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戏曲的确存在着某种危机.为了应对这种危机,戏曲理应开拓新的生存空间,其中的审美空间尤为重要.戏曲审美空间的开拓,离不开程式的再创新、视觉审美空间的挖掘以及戏曲叙事性的加强等.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文化的空间建构角度,探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动因,是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城市文化空间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具有主体同构性,因此探究主体的同构性是研究两者互动关系的理论前提.主体从精神和物质角度建构自身及城市文化空间,一方面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创设所需的城市精神文化空间,并保证其历史延续性;另一方面,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接受国际化高等教育的城市居民、城市景观、科研、艺术机构和活动等物质基础,并反过来作用于主体和城市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李俊国 《江汉论坛》2005,5(10):118-122
中国现代审美文化批评,自它形成之初,一直受到西方近现代艺术哲学,特别是康德、叔本华,以及博克、布洛、克罗齐、谷鲁斯等审美经验主义和艺术形式主义美学理论的影响.但是,在现代中国社会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的审美文学批评,又受到中国的、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多重语义制约,逐渐形成"中国式"的文学审美论.文章认为,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学理特色在于文学审美的大众普适性,文学审美的超功利机制、文学审美的潜在社会功能.进而,在现代中国文化语境中,评析了审美救世在政治革命、思想启蒙这两种文化思潮之外的多种文化意义,并结合20世纪人类技术文明时代艺术"自为"的全球性文化语境,评析现代中国审美文学批评的功能悖论.  相似文献   

4.
审美活动是独特的精神性实践活动,能让人的情感自由释放。电视美学批评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为出发点,即揭示电视艺术文本中所承载的信息及审美意蕴能否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和丰富的审美需求,这是电视美学批评发挥审美导向作用的核心。西部电视剧创作的良性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全面、系统的美学批评的理论引导作用,也就是要强化关于西部电视剧的美学理论研究,全面提升西部电视剧的批评理论水准,揭示西部电视剧别具一格的美学意蕴,关注西部电视剧对西部人生存理想的艺术表达,并以科学的理论分析引导西部电视剧的产业化发展,使其更好地担当起电视剧艺术陶冶品格情操、净化心灵、提升理想境界的美学责任和文化责任。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审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个国家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便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渊源对于受众的审美认同与接受则会产生很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影视艺术创作来讲,更需要把准各民族文化的独具审美形态,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形态在电视剧中予以真实、形象化的展现,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6.
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展示,以及当代民族艺术发展的路径与取向,概括为“发现优势、坚持创新、走向超越”。一是民族艺术发展,就是民族文化资源优势与现代化传播手段与途径优势;二是当代民族艺术的创造须深入到民族文化结构的层面,开掘其内在资源,把握其精神内核。继而借此进行新的、相适于当代人审美趣味的创造,做到民族性、地域性与现代性完美融合,形成有创新的艺术样式,才可能不断焕发生机;三是民族艺术审美文化资源得到合乎规律的、有生机的利用与展示,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实现持续发展。则必须依托于民族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与有机性.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多重超越”.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我国56个民族中,有51个民族聚居在西部,各民族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都拥有各自悠久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西部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西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风俗民情等方面。关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主要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进行,即: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整合和变革速度;民族文化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艺术生态批评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空间,它从整体关联的审美视角发现和揭示生态美,批评非生态、非审美的存在状态.艺术生态批评以生态和谐美为审美理想,以建立起一种符合生态规律的审美存在状态为最高目的.艺术生态批评还借鉴生态美学的研究成果,与生态艺术创作合力,重塑社会的审美观,培养受众的新的审美意识,塑造生态人格.艺术生态批评以其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审美理想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空间,构成对传统美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诗群在20世纪80年代崛起,是世界东方古老土地上最具中国特色,也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中国西部诗群以表达坚忍不拔的生命意志和开拓精神,抒写着昂扬奋进的时代精神和独特的艺术风采,以其特有的意境和格调影响着中国诗坛和世界诗坛,其审美追求是中国西部文学乃至整个当代文学的一座丰碑。  相似文献   

10.
李健 《南京社会科学》2023,(1):122-130+148
空间话语在西方现代性进程中的衍生发展,是一个蕴含着深刻历史逻辑和一系列张力关系的建构过程。立足于审美现代性这一特定视域,其建构过程与现代艺术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不仅历经19世纪的知觉系统重构、现代主义的抽象空间表达和后现代以观念溢出方式呈现的多元化空间形态等历史阶段;而且可以借助社会史、思想史和艺术史三重彼此印证的历史逻辑,得到跨学科综合视野的有效说明。其中蕴含的由时间与空间、精英与大众两组对应概念所构成的双重张力结构,则既是进一步揭示空间话语建构过程必不可少的考察路径,亦是对其历史生成性予以强调的应有辩证立场。这也将为我们面向本土语境反思更具现实指向性的空间议题,提供十分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是神秘主义的本质特征 ,而神秘主义的高级阶段和成熟形态是宗教神秘主义。在世界三大宗教中 ,神秘主义思想在伊斯兰教中比在基督教和佛教中更具有主流色彩和世俗意义。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原因 ,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与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有着互动性的、对话式的关系。本文拟从中国西部的自然人文景观给文学提供的创作生成资源和环境、大而化之的整体式把握的创作致思方式、注重“静”和“空”的艺术表现效能以及由此生发的“孤独”的审美境界这三个层面 ,解析中国当代西部文学与伊斯兰文化的神秘主义精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审美文化生态研究提供了不同于文本化的审美文化研究的另一种学术视野和研究思路.这种研究从地域差异、传承演变、群落认同和文化空间的联系中考察审美文化发展演变过程的现实活态特征与当代中国的特殊性问题,为审美文化研究打开新的视域和研究空间.比如,作为大众重构的想象性体验,乡土文化正在成为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一部分,因此民俗美学不仅要关注作为乡土文化传统的审美体验,而且要研究乡土文化传统如何进入日渐都市化的当代文化空间并且在生成着新的审美文化特征.审美活动的群落化为美学和文艺学研究提示了一种非经典的社会学视野,在此视野下研究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要寻找普适性的规律或普遍的美学理想,而是要理解不同文化群体的审美活动差异,在不同群体的冲突与对话交流中导向对当代审美文化生态的全面认识.同样,空间转换成为当代审美活动的重要特征,都市美学如果不是制作都市乌托邦的理论蓝图,而是关注当代空间的审美文化生态研究的话,就必须正视和研究都市文化空间的内在矛盾和非整合性.  相似文献   

13.
关于秦汉审美文化在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史上的地位,目前国内主要有"过渡"说、"转型"说、"承前启后"说、"奠基"说和"关键"说诸种.我们认为,如同从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总体来看,秦汉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一样,从中国审美文化历史与发展总体来看,秦汉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然而,以往论者大多注重秦汉审美文化"承前"和"继往"的作用,相对忽视它"启后"和"开来"的贡献,忽视秦汉审美文化的独创性.与先秦相比,秦汉实现了美的升值、情的上扬、自然审美观的发展和突破,在审美的独特性质和功用的探讨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审美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4.
历史审美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审美就是把史学范畴的“历史”作为客体审美对象予以美学审视和价值评判。它是除艺术审美、自然审美以外的第三种审美存在方式,属于人类的一种深层审美文化心理。加强研究历史认识论、历史价值论的这一蕴含,对于转型时期史学的发展、民族历史意识的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视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它是现代艺术与文化生产、传播、接受的中心.当代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典范地呈现出现代艺术文本与当代大众审美接受之间的不平衡关系,它特别地表现在电视审美接受中的第三空间之中.第三空间来源于审美人类学的仪式和精神分析的误认.它作为一种不存在之存在的证明,是我们理解电视艺术的关键所在.第三空间集中地表现在电视收视、复制性艺术生产诸领域,它与真实、艺术共同建构了艺术审美的三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构建理论范畴应该成为审美文化研究深入发展的突破口,使研究向着学科建设的方向升华.而理论范畴的构建应该通过审视审美文化研究的本质属性,从研究对象的明确、研究方法的优化等角度去深化对这一学科的认识:应该抓住物质文化的芙所表现出来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人学意义,在人与物的审美坐标中确定一些特殊的点,同时还要积极吸收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以此作为学理参照系,这样就能够为理论范畴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术条件,逐步形成符合学科自身特点的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7.
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设计秉承可持续发展思想,就是以生态水体景观为体现、以西部干旱地区独特的地域文化为载体。应注重与自然进程的结合,保护水资源,变破坏为尊重和利用,变掠夺、索取为珍惜、共存,维护西部干旱地区环境艺术空间水体景观的生态与平衡,创造和谐共生的良性生态可持续性水体景观,继承和发展当地独特的文化,将传统水体景观融入现代水体景观之中,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美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8.
艺术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的嬗变与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代审美文化语境下,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从共时的角度,分析了当今艺术的嬗变,论述了构成当代审美文化的主旋律审美文化、高雅审美文化、大众通俗审美文化的各自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于大众文化的飞速发展,审美文化向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渗透,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当今审美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论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玉红 《学术界》2012,(11):183-190,287
作为审美观照和鉴赏活动的一种商业化精神享受的行为和方式,文化消费在我国当下空前繁荣,它重塑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了审美领域的界限和空间,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使消费主体审美发生了巨大转向,呈现出文化娱乐消费逐渐强势、消费主体向往"虚拟"、文化审美极度泛化、影视媒介引导快感、媒介遮蔽真实、大众渐失感悟能力等特征。本文试从我国文化消费特征视角,研究消费主体的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把握文化消费与文化审美转向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20.
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是一种有目的的装饰和有意味的审美形式.一方面,砖石雕刻对传统哲学观念进行创造性的转换;另一方面,在其创作过程中,始终保留着对传统精神的理解与诠释,因而,审美与文化是砖石雕刻艺术存在的基础,也是影响装饰艺术思维观念与审美取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代背景、人文观念、宗教艺术以及民俗风情都对中国古典建筑雕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