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非政府组织作为有别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一种制度安排方式,其在中国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通过制度变迁的视角加以考察。当下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制度需求源于固有的制度安排不能释放出足够的空间以使社会中新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政府或者社会中的某些群体和个人就产生了打破原有制度均衡,实现制度创新,以实现这些潜在收益。而法律秩序和政府态度以及社会文化观念、原有制度安排、以及国际社会因素的存在则构成了中国非政府组织制度供给的结构性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欣 《兰州学刊》2013,(5):151-160
法律制度是公共产品,其在满足公共品供需一般规律的同时还兼具自身的独特魅力。在我国,社会公众、大众媒体、私人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多元主体所具有的无形说服力常常可以借助一系列重大社会事件而触动现有的立法决策格局网络以传递自身的法律制度需求,从而对立法过程和最终法律制度的出台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试图描绘我国法律制度的供需图景,分析现有供需格局,并从法律制度需求表达机制、法律制度供给决策机制以及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博弈机制三个进路探索中国法律制度供需均衡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在转型时期推行的新农村建设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有效的制度建设。在不同地区,农村发展的模式不同,对制度的需求也不同。要提供有效的制度,需要在制度供给中遵循政府主导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多种模式与目标统一相结合、规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着高速度的城市化进程,并呈现出步伐快速化、内涵扩大化、模式多元化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制度支撑体系建设是推进新一轮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而新一轮城市化在制度需求方面则呈现出诸多新的特征,包括制度需求的丰富化和特色化、制度体系的配套化、制度供给主体的广泛化、制度变迁模式的综合化、制度创新需求的快速化等.为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需要用一种新的思维、知识系统、组织系统、工作方式去面对出现的问题,必须综合考虑新一轮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与制度需求特征,制定科学的制度供给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针对校车安全的诸多环节进行立法规范,但是校车安全是涉及城市规划、教育、政府财政能力、道路交通安全等多领域的复杂问题,不仅需要专门的法规进行规制,更是规范协调一致、配套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严格的执法守法,在政府能力的限定下,加强政府监管,平衡安全、公平与效率,进行社会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概括地说,金融创新包含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两大方面的创新。一、我国金融创新的需求分析1.金融创新是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由于传统体制的作用和影响,过去银行实质上只是办理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会计记账、出纳收付等传统业务,银行所能发挥的作用受到严重的局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并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情况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客观上要求银行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拓展自身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物权立法选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旭霞 《东南学术》2004,(6):151-158
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分析理论,概括了制度的功能,阐述了制度安排与制度"需求-供给"的关系;运用博弈论,考察社会财产权构造的效率,解释财产权制度演进的规律.本文认为,物权制度的功能是物权立法选择的必要条件;需求与供给的平衡趋势以及与其他相关法律的契合,是物权制度功能实现的基础;我国物权立法是产生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经过利益主体多次博弈的相对均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刁桐  姜秀敏 《兰州学刊》2012,(5):186-189
物联网已经成为时下的热门话题,而与之有关的行政立法问题业已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物联网技术标准尚未出台,但是一系列有关物联网的政策法规却蜂拥而至,这样不免会产生立法过滥的后果。从行政立法需求性的角度介入,剖析现阶段物联网发展是否需要启动行政立法工作,探求我国慎行物联网立法的动因,进而论证引入经济学分析的必要性,从而使我国有关物联网的行政立法更具科学性,保障物联网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立法助理制度是一项协助立法机关进行立法工作的一项立法制度,通过国外的立法实践看,它作为一种体现现代法治国家在民主基础之上追求公正的新立法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地方立法中,“要提高立法的质量”,就必须尽快建立此制度,使立法助理能够为人大代表和地方立法机关充分行使立法权提供服务,以保证地方立法既能克服非立法机关起草法案中的本位主义倾向,解决法案起草中的专业性、技术性问题,也能为法学家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台,使新时期立法观念在地方立法中得到体现。同时,为了保证立法助理作用的充分发挥,还应根据地方立法的实际,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立法助理人员的职责、配备管理方式、待遇等等。  相似文献   

10.
高新开发区促进产业的空间聚集,促成技术创新、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优化产业组织.开发区专门立法具有确定的调整对象和范围,立法目标明确,立法技术臻于成熟,统一立法条件大致具备.应重启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立法,开展立法理论和立法实践研究,尽快出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基本法,以满足现实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综观世界经济运行的历史和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在需求与供给的相对关系上,均衡只是特例,而非常态,即均衡是要通过调整去努力接近或实现的一种理想状态.认识需求与供给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价格在其间的重要作用,就为进一步分析、探讨中国经济的需求不足问题,并寻求有效对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视角对颠覆性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颠覆性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颠覆性技术创新不一定会产生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也不一定是由颠覆性技术创新引致的。从供给侧角度看,颠覆性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传导路径为:技术选择→市场选择→市场建立→市场扩大→范式形成,最终催生新兴产业。从需求侧角度看,产业发展对颠覆性技术创新需求的传导路径为:描绘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愿景→确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清单→选择产业内可预期的产品→确定未来产品的关键特性→提出支撑产品关键特性的技术,而现实突出问题导向和未来愿景需求导向是推动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改变或者扩大商品效用,因而具有创造需求和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需求和供给的扩大需要市场引导和调节,政府应该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运用政策和法律法规,着力完善市场和促进市场均衡,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命题:"公共服务均等化".2007年,党的十七大再次指出,公共服务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能够公平有效的向社会提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在农村.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就需要使公共资源对处境不利的农村居民进行倾斜配置和优先扶持,增加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对山东省三县市进行实地调研的实践证明,当前农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合意度和需求程度的情况需要进行实证分析,要进一步明确各项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次序和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制度供给意识与制度需求之间存在内生性的理论联系,制度供给意识与制度需求的断裂是影响制度产生法律效果的重要原因。在东北地区营商环境的相关法律制度文件中,存在制度供给意识与制度需求断裂的问题,表现为滞后性、形式化与工具化、公信力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东北地区市场经济发育缓慢、人情文化阻力、社会力量不足等造成的,需要积极推进理性意识的转型、规范权力运行、优化市场格局,并从社会整体着手,软化东北地区制度供给意识的"外壳",实现内部观念的法治转型,以弥合制度供给意识与制度需求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比较研究,笔者重构了授权立法的概念、构成要素及逻辑结构,改变对授权立法概念的偏正式认识,将授权过程和立法过程并举,强调监督程序是贯穿授权与立法过程的必要内核.授权立法制度破除传统分权理论的束缚,符合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其立法和运行实践及时弥补了法律的空缺,成为实现政府效能的工具,为其“合法性”奠定了基础;该制度在中国的发展与国情密不可分,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法治模式在中国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关键在于科学的制度架构.然现行制度并非完美无瑕,文章针对其缺陷与不足,提出主体适格、不越权授权、不概括授权、完善程序、加强监督等薄见,以期改良授权立法制度.  相似文献   

17.
论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之构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珺珺 《兰州学刊》2006,(11):160-162
构设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对于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国行政立法后评估属于新鲜事物,尚未形成规范化、长效化的制度。本文试从评估主体、评估原则、评估方法、评估指标、评估程序、评估时间等方面来构设行政立法后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18.
19.
当前,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正在深入开展。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就必须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紧迫任务。如何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是亟须研究的问题。在本组专题研究中,崔会敏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与提高治理腐败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研究;曹雪松对我国目前反腐败体制机制在机构职权、主体参与、制度供给、力量整合等方面存在的阶段性困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路径;姚志奋和王保民针对由于立法过程的行政主导性造成的立法参与的制度和途径的非均衡性问题,从制度建设层面构建了纠正的框架;陈东辉则对我国当前反腐倡廉法规制度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完善路径问题进行了研究。期望本组研究可以为制度反腐建设的推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制度供给陷阱与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心制度供给滞后或者新安排制度的成本难以分摊等问题都可能导致制度跌入供给陷阱。当前我国正在推进的农村税费制度 ,因为财政收支缺口无法弥补、乡村干部分流难、核心制度的改良性、税费制度变迁的系统性不足等问题 ,使单一的农村税费改革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制度变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若不能得到较圆满的解决 ,农村税费制度将面临着跌入供给陷阱 ,甚至失败的危险。要跳出税费制度供给陷阱 ,必须从宏观层面调整改革策略和优化改革方式 ,从政策层面完善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