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生》和《红与黑》都是以政治为经、爱情为纬来编织情节,塑造主人公的形象的。《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和《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不仅“形”似,而且“神”同,我们通过比较研究,不准看出《人生》的主人公性格塑造、心理刻划、情节结构以及与主人公有密切关系的女性形象的设置,都有着对《红与黑》的借鉴。《人生》的创作成就,为我国新时期文学创作继承和借鉴外国文学遗产又一次提供了范例,对于繁荣我们社会主义文学园地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岚 《宿州学院学报》2001,16(4):105-107
本文论述了路遥<人生>中主人公高加林自尊自强的性格特征,剖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新一代农村知识青年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背叛之上的人生超越——高加林形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遥的作品《人生》曾在文学界乃至全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争议,其中,主人翁高加林的命运成为争议的焦点。许多研究者认为,他的失败源于对黄土高原的背叛。然而,笔者认为,高加林虽然失败了,但他却是一种对自我的超越,一种打破农村闭塞落后的超越。因此,我们不应当只关注失败的结局,而应当看到失败所带来的新的血液。  相似文献   

4.
《卡斯特桥市长》是哈代富有狂欢色彩的小说之一,作者主要以卖妻、酒宴、庭审和讦奸四次狂欢广场为基础,借助三类人物的特殊文学功能,通过对主要人物进行反复脱冕与加冕的狂欢化艺术手法,展示了主人公迈克·亨察德起伏跌宕的悲剧人生,深刻揭示了人生多变和命运无常的人生哲理.狂欢化不仅是反映作者人生观的途径,更是诠释主人公人生沉浮的叙事手段,亨察德在屡次狂欢中走向没落.  相似文献   

5.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作者米兰·昆德拉旅居他乡写故乡的作品。这部经典的复调小说,以令人目眩的结构写出了四个身份,个性截然不同的主人公在捷克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思想和命运。文章通过对四个人物命运走向的剖析,以及他们对精神家园的追寻历程,试图寻找作者心目中的家园,以及投射在人物心中的乡愁。  相似文献   

6.
在新时期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固化之际,路遥的小说《人生》与《平凡的世界》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社会性难题——如何进城.这两部小说的主人公高加林与孙少平在1980年代的进城动机、进城方式、进城结局迥然不同,前者的进城流露出路遥在乡村伦理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徘徊与痛苦,后者的进城是路遥在"劳动美学"于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实践宣告失败后的最后一次想象.  相似文献   

7.
细读路遥小说《人生》,从主人公高加林的悲剧中,深思其“无为”的行为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源于农村时代政治话语下的隐在的政治性;另一方面源于作家的“选择”,路遥纠结于政治和道德话语的挣扎,呈现出道德性倾向。  相似文献   

8.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村上春树在《海边的卡夫卡》中,通过主人公在被毁损的人生中最终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经历,思考并探讨现代人的生存及命运。作者认为命运是被动与偶然的、命运是非理性的,文本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命运观:既不同于西方式的抗争,又不同与东方式的顺从,而是人与人互助、人与自然共存的现代命运意识。  相似文献   

10.
薇拉·凯瑟是美国20世纪初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在她的早期作品<波西米亚女郎>中,她第一次用怀旧的深情和赞美的笔调比较详细地回忆了故乡,抒发了浓浓的乡情,着重塑造了波西米亚女郎克拉拉的形象.本文从分析小说内容入手,探讨了女主人公和作者本人的婚姻观,指出作者的婚姻观与她小说创作中的女性人物在婚姻恋爱中的命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流散文学的关注以及高加林悲剧人生的介绍,引出了我们对大陆流散文学的研究。高加林是处于城乡交叉地带的典型知识分子形象,城市对乡村的文化殖民作为中国大陆流散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塑造了他复杂的性格,并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坏给人看”。在《人生》中,不论是高加林和刘巧珍,还是高加林与黄亚萍,抑或是周克南与黄亚萍,他们的爱情都可算是悲剧。当然写爱情(更不要说悲剧爱情),并不是路遥的初衷。作者怀着极大的同情关注青年的命运,因为“从一条坎坷的生活道路上走过”的他能够理解那些遭受痛苦与挫折而仍然顽强地追求着的青年,即使在他为“他们的某种过失而痛心的时候,也常常抱有一种兄长般的宽容态度”。作者用心展现了这一悲剧发生的时代——“四人帮”刚刚覆灭,中国的改革还没有大规模展开,新的生活尚在酝酿、探索之中,而长期积累起来的各种矛盾在中国社会生活中已经处于最复杂最深刻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说,《人生》既是青春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高秀山、高加林分别是戴吉坤长篇小说《栀子花开》和路遥中篇小说《人生》中的主人公,他们出身贫寒却富于才华,由于农村的落后、封闭和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使他们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从而影响到前途事业和爱情婚姻的选择。作品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他们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中两难选择的尴尬与困惑,有着深刻的认识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命的意义在于高尚的追求--读路遥《人生》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是著名作家路遥在20世纪80年代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它通过对农村和城市“交叉地带”还相对闭塞、贫瘠、落后的西北高原农村的几个青年的爱情故事的描写,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某些新特点和存在的矛盾。小说创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人生岔道口的农村知识青年的典型形象,通过高加林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追求及失败的描绘,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15.
杰克·伦敦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马丁·伊登》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青年作家马丁·伊登艰难的人生经历和奋斗历程,成功地塑造了马丁·伊登这一艺术形象。主人公马丁·伊登与作者本人的社会背景、人生经历、思想意识,甚至个人命运都有着惊人的相似。马丁·伊登的人生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奋斗的典型悲剧,说明了在一个虚伪的拜金主义社会环境中,追求正直、真诚的过程就是理想破灭的过程。小说写出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展现了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一个有良心的作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6.
陕西青年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是一部洋溢着浓郁时代特征的现实主义作品。它通过对回乡知识青年高加林曲折而又复杂的生活道路的描绘,成功地塑造了高加林这样一个处于变革时期的农村青年奋斗者形象,反映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于连和高加林人物性格的比较分析,从他们面对生活和命运的抗争,爱情和理想的冲突,自我实现与自我丧失的冲突中,看到他们性格中的二重性,即善良与虚伪,自尊与自卑、反抗与妥协。于连的性格表现为“以人为梯的独登高者”型,而高加林的性格则表现为“以己为梯的合登高者”型。同时,于连的奋斗目标是“英雄”,而高加林的奋斗目标是城里的脑力劳动者。于连是主动的追求爱情,高加林则是被动的接受爱情,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不同,造成情感体验的差异。高加林对待爱情是认真的,对性是大胆的。而于连对待爱是随意的,对性事大胆的。  相似文献   

18.
《伊芙琳》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小说 ,在这篇小说中 ,作者通过主人公伊芙琳在人生抉择时的犹豫 ,揭示了人在“选择”这样一个生存命题面前的彷徨和焦虑。小说在终极意义上对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追问 ,在形而上层面回应了“是还是不是 ,这是个问题”这一古老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几次重大人生抉择来论述美国梦的幻灭,指出嘉莉的道德倾向主要是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最终揭示该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方面所表现出的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简·爱》和《倾城之恋》为主要考察对象,以女性生存意识为考察核心,通过比较文学分析法、平行研究方法系统研究可知:一、作品中主人公各自具有独特的个性。维多利亚时代的简·爱:自尊、叛逆、柔弱又自卑;封建社会的白流苏:柔弱、强悍、颇有心机又果断;二、在爱情婚姻抉择方面,简·爱追求精神上平等自由的婚姻;白流苏追求情感寄托与生活依靠的现实婚姻;三、两部作品中主人公女性生存意识有诸多相似之处:追求思想上的独立、敢于同不公平的命运努力抗争、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婚姻。作品都展现了女性对人生的态度和对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