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丽红 《领导科学》2012,(31):10-12
从历史的进程看,权力与腐败相生相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有效遏制和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健全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因此,建立和完善权力结构,规范权力运行,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和权力滥用,实现源头反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笔者认为,县级党委要把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作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政策实施过程中权力分解的实时监控机制,让权力"看得见"、"摸得着"、"能监督",在阳光下运行,使决策更透明、党内监督更有力、权力运行更规范,编制无缝隙"权力笼子". 一要从基础抓起,以"公开"促进"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党务公开是促进权力阳光运行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性环节.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为新时期党的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和原则,彰显了破解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规范和限制政府权力。在限制政府权力与领导特权的条件下履行行政职  相似文献   

4.
权力具有强制性和扩张性的本性,因此,对权力运行,必须加以制约和监督。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促进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对于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服务政府和高效政府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青岛市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制度+科技”、“规范州孓开”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模式,从源头上防范腐败问题发生,有效促进了行政权力的依法、规范、透明、高效行使。青岛市的做法很值得我们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对于发展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在县一级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规范和监督县委书记用人权,  相似文献   

6.
孙远太 《领导科学》2012,(11):15-17
县一级在国家政权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是规范权力行使、强化权力监督、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重要举措。中纪委、中组部于2010年11月印发了《关于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的意见》,要求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相似文献   

7.
三权分离权力运行模式指的是以科学配置权力为主线,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相对分离,强化权力之间制约关系的一种权力运行模式.连云港"三会村治"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对三权分离的基层权力运行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处于县级政权"金字塔"的塔尖,县委书记的权力运行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受主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县委书记的权力具体运作方式与法律文本规定的差异较大,可归结为一种"弹性模量定律"(以下简称"弹性定律").这种权力运行方式,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党纪国法,需要加以认真审视. 一、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问题 (一)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的含义 为完成上级的任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合理诉求,县委书记在实践中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权力运行的"弹性定律".此处所言的县委书记权力运行"弹性定律",借鉴于物理学的胡克定律.  相似文献   

9.
胡曾胜 《领导科学》2012,(26):57-58
决策权和执行权是权力运行体系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方面,正确行使决策权和执行权,既是确保社会权力规范运行、社会秩序健全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党执政为民、权力体系服务于民的本质所在.但在实际运行中,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权力行使异化现象.在决策层面,主要领导独断专行,忽略其他干部群众的意见,随心所欲,形成决策专权现象;在执行层面,下属因意愿无法表达,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便采取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对领导决策进行变通执行,形成执行滥权现象.这种权力运行的扭曲现象在现实社会中的表现尽管各不相同,但其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有必要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找到根治该问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方莉 《经营管理者》2013,(28):339-339
党的十八大把"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作为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要抓好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是国有企业新时期实现"坚决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一个新课题。浅析,健全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防控机制,构建与供电企业相适应的监督体系,是保证权力正确运行和监督制约的关键。因此,供电企业应以制度制约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以监督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  相似文献   

11.
正加强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制约,首先要利用教育这只"无形的手",使企业领导人员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把拒腐防变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为自觉行动。其次要利用制度这张"有形的网",规范约束领导人员的从业行为。腐败是公有权力缺乏必要监督制约,运行失控、失衡所致。因此,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是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保障。本文就加强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制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约稿启事     
一、"县(市、区)委书记的职权运行问题"约稿意向在目前的权力层级运行体系中,县(市、区)委书记的权力巨大被社会所公认,本刊今年7月上"特别关注"栏目,拟将视点对准这样一个大家共同关心的问  相似文献   

13.
<正>针对政策文件未明确、依附在岗位上的"隐性"权力,变"潜规则"为"明制度",突出岗位风险,防止暗箱操作。以教为基础,警示提醒常态化;以防为手段,制度约束刚性化;以管为保障,风险管理责任化。针对政策、法律赋予的"显性"权力,变"随意性"为"固定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规范权力运行。抓梳理,所有权力网上公开;抓运行,所有环节刚性固化;抓监督,  相似文献   

14.
“区镇合一”是加快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工业现代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市民化的有效路径,对于加快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区镇合一积极效应逐步显现的同时,实行合一体制的镇政府行政权力运行面临许多问题,主要是权力在下放和承接过程中的相关法律法规的欠缺,权力运行低效以及异化。必须完善基层政府行政权力运行机制,保证权力运行规范、高效、廉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用人、用财、用编是领导干部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有效地保证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正确行使用人权、用财权、用编权,历来是干部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近年来,我市围绕规范地方和部门一把手用人权、用财权、用编权,创新监督手段,整合监督力量,探索开展"三联审"工作,即联动实施用人责任审查、经济责任审计、编制责任审核,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6.
<正>农村"小微权力",是指村级组织及村干部依法依规享有的村级重大决策、重大活动、重大项目以及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村务管理权力。当前,如何更好地预防农村基层腐败,规范村干部手中的权力,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2013年以来,宁波市针对村干部权力界定模糊、决策随意、执行失范、监管薄弱等问题,率先在北仑、宁海、象山、余姚等地探索农村"小微权力"规范化运行,最大限度地从"小"处着手,让村干部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权力有限、职能有效、  相似文献   

17.
<正>"权力清单",是指政府及其部门在对其所行使的公共权力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职权目录、法律依据、运行程序等以图表或文字的形式列举出来,向社会公开明示,并依此作为政府及工作部门行政行为的规范。2014年,"权力清单"制度在中国的展开呈现出了"中央垂范、地方跟随"的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七大以来,民生问题成为我国社会的一大热点。温家宝总理说:"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将民生问题当做执政治国的根本问题,是我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坚持政府公正原则的重要体现。这一执政理念,同样符合社会转型期公共权力配置的经济学法则,在改善现行公共权力运行短缺、提高公共权力运行效率方面,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村"两委""一肩挑"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具有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党的领导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优化农村"两委"干部队伍、提高村民自治效率的制度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两委"干部思想观念落后、乡村精英外流、组织权力过于集中、"一肩挑"不具普适性等难题。为此,需要从"两委"干部教育培训、人才引进与培养、规范权力运行、稳步推行"一肩挑"等方面完善农村"两委""一肩挑"制度,提高乡村治理能力,促进村民自治发展。  相似文献   

20.
县(市)委书记的权力运行问题是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县(市)委书记可以说"位不高"但"权重".一些县(市)委书记常以"一方诸侯"自居,老百姓也把一些县(市)委书记看做"土皇帝".目前,一些县(市)委书记权力没有边际,使用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从而导致权力膨胀,产生腐败,损害了党在基层的形象与威信,破坏了党群关系.笔者认为,明确县(市)委书记的权限,监督与制约其权力的行使,关键要突出"抓大放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