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沂蒙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双向互动,共同铸造形成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其内涵外延不断丰富拓展,品格特质不断提升显现,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历久弥新的精神魅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准确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沂蒙精神的价值意蕴,大力弘扬践行沂蒙精神,对于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走好党的群众路线、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红色文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2):86-92
"阶级"是20世纪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的重要表达机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阶级斗争和革命实践。在1949-1950年的京郊土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协会通过"诉苦""翻身""生产"等阶级意识教育与阶级话语嵌入,成功推动了京郊土改的开展,实现了农村基础的再造。阶级话语的嵌入,使农村建立起一套新的社会话语结构和生活规范,农民阶级本性、政治身份和国家观念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3.
沂蒙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沂蒙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大学生精神境界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释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构成、沂蒙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沂蒙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并从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讨论了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功能的形态,最后从增强高校对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开发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沂蒙红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内化实践沂蒙精神四大方面分析了沂蒙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功能发挥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苏奎 《北方论丛》2018,(1):72-78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土地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社会运动,而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路线是依靠深入乡村的土改工作队来执行的.土改工作队在改变乡村的同时,也受到土改运动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土改工作队员在此过程中的锻炼与改造,尤其是知识分子出身工作队员.土改运动不仅仅是社会运动,更是一个触及人思想的运动,各阶层人物在外力的冲击下,都要改变惯性意识的运行轨道.土改文学的丰富性就在于对身处其中的人物思想意识及其演变的展现,这在对知识分子的描写上体现得尤为鲜明.  相似文献   

5.
张秀丽 《晋阳学刊》2009,(2):126-127
任何一个社会的正常运行都少不了占社会人口一半的妇女的参与,正是有了她们的参与这个社会才真正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成功地构建了民主平等、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使边区社会秩序稳定,各项事业充满生机与活力。边区妇女是党构建边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边区建设和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考察这一时期占全区人口一半的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的贡献,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效地发挥广大妇女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7.
沂蒙山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著名革命根据地。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沂蒙人民不仅用乳汁哺育了革命,用小车推进了胜利,用汗水改造了山河,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沂蒙精神。在沂蒙大地,蕴含着数不清的沂蒙精神光辉典型:“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著名的“红嫂”事迹烩炙人口,感人肺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所表现出来的立场坚定、爱党爱军的高尚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沂蒙人民继承光荣传统,在贫脊的土地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涌现出厉家寨等一批“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先进典型,使沂蒙精神  相似文献   

8.
王克霞 《兰州学刊》2010,(9):222-224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沂蒙地区,放足、剪发等女性身体的变动,包括生育在内的特有生理现象,甚至于女性肉体本身都成为了革命策略的一部分。沂蒙妇女身体的变动正是革命所精心策划的,其目的就是要唤醒妇女作为"社会人"的意识,实现女性形象由家庭角色向社会角色的重新塑造。  相似文献   

9.
"劳动光荣"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劳动观建构的一种价值观,它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之一,是妇女解放的理论依据。文章通过文本分析,梳理了"劳动光荣"话语的建构过程,认为承认家务劳动的社会价值、改善家庭生活、表彰妇女劳模、开展各项政治运动是"劳动光荣"价值观宣传的主要途径。妇女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嵌的特点决定了妇女对劳动的不同评价。  相似文献   

10.
苏奎 《兰州学刊》2011,(7):115-119
苏联影响是四五十年代的土改文学发生的不可忽视因素。从宏观上来讲,中共承袭了苏联的文艺政策,将文学纳入政治轨道,土改文学成为推动土改的宣传手段,参与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从文本角度来看,土改文学在主题、框架、人物形象以及叙事模式等方面均受到了苏联文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尚红娟 《江淮论坛》2008,(2):99-105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领导者,在对国家进行社会整合中,尤其在法制体系尚未健全阶段,依旧沿用了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而且是极为成功的政治动员方式发起了土改、镇反、三反、五反等群众运动.本文试通考察三反运动的历史运作过程,以探寻中共这一"运动治国"的施政模式和内在规制.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山西的时代环境,为广大妇女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大舞台,它在迅速造就一支纺织大军的同时,也成就了千百万农村妇女的人生信念,在最广大的意义上解放了妇女,使她们认识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深了她们参与社会的程度,在家庭经济生活中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要求妇女树立参与意识。妇女缺乏参与意识,这是因为几千年来妇女头脑中有一个非参与意识。非参与意识是相对于参与意识而言的。所谓参与意识,是对人们以自觉的主体身份参加社会公务(即外部世界)活动的一种主观反映。非参与意识是对处于依附状态的妇女自觉与社会公务活动隔绝,封闭在家庭中的主观反映。参与意识是髓妇女解放而新产生的一个概念,妇女的非参与意识虽然束缚妇女几千年,非参与行为成为妇女行为的规范,但非参与意识这一概念却是伴随妇女参与意识而提出的新概念,是对妇女几千年来的非参与行为的抽象和概括。尽管几千年来妇女一直受这一思想束缚,但没有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这说明了传统文化中女性文化的缺损,建立以妇女为主体的女性文化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段晓光 《东岳论丛》2002,23(6):42-43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地域性精神 ,以其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无私奉献的优良革命传统 ,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壮志豪情而闻名于世。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沂蒙精神在经受了诸多思想观念和文化思潮的撞击冲刷以后 ,仍然保持着其勃勃的生机与无限的活力 ,这种独特的精神文化现象 ,再一次吸引了人们关注的目光。其中最令人感兴趣的问题是 ,沂蒙精神为何既能够相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又能够保持其独特的个性与存在的价值。沂蒙精神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存在 ,它能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容 ,关键在于它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5.
经典美术作品是国家、民族的心灵图像。沂蒙精神的图像叙事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沂蒙红色基因与革命实践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国当代优秀地域文化的代表,民族大爱成为美术创作取之不竭的表现题材。通过梳理沂蒙地区的美术活动和沂蒙题材的美术作品,分析沂蒙精神在生成、发展、传播中的叙事转变和审美表现,呈现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关怀与时代精神。对“沂蒙精神”进行深入的图像学研究,充分发挥图像叙事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作用,是当前与未来美术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一个范例,集中体现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同其他革命精神一样,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基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意识形态变动的最切近根源,不仅对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实践的主体这条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作出有原则高度的诠释,而且针对各种观点、思潮所汇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有力应答.从中国共产党百年意识形态的历史过程出发,领会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逻辑,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带领中国人民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在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广泛参与下,为发动妇女参与抗战,国统区进行了包括妇女干部的训练、一般妇女民众的训练、妇女武装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妇女训练。这项活动是对各阶层广大妇女进行的一项有组织的思想和文化教育。通过妇女训练,上千名的女干部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广大妇女同胞积极投身抗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闵融融 《理论界》2014,(6):108-11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以"深入家庭"的工作方法为指导,将家庭作为妇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家庭为依托引导妇女参加生产劳动发展经济,逐步摆脱对男子的经济依附,同时进行政治启蒙和文化教育,进而创建了边区民主和睦的新式家庭,实现了妇女的家庭角色、社会价值和自身解放三者的相互统一。总结历史,妇女工作始终与家庭密不可分,充分发挥家庭对社会建设和妇女发展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精神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由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是伟大建党精神在齐鲁大地的具体实践和生动体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是沂蒙精神内涵的高度凝炼和精确表达。新时代与时俱进弘扬沂蒙精神,就要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