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伏佳佳 《浙江社会科学》2023,(7):118-127+160
在发表《正义论》之后,罗尔斯在晚年发表《万民法》,对全球正义做了一元论解读。他提倡人民主体性和万民法原则,怀疑全球正义与合理多元论的相容性,尝试建构以万民(peoples)为主体的“现实乌托邦”,寻求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义务的折衷方案。罗尔斯的万民法学说虽为全球正义研究提供了理论参照,却没有认真对待全球正义实践诉求。扬弃罗尔斯万民法学说,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将为探讨全球正义提供新的基点。由此出发,消解国际现实主义,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寻求实现全球正义的多种可能形式,全人类共同价值理念将为全球正义实践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在《万民法》中凭借可行的正义原则,在公共理性状态下推论万民法的公共理性也就是人民社会的公共理性,它由宪政民主体制的一系列正义的自由原则所给定,并由公民的慎思、自由社会的善总念、公共社会的基本利益等一系列的基本理念所构成。在捍卫人权的基本维度上,作为世界社会基本结构的万民法,其内涵表现为:万民法的政治正义基本总念、万民法的社会契约总念、万民法的自由平等总念、万民法的公共善总念、万民法的宽容总念。罗尔斯的公民伦理思想,作为自由民主社会的公民之间接受正义体系的基本原则,它倾向于在人民社会根本民主原则的引导下按正义感的能力与善总念的能力行动。  相似文献   

3.
在罗尔斯关于全球正义问题的论述中,他否认了全球性分配正义的正当性,认为各国人民之间仅仅具有有限的援助性义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民摆脱困境,建立合宜的体制.对于这一主张,博格等人进行了批判,认为罗尔斯为国内正义问题而提出的原则也应当应用在全球正义问题上.弗里曼和内格尔为罗尔斯的立场进行了辩护,认为在缺乏全球性组织机构的情况下,全球性分配正义并不具有正当性.由于博格、弗里曼和内格尔在师承和理论上与罗尔斯的亲缘性,他们的分歧对于我们理解罗尔斯理论内部的张力具有重大意义.罗尔斯晚年的理论取向更接近弗里曼和内格尔的立场,但博格的理论也提醒我们,对于罗尔斯的理论,还存在不同的诠释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视角对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和罗尔斯的《万民法》这两篇重要的文本作了批评性的解读和比较,并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只有平等的人权真正优先于民族-国家的政治权力,人类世界之正义的和平才有可能。就此而言,康德的《永久和平论》虽然过于理想化,却比罗尔斯的《万民法》更具有普世意义,因为后者对自由国家甚至是自由政体的过度偏执,妨碍了其对民族文化差异与国家政治差异的宽容。尽管罗尔斯本人宣称《万民法》仍然遵循着《永久和平论》的思想理路,实际上却是康德立场的退却。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对正义的思考并非只是停留在哲学层面上的纯粹思辨,他更多地把作为伦理范畴的正义思想与国家的治理实践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国家善治思想。国家善治就是国家要在治理中实现正义价值,这就必须从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入手,设计一套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的制度,以保障所治理的社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为了在全球范围实现正义,还应有一个万民法来调节这个世界;同时善治传统要在代际间实现传承就应该以公共文化形式来宾现。  相似文献   

7.
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明确指出他的正义原则是以康德哲学的基本理论与建构方法产生出来的,但随即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认为就其实质而言,恰恰相反,罗尔斯的"原初状态"理论及由此建立的正义两原则是功利主义的,这与康德的纯粹理性主义的道德观背道而驰。对此,批评者分别从罗尔斯所列举的三个主要的康德式理念展开攻击。之后,罗尔斯在其另外几篇文章中为自己理论中的康德主义观点做了进一步辩护。本文认为,他的部分辩护及其对正义理论的完善是成立的,但是,在最深层的角度,罗尔斯仍然未提供给我们关于"道德人"是以何种理念作为协商动机的清晰的确定。而且,如果接受他对于康德道德哲学重构的观点以彻底反驳批评者的指责,那么,就将因为所带有的过多的康德色彩而对其正义理论独特的基本原则形成冲击。  相似文献   

8.
池忠军 《中州学刊》2004,(1):143-145
罗尔斯在与批驳者的辩答中,修正他在<正义论>中发展出的公正理念并给定其哲学基础,认为在现代民主社会里,社会稳定基于正义的政治理念,并引中出万民法,使之普适化.  相似文献   

9.
罗尔斯的平等正义观建立在一定的“反应得”基础上。罗尔斯本人没有将“反应得”理论体系化,而是根据行文的需要散见于《正义论》相关章节。这不可避免地大大弱化了“反应得”的理论力量。本文认为,罗尔斯是在道德的不应得、应得缺乏正义的根据以及应得属于正义准则三重维度上展开“反应得”的理论论证。但是,每一重维度的“反应得”都不完善,均存在着明显的理论缺陷。如何在罗尔斯所主张的正义原则内处理好应得和平等的关系问题,这既是其“反应得”理论所面临的理论困境,也是其“反应得”理论留给人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三种程序正义观念,即"完善的程序正义"、"不完善的程序正义"和"纯粹的程序正义",他一再重申,他的正义原则的确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事实上,罗尔斯的正义原则是一种程序正义,但不是一种"纯粹的程序正义",而是一种"不完善的程序正义".这种论证基于两个理由:第一,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包含了一种先在的承诺,即对自由和平等的承诺;第二,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带有实质性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相对于现实社会是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11.
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着内涵源自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正义概念,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内涵源自于西方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深刻触及当下中国现存的政治秩序,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内涵源自于中国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国际领域国家间的事务活动,然而,当这样做时,我们会面临一种外交困境,而该外交困境源自罗尔斯以公平正义观为内核之万民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之普适性的辩护,即对现代国际政治秩序之正当性的维护。基于这两方面的国内和国际现实问题意识,我们借助罗尔斯政治秩序观分析框架,对罗尔斯的政治秩序观(包括他的国内政治秩序观和国际政治秩序观)进行了型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罗尔斯政治秩序观的文化基础是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罗尔斯政治秩序观所赖以为基的政治理想图景是源自于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理想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学术努力表明,我们所关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理应受到全体中国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一方面,当下中国社会盛行着内涵源自于罗尔斯公平正义观的正义概念,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用内涵源自于西方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深刻触及当下中国现存的政治秩序,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治风险;另一方面,代表中国社会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越来越倾向于用内涵源自于中国文化体的正义概念来审视(甚或处理)国际领域国家间的事务活动,然而,当这样做时,我们会面临一种外交困境,而该外交困境源自罗尔斯以公平正义观为内核之万民法思想对现代国际法基本原则之普适性的辩护,即对现代国际政治秩序之正当性的维护。基于这两方面的国内和国际现实问题意识,我们借助罗尔斯政治秩序观分析框架,对罗尔斯的政治秩序观(包括他的国内政治秩序观和国际政治秩序观)进行了型构,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罗尔斯政治秩序观的文化基础是源自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以及罗尔斯政治秩序观所赖以为基的政治理想图景是源自于基督教经典——《圣经》中的理想社会生活。这样一种学术努力表明,我们所关注的这两方面的问题是确实存在的,这理应受到全体中国人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罗尔斯仿照康德的定言命令程序,设定了原初状态,由原初状态得到基本的正义原则。科恩批评罗尔斯的建构主义不但混淆了事实和规范、正义基本原则与调节规则,还使得正义概念无法界定,正义的理念更无从实现。建构主义者否认科恩的挑战,并给出如下理由:科恩与罗尔斯分别在规范性层面与方法论层面讨论元伦理学;科恩的终极道德原则是一种内在的事实敏感性原则;罗尔斯后期的政治建构主义不需要科恩从中拯救正义概念。从双方的争议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罗尔斯的建构主义,还是科恩所支持的运气均等主义正义原则,都无法摆脱对特定事实的预设,他们的正义理论之所以分道而行,主要是因为在"何种事实对于正义理论是必要的"这一问题上产生了分歧。从这个角度看,科恩与建构主义者的争论在一定意义上揭示出正义理论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罗尔斯的正义论是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作为公平的正义"表达出罗尔斯对于平等的特别关注。在罗尔斯之后,诺齐克、桑德尔、阿玛蒂亚·森分别从"持有正义"理论、社群主义立场,以及能力、权利、发展与自由的关系等角度,展开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批评和讨论。总结不同学者关于"分配正义"的理论,对于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当代政治哲学关于平等理论范式的争论一直是我们审视当代政治哲学发展变化的理论视角.在诸多的平等理论范式中,罗尔斯的"民主的平等"则与众不同.罗尔斯的平等范式是由制度观念的"民主的"词义来修饰和界定,而其他平等理论范式则是以具体的善如机会、资源、能力或权利来修饰和界定.为什么要用"民主的"一词来界定平等,而且"民主的"在其平等观念中究竟意指什么,这是罗尔斯本人也没有解释和说明的.本文旨在从罗尔斯的文本里和后来相关的有限的论述中捕捉"民主的平等"所包含的深刻意义.文章指出,罗尔斯把先行的基本的民主政治理念、解决不平等的分配正义理想和整个社会正义原则所表达的制度规范一起融合于"民主的平等"解释之中,构成了他运用"民主的"一词修饰和限定其平等观念的内在的真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尔斯的政府理论建立在他提出的公平、正义两条原则的基础上,认为政府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在《正义论》一书中.罗尔斯论证了公平、正义原则的相对合理性,制定了政府蓝图,并从道德哲学的角度论证其正义社会的稳定性问题。本文主要梳理了《正义论》中的政府理论部分,并将罗尔斯对政府理论的零散论证汇集在一起,勾勒出罗尔斯论证思路的轮廓。  相似文献   

17.
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带来了全球气候正义的研究需求.气候正义问题契合罗尔斯“正义的环境”理论,因此可以用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进行探讨.根据分配对象的不同,全球气候正义可以分为排放正义和治理正义,二者分别能够得出罗尔斯式的差别原则,并且对发达国家、大型发展中国家、小型发展中国家的伦理要求各有不同.国际气候问题上存在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可以利用选择性的激励进行解决,但是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困境的解除需要在确立和贯彻气候正义原则后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8.
罗尔斯通过对以契约论为基础的正义原则与以功利为基础的正义原则的比较,提出了以公平的正义为基础的分配正义原则。罗尔斯的分配正义,不仅仅指经济领域的简单的物资分配,还包括对政治权力等其它社会资源的分配。其所要求的正义不仅是一种算术上的平等,而且是一种比率上的平等。罗尔斯的正义观是以义务论为基础的平等正义观,对善与正当孰更优先问题的回答,是罗尔斯构建自己正义理论的基础性前提。罗尔斯的分配正义原则把制度正义作为理论的基本指向,强调平等的自由权利,在承认且允许有不平等的基础上特别强调对不平等的限制,这对于解决我国当前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正义理论中,应得正义观是平等正义观最重要的批评者和挑战者。罗尔斯认为应得主要反映的是道德价值,并利用"道德价值与分配份额无关"来反对应得在分配正义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无知之幕"的道德理由、差别原则的融贯性问题以及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在整个正义原则中的独特地位,可以看出,应得作为先于正义原则的基本道德价值判断,已经被罗尔斯所接受并运用于正义原则的道德推理之中。应得与分配正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义首要性思想不仅是贯穿罗尔斯《正义论》全书的要义,而且也是罗尔斯极力维护的核心概念。那么,正义为什么是现代民主条件下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证明和确立),如何系统表达和阐释这一理论(表达与秩序),如何确保这一理论的有效运用(应用与发展),用批判与建构的方法,以罗尔斯的"主体观念"为基本分析线索,以"权利优先于善"为根本分析对象,用"道德"(或"意志")与"基础"(或"认知)的二元结构,如主体、契约、自我、选择等来解构罗尔斯的正义首要性思想,可对当前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构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