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城市生活体验、与市民的社会交往状况、与市民之间的社会差异感、城市社会生活的满意度以及是否参与当地城市社区组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刘洪银 《兰州学刊》2014,(3):133-138
心理资本是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是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协同作用的结果。利用全国问卷调查数据建立多类别logistic模型,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一定水平的社会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产生重要影响,而收入水平作用不显著。参训时间越长,技能等级越高,农民工市民化能力越强。但城市政府的福利配给没有有效刺激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市民化政策应从普惠制福利供给向激励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的差别化福利分配转变,即从外生性市民化向内生性市民化转变。企业应畅通农民工职业通道,构建公平性、宽容性和激励性企业文化,促进农民工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2.
13.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文章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内涵、影响因素、实践路径和促进思路展开了探讨。认为农民工市民化过程受制于宏观层面的制度安排、经济环境和舆论态度,微观层面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农民工已自发探索出市民化的某些有效途径,如"打工者阶层向上职业流动式"市民化、"回流式"市民化等;应采取一套全面的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丁静 《中州学刊》2014,(4):82-85
受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包括农民的城市进入和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两个阶段。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已经解除,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还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很多农民工因而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市民化,必须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将农民工市民化纳入社会整体发展框架;创新就业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进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融入;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农村退出。  相似文献   

15.
资产建设理论是一种取得广泛共识并有效实施的新的反贫困理论和社会政策.资产和资产建设在个人、家庭和国家层面均具有全面而重要的正面效能.根据资产建设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我国资产建设的主要瞄准群体应当是市民化进程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农村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存量资产转化和代际资产继承转移制度;在城镇建立资产建设支持制度进行新生代农民工资产建设,能够有力地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化”为市民的历史进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全面而深刻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困境与政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峰 《江淮论坛》2015,(2):132-140,155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市民化能否实现,受到培训与就业、居住、社会保障、子女教育、融入城市过程的文化冲突和心理问题、户籍及与之绑定的福利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不能将单一因素割裂开来进行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遇到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可以从传统的户籍制度找到根源。当前,虽然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然而仅仅取消城乡户籍差别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由户籍制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不公平政策才是直接影响市民化实现的核心问题。因此,改革与户籍绑定的相关政策才是解决市民化问题的根本措施。但考虑到这一问题的复杂性,相关改革只能逐步实施,从而在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下确保市民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7.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代表着农民工市民化的方向,它在不断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一步扩大政治参与、维护政治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当前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政治因素包括制度因素、政策因素和政府因素,因此,强化制度创新、提供政策支持、转变政府理念和管理方式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政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行动式"路径呈突显趋向,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强调个体的自主选择与理性行动;"回流式"路径呈扩散趋向,部分新生代农民工通过对自身能力和生活境遇的评估,选择回流到中小城镇实现市民化;"非均衡式"路径呈强化趋向,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先赋差异、能力差异等主客观因素而选择不同的市民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分为保持流动、回乡创业、回乡务农与定居城市四类,调查显示:定居城市与回乡创业两种非农化意愿居于主导地位。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动意愿受不同因素制约,居于主导地位的流动意愿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政府可通过完善相关制度的制定与执行、发展农村与农业、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素质为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选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以此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与非经济需要,最终实现新生代农民工流动意愿,促进人口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直接影响着城镇化进程与和谐社会建设,已经成为社会转型变革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员工帮助计划通过提升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经济融入、社会融入、心理与文化融入,能有效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软实力",能成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