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立法理念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为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我国需要转变立法理念,确立人本立法理念、客观立法理念、平衡立法理念、合法立法理念、民主立法理念、科学立法理念、全球视野立法理念等现代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大致经历了计划型、法治型、服务型的转变。在转型过程中,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愈见清晰。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代,如何继续秉持法治理念,并将其落到实处,是从立法开始就要探讨的问题。在当前倡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形势下,行政立法亟需一种高效的法治理念。构建职权划分清晰、立法技术完善、法律体系融贯等特点的立法运行机制,是体现高效法治型政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刘武俊 《学术界》2001,(2):188-192
<立法法>的颁布只是表明立法在制度层面上的创新,<立法法>的实施依然会面临一系列观念上的障碍,因而有必要认真疏理和检讨立法在观念层面的失误,真正实现立法观念的嬗变和更新.立法者要淡化"数量"意识,强化"质量"意识,树立质量与效益至上的观念;强化以民为本的立法理念,广泛吸纳民意;强化"程序正义"理念和"人权保障"意识,以制定体现公平、正义和善的"良法"为主旨.惟有尽快走出观念上的误区,中国立法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社会工作立法是社会工作制度建设和法治化的必然要求。立法理念是法律制定之最高原理,极大地影响立法效果。文章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立法体系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立法理念的偏差或忽视,我国社会工作立法应当坚持实质正义立法、福利性立法、社会本位立法、专业性立法和依法立法理念。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96-201
近年来,我国城市管理陷入一种"城管人员暴力执法、相对人公然抗法"的恶性循环之中。究其原因,城管部门执法理念过于滞后——"秩序行政"理念、"政府主体"理念、"小城管"理念,显然难逃其咎。故此,为了构建法治城管,加强和谐城市建设,继而提高我国城市的整体治理水平,也就需要在我国城管部门的执法理念层面作出相应的转变,亦即树立"服务行政"理念、"政府主体"理念以及"大城管"理念。  相似文献   

6.
对伦敦、哥本哈根、库里蒂巴三个著名的世界"低碳城市"建设案例分析表明,公共交通、社区组织和市政支持是确保"低碳城市"建设得以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其中尤以社区居民能够自觉接纳"低碳"理念,积极进行社区参与建设最为关键。国外先进的"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和经验对我国当下方兴未艾的城市低碳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立法速度过快、数量过多以及立法所涉范围过广的问题,应当引起我们对由此可能导致的法律确定性、权威性的减损和法律实施困难等负面效应的警觉,以及对"法律万能论"、立法动机错位和立法权中心化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努力手求立法理念的转变与提升,扩大立法中的民主参与,鼓励并支持提高社会自治能力,以提高立法质量,遏制过快发展的立法活动.  相似文献   

8.
地方商标战略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城市知名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地方商标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的框架内进行.目前,地方立法对著名商标具体保护的规定一般都出现了超越国家相关法律的保护水平的现象,并存在着"认定的性质不清"和"立法的目的不明"这两个主要问题.应充分调动地方立法资源,积极促进商标战略,将对著名商标的地方立法从"特殊保护"转变到"强化促进"上来.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高度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品质和精神气质。"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关照,也是人类发展的诉求。20世纪以来,随着人权运动的蓬勃开展,在"以人为本"立法理念的指导下,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将人格权制度放到了重要位置,从立法上完善对人格利益的保护。本文从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入手,简单分析了人格权制度与"以人为本"理念的关系,并结合我国人格权保护的立法与实践,对现代民法中人格权制度的新发展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呼唤民主法治,强调民主立法和立法民主。作为我国重要立法部门的行政立法,在立法理念、立法制度、立法内容、立法程序上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完善行政立法,贯彻立法的民主和谐理念,严格程序,健全监督审查制度,对制约行政权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智慧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大庆"是大庆城市发展的新形态,在推进"云载物联、智慧大庆"的建设中,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风险.分析大庆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情况,提出从立法实施、项目推进力度、预警机制以及各项配套政策等方面提出举措,为"智慧大庆"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生态伦理观是西方生态哲学思想在环境伦理学中的发散,它经历了从"人类中心主义"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向。本文意在通过生态伦理思想的渊源和本质理论,分析当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伦理诉求,在此基础上描述和诠释三江源立法的理念和价值追求,并尝试提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伦理立法的法律回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社会救助法是一部重要的社会立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以来,社会各界针对目前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立法建议。本文分析了社会救助法的若干价值功能,并提出社会救助法应当秉持发展性、多元性、补充性和程序性等现代社会救助理念。同时,立法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即公民社会救助的权利内容、救助体系城乡一体化、再就业促进、财政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程序等。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维持自然资源的永续供应和利用。当代物权制度生态功能的缺失已成为减损我国立法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自然资源物权立法之中。当代自然资源物权立法应贯彻物权公平理念、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理念、资源综合利用理念、资源利用与保护并重理念。  相似文献   

15.
人格权的商业化利用是个混合型的问题,其既涉及到精神利益,也涉及到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简单地套用已有的人格权制度,或者财产制度。基于其特殊性质,应兼顾精神利益和财产利益下,构建人格权财产利益制度。基本原则是构建人格权财产利益制度的基础,同时,其渗透了人格权财产利益立法价值理念和目的,从不同侧面体现目的和理念的体系。它向上迎接人格权财产利益制度的立法目的和价值理念,向下迎接人格权财产利益制度的具体制度,是理念基础和具体制度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建设世界城市的推进催生诸多公共问题。世界城市的公共管理不仅是一个深化融入全球化进而掌握国际主导权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处理社会割裂、谋求共享世界城市红利的考验。世界城市建设的目标,驱使首都北京突破传统的公共管理的理念、模式和方法,创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共管理的制度基础和政策框架。秉承公共管理的正义、审慎改度、廉洁政府的基本理念,实现公共管理的创新与公共政策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环保部发起的环保约谈虽然对环境行政体制、政治生态、经济结构等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尚未从根本上触及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很难说能长期推动环境法功能的有效发挥。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表面上在于政府部门重经济增长、轻环境监管,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经济优先的发展思路催生了环境执法部门"泛经济理性"的执法理念。该执法理念扭曲了环境法的立法原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立法需要进行价值理念转型。生态优先作为生态文明时代的先进理念,是对工业文明时代经济优先理念的超越,应当成为现代环境法治的遵循。以生态优先理念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就要建立健全生态法律体系、生态法律制度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8.
郭万清 《江淮论坛》2010,(3):112-116
我国目前80%以上设区的市没有地方立法权.这既不利于地方人大充分发挥其职能,也不利于兼顾城市差异性,实现地方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应调整地方立法主体、完善城市地方立法权限、改进城市地方立法监督、加强城市地方立法基础建设。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特定族群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文化资源,其"活态性"特征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融入新的文化理念、精神内涵。非遗资源的产权确认与产权交易,离不开非遗资源的创新创造,离不开创意成果的市场转换。当下,有必要依循非遗资源"公权"与"私权"并存的法律属性,结合非遗资源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尊重非遗、保证非遗传承"原真性"的基础上,以公法和私法相结合的立法模式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立法内容,关注核心技艺与核心意蕴的产权确认、产权授权和交易监管,确定产权交易的基本原则,以保护与发展并存的理念,展现非遗的文化价值与资源效益,守护私权权益。  相似文献   

20.
蔡科云 《晋阳学刊》2022,(1):112-123
优化和调适市场经济下各种所有制企业的政策指引和法治空间,是新时代宏观经济调控和产业经济调适的重要内容。民营经济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保持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声共气的互动与联动关系。发展理念贯穿下的新民企的转型,需要设立、运营和发展上的"升维式转型",以及资本发行、风险分散分担和企业困境复苏拯救上的"再造式转型"。民营经济之促进发展、权益平等理念的法治化,已在《宪法》《乡镇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乃至民法、商法、经济法各部门法层面得以体现。十八大以后民营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适用规则平等的制度环境,在立法层面亦初步形成。而法治是拥有良法并依法而治。发展理念下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框架,是促成民营企业尽快成立,激励民营企业永续存在和确保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立法构架、行政构架和司法构架。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支撑体系具有系统和立体的内涵。新时代"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之命题,强调的是立法、行政和司法多元协调式、多元推进式的立体营商法治机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营商法治框架,需要在立法、行政、司法、守法支撑体系中进行要点式改革,确立民营企业设立的效率与安全机制、民营企业资本的维持机制、民营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