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辛亥革命前十年 ,下层群众的民变是促动辛亥革命酝酿、发生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苏北民变对江苏省在辛亥革命中和平光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辛亥革命前十年苏北民变的状况、原因、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
粤剧是以梆黄声腔为主的本土化的外来剧种,有关粤剧梆黄声腔的源流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江湖十八本"是寻找粤剧声腔源流的有效途径;粤剧"江湖十八本"与陕西的汉调二黄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汉调二黄实即历史上的皮黄秦腔,它是所有皮黄剧种的鼻祖;粤剧源自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本土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余永恒 《源流》2012,(5):14
近日,茂名市第23届订戏会暨粤剧艺术节落下帷幕。本届订戏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个粤剧、歌舞、杂技演出团体与茂名乡村请戏群众订下1860场演出合同或意向书,成交金额在千万元以上,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4.
刘哲  黄耀辉 《源流》2012,(3):14-14
近日,茂名市第23届订戏会暨粤剧艺术节落下帷幕。本届订戏会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个粤剧、歌舞、杂技演出团体与茂名乡村请戏群众订下1860场演出合同或意向书,成交金额在千万元以上,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对"三大法宝"理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首先在社会动员方式上,辛亥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加强了对"统一战线"的重视;其次在政权实现方式上,辛亥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特别关注"武装斗争";再次在组织建设方式上,辛亥革命使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更加强调"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七十四周年。七十四年前在祖国大地上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中国人民群众中传播了民主主义思想,为以后中国人民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胜利了 ,但又很快失败了 ,辛亥革命实际上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明 :上层社会结构的分化使清政府在体制内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精英阶层的软弱性使辛亥革命只是一场“精英革命”;下层民众的被双重边缘化使中国社会缺乏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来,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开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从理论上开辟了一条近代中国反帝反封的民族民主革命道路.辛亥革命在"师夷"方面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内容更加丰富,仿照欧美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然而辛亥革命在"制夷"方面却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与不足,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时地暴露出来.辛亥革命的最终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若要取得胜利,必须寻找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埋葬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长期以来皇帝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辛亥革命后,皇帝这个庞然大物被打倒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使民主主义思想广  相似文献   

10.
“江湖十八本”是对各剧种优秀传统剧目的泛称,也是考察剧种源流的重要线索之一。经考证,粤剧的“江湖十八本”最初只有“十大本”,而非“十八本”,它来自陕西的汉调二簧。陕西历史上存在过两个不同声腔的秦腔:皮黄腔系秦腔和梆子腔系秦腔,前者即汉调二簧,它是西皮和二簧的合体,至迟在康熙年间即已传入广西。粤剧发源于陕西,形成于广西,是秦腔在两广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与"读者"是叙事交流语境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尝试从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角度,分析福音书的文本,以此强调其中的意识形态内涵:认信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向世人传报救赎的好消息,使世人更加笃定对上帝的信仰.这种神学观念的彰显既是福音书的著书目的,又凸显出了其自身独特的综合意识形态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英语资料中,我们常常遇到抽象名词,对于这些抽象名词,我们觉得理解它们的意思,却很难用简短的汉语将其意思说明白.本文提出了用转化法和引申法来翻译抽象名词,以及使用这些方法的前提,说明了如何使译文达到信、达、雅.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问题"的思考始终都在"超越"和"现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即在"沉默"与"言说"之间:恰如其分地说出可说的,以显示不可说的.这一思路为后世哲学开启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一种区别于传统形而上学和现代科学的新的思维方式.认为哲学也并不意味着找到答案以求安宁,而在于根据不同的时代特征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作为人之为人的永恒追求,构成了人的价值意义世界,将与人类同在.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歌德在《浮士德》中构建的天帝与靡非斯陀、浮士德与靡非斯陀和浮士德自身的"善"与"恶"的冲突及其辩证关系。认为歌德笔下的"善"与"恶"的冲突无所不在,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既相互对立,又相互渗透。它揭示了矛盾运动的普遍性及人类社会发展中前进与停滞的矛盾斗争,反映了人性深处的拼搏和内在矛盾。他所刻画的"丑"中有"美","丑"转为"美",使"恶"与"丑"也具有了重要的审美价值。这些体现了歌德成熟的辩证思想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以“XX门”形式构词的一些词语异军突起,并且频频见诸报端。与以往以“门”字构词的词语有所不同的是,这些词语的语素构成存在强烈的语境差。其实,正是语境赋予“门”字以临时意义。这种临时意义随着语境差的消失最终升级为固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破冰之旅"到"融冰之旅"不仅需要中国人民不计前嫌的博大胸襟、中国政治领袖非常的政治智慧和诚意,更需要日本政府的诚意、日本政府和人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们把本来具有道德性的孔子之仁与<易传>的生生观念相结合,将此生生不息视为生意、生理,并与人的心性相结合,建立起了"仁"、"生"、"理"三位一体的形上架构,完成了"天人合一"的理论预设.这种建立过程包括了对孔子的同情、<易传>的阐发,包括有佛老的刺激、中医的启发,以及他们自我的体贴和思考等一系列工夫.对这一过程的分析和说明,可以更清楚地把握理学本体范畴的结构与含义,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理学的整个体系及其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对“隘、狭、窄”三个词,从西周到元明清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频率和原因进行考察,并结合它们在现代汉语方言区中的分布,讨论了这三个词的历时替换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