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无论现在还是将来,绝大多数老年人都会在家里养老。然而,少子化家庭,其养老功能在削弱,人力在减少,照料失能老人在人力、财力、精力上将是沉重的负担,甚至力不从心。解决担当失能老人照料的繁重任务与小型的核心家庭资源匮乏的突出矛盾迫在眉睫。强化家庭养老功能必须注重发挥家庭照料的基础作用、社区服务的依托作用、政策支持的保障作用。在着力巩固家庭照料地位的过程中,政策支持的方式有待完善改进。即资金投入应由"补机构"向"补人头"方面转变,医疗保障应由"管大病"向"管小病"方面转变,照护老人的职工所在单位应由"送奶假"向"照料假"方面转变,养老院建设应由"围墙式"向"虚拟式"方面转变,以求得投资效果见效快、最大化,将优先的资金、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老年人。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大庆老龄人口呈现不断上升趋势的实际,围绕大庆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促进养老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提出了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3.
家庭养老特别是家庭对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功能值得高度关注.唐朝给特定老年人配备年轻人以照料其生活的给侍制度,有政治目的鲜明、保障范围广泛、责任主体明确等特点.从社会政策视角观照,它是唐朝政府对家庭养老提供政策支持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古代社会政策实践的典范,是政府对家庭福利的积极干预,是中国古代的发展型家庭政策.立足于家庭养老,本着“弥补家庭功能的不足”大力发展社会化养老,应该是当今中国养老制度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给侍制度对我们今天应如何给家庭养老提供政策支持仍然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借鉴代际关系理论、福利多元主义思想,构建基本养老保险、双代个体特征对家庭双向代际支持影响的分析框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相关数据,建立OLS和有序Prob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分析框架.研究主要结论有:基本养老保险"挤入"了亲代向子代的经济支持,加剧了逆向反哺现象;婚姻状态在生活照料方面具有显著的"互馈性";亲代学历具有经济支持"溢出效应";子代学历越高越容易出现"代际精神支持冷漠";子女提供的生活照料具有"母亲偏好".研究主要启示有:在加快社会养老事业建设的同时应适度提高农村地区养老金待遇,充分发挥婚姻稳定对家庭建设的双向促进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下,独生女养老处于"弱中之弱"的不利地位,在经济支持、角色定位、情感慰藉、生活照料等方面存在养老与"啃老"、父权制婆家与标签化娘家、同住冲突与分住缺憾等多重矛盾,同时也面临因意外伤亡而导致的家庭养老断裂风险。对此应培育新型的女儿养老文化,增进独生女原有家庭与婚姻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加大对独生女养老的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有关制度,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特别关注"情感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养老模式的中庸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老龄化是各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促使人口老龄化在国家还未富裕的条件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挑战。面对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现实,中国需要一个完善的养老体系,尤其是养老服务体系。但中国强调家庭血缘关系的传统养老文化和计划生育政策实施造成的少子高龄化,以及现代社会家庭观念的多元化,共同决定了中国的家庭养老模式将难以为继。中国未来的主流养老模式,既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也不是西式的机构养老,而是"居家养老 社区照料"的养老模式,是一条中式与西式养老模式相结合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7.
养老内容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其中精神慰藉是渗透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之中而得以体现的。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增长、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及老年人的"自养",使得我国至少从理论上说还能够应对老龄化对经济供养的挑战。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高龄与失能老人的增加、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化养老设施及社会化养老服务现状的不足,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已成为养老内容的重心。应大力倡导积极老龄化理念、适时调整人口生育政策、尽快建立护理保险制度、继续推动和完善居家养老政策等,以应对老龄化特别是老年人生活照料压力。  相似文献   

8.
养老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现实问题。21世纪的家庭子女锐减,“421”甚至“8421”型家庭增多,使养老的家庭机制大为削弱,社会养老保障机制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根本出路。本文分析了宁夏老龄事业面临的五大问题,提出了今后推进老龄事业的八项建议,认为应当全面投入、多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宁夏老龄事业。  相似文献   

9.
家庭养老是我国大多数人首选养老模式,家庭在其中发挥独特的优势和价值,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家庭养老问题尤为凸显。研究以河北省W县为例,对该地区家庭养老现状进行了调查,从政府支持,社会组织及社区支持方面梳理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政策现状,剖析存在困境,并在多层面提出完善家庭养老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与建议,为家庭养老社会支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于老年人而言,生活照料与医疗护理需求如影相随并与日俱增,而中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自成系统,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获得综合性对待。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又增加了负担。在人口"六化"现象日趋严重的背景下,走"医养融合"之路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主要涵盖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传递方式和管理机制五个方面的要素。目前,"医养融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服务主体参与不足,服务传递方式有待完善;服务客体界定不清,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  相似文献   

11.
从三维视角看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养老涉及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方面的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计划生育政策的推广以及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而出现的农村家庭规模小型化、文化多元化、家庭养老负担加重等,三维角度的农村家庭传统养老功能呈现弱化趋势.现阶段农村养老虽然仍应以家庭为主,但从发展趋势看,必须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和助老事业.  相似文献   

12.
黄光升 《南方论刊》2013,(4):I0016-I0017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关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的国家政策和意见相继出台。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  相似文献   

13.
社会政策研究经历了由"补缺型特征"向"发展型趋势"的范式转向,家庭由此从"边缘"走向了社会政策的"中心",并与内外部环境产生积极互动。以家庭为切入点和着力点的社会政策为社会化的照料活动提供了重要启示,由此形成了满足社会照料需求、提升照料供给主体能力的照料社会政策。由于制度的长期缺位以及家庭功能的弱化,我国出现了老龄化与老年照料需求增加、儿童照料赤字与生育率降低、女性工作—家庭难以平衡、家庭形态变迁与照料功能式微等对照料社会政策的现实需求表征。家庭本位的照料社会政策的建构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社会政策范式转型、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以及家庭发展能力提升的理论逻辑。客观审视当前中国家庭的变迁以及社会政策的演变特征,迫切需要将家庭作为照料社会政策的客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多主体、全方位、多渠道的行动路径,以培育家庭形成内生化的风险抵御机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青岛市20世纪70年代政府实行"晚婚晚育、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部分城市青年独生子女的调查,反映出这一代独生子女以家庭的形式照料老人的现状,指出了他们的困难与问题,并提出了建议.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养老负担很重、问题很多,它将直接影响社会发展,成为今后我国普遍的社会重大问题,为此,全社会应及早重视独生子女家庭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家庭的出现改变了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家庭结构的变化所引发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其根源就在于独生子女家庭已不具备中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客观基础。从养老角度来看,国家近期推行的"单独"可生育二胎政策也是为了缓解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在上述问题背景下,本研究将对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模式选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运用logistic定量分析模型,根据老年人对于家庭养老、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的选择意愿及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分析城市独生子女家庭中老年人面临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三大核心养老问题,并结合这些问题针对如何集国家、社会、家庭三方力量解决我国城市独生子女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赡养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健康状况、医疗状况、生活照料状况、家庭关系等方面看来,我国当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总体上不容乐观。为此,必须寻求切实可行的社会支持对策:逐步建立农村养老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农村家庭养老的功能;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逐步发展农村社区福利和社区服务事业  相似文献   

17.
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危机更为突出的现实环境下,探讨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收入及差距的影响与机制,对于新时代实施积极推进人口老龄化战略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家庭老人照料仍是一种家庭负担,会增加农户照料资源投入,从而限制农户增收,且这种抑制作用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更加明显。但在照料广度的基础上考察照料强度,却发现在高低收入农户群体中,家庭老人照料活动已经呈现出相反的经济效应。对低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依然是一种负担。对高收入农户而言,照料强度具有福利效应,表明农户内部间的收入差距仍存扩增风险。(2)养老保障与子代支持的不同引致老人照料成本的不一致性,导致农户生计方式出现“分化”,改变了原有分配格局,从而为解释家庭老人照料在低收入农户与高收入农户出现经济差异提供了有效路径。(3)社会照料服务可以起到缓解家庭老人照料的负担作用,但是对于低收入农户而言,这种照料服务具有门槛性,导致农户内部的收入差距具有继续增长的危机。因此,需要强化家庭养老支持、提供“梯度化”照料模式,健全“普惠性”老年照料政策体系,提升低收入农户家庭收入,进而扎实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家庭养老依然是现阶段大部分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并且问题的关键也依旧是如何实现作为农村家庭养老的核心和基础的经济供养。大量资料表明,作为供养者的子女具备基本的经济供养实力,但这只是子女提供经济供养的可能性,影响子女供养由可能性转为现实性的主要因素除了作为被供养的父母的自身经济实力和需求愿望外,子女的支持愿望是决定性的因素。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在面临着迁移、子女数减少等客观支持资源不足的同时,更深层的原因是社会、家庭结构及文化的改变所导致的子女支持愿望不足,使得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客观"照料资源不足"和主观支持愿望不足的双重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老人居家养老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规模日益扩大."老有所养"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加快推进以改进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内容之一.因此,加强老龄工作成为时代急需的要求.如何实现老年人居家养老过程中的经济需求、社会生活照料需求及精神慰藉需求,目前政府和学界关于老年养老已经达成共识: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和机构照料为补充的三位一体模式.本文旨在探索实现这种三位一体模式的社会支持体系及建立相应专业化、职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20.
一孩生育政策的执行,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这项政策也形成了较多的失独家庭,这种失独家庭群体在计划生育政策普及率高的城市之中尤为庞大.社会工作服务要充分发挥正式社会支持、非正式社会支持以及失独家庭自身支持体系等多个方面的作用,来构建和完善失独家庭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支持体系,进而帮助城市失独家庭摆脱养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