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可乐》2008,(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德国的飞机蝗虫般遮蔽苏联辽阔的天空,德国军队潮水般越过苏联的大草原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夫人克莱曼蒂娜感到非常痛苦和焦虑,就像炸弹落在自己国家的疆土上。她把收到的出自苏联母亲和妻子之手、要求开  相似文献   

2.
《大西洋宪章》是二战期间英关两国首脑罗斯福和丘吉尔首次会晤的最重要成果,它的诞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英美两国在政治上结成了同盟,也对后来反法西斯大同盟的建立以及联合国的成立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但由于英美两国的战略处境不同,致使两国首脑对会晤所抱的预期目标差距甚大,即罗斯福仅想发表一个能阐述战争目的和重建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构想的联合宣言,而丘吉尔则期望与罗斯福亲自会面来解决英国当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然而,作为“求援者”来参会的丘吉尔最终不得不屈从于罗斯福,二人会晤后所诞生的《大西洋宪章》也主要体现了罗斯福的思想和意志。  相似文献   

3.
苏德战争爆发,开辟第二战场成为盟国的共识.战争中丘吉尔一味推行地中海战略与斯大林要求尽快开辟第二战场南辕北辙,争论由此而不断,在利弊权衡上双方的心里都经历过转化;苏联据实谴责英国为地中海战略肆意拖延第二战场,就质疑是否具备尽快实现第二战场的条件问题,虽然从军备上、军事形势上、军事地理上言之成理,然而难以否认后勤准备不足所带来的难题;指责地中海战场未能起到第二战场的作用也过于苛刻;而称拖延的目的是希望苏、德双方在战争中相互厮杀从中渔利,显然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为大英帝国的利益是丘吉尔的出发点和根本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4.
20世纪40年代初,英国对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主要方面——金融与贸易机制进行了规划,提出国际清算同盟和国际贸易同盟方案。英国从它战后将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出发,欲在世界范围内推动重建、发展贸易,建立对英国有利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实质是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继续维护英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中心地位,降低或平衡美国对世界的影响。英国此举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面貌。  相似文献   

5.
在 194 1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即将对外公开之即 ,同盟主席、职教社领导人黄炎培先生 ,要求对外严守其入盟的秘密 ,并辞去同盟主席一职 ,淡出同盟。黄公此举 ,在同盟内部引起了一系列的纷争和变故 ,并直接影响到政团同盟后来的发展局势。究其因 ,从国民党高压政策之背景 ,从职教社的发展情况 ,从黄炎培本人的政治主张以及同盟后来的实际情况 ,黄公做出这种选择是有着多重因素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战后英国的欧陆政策张亚东一二战结束后,战胜国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安全问题。不同的是,这次战胜国中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它不仅在战胜法西斯的斗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壮大了自己,使社会主义跨出了一国范围。早在二战后期,丘吉尔就认识到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欧洲第二战场与英国的战略叶伯华,张毓诗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极其重要的战场。关于第二战场问题。既是反法西斯联盟内部重大的军事问题,又是政治外交问题。在二战中,它一直是苏美英三国外交的主线。出于战略和政略的考虑,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对在法国开辟第...  相似文献   

8.
日本应该看一看另一个岛国英国。过去60年中,英国同美国建立了牢固的同盟关系,同时又保持了在世界舞台上独立活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年)是世界现代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事实上,早在英国近代历史上,他已是一位能够不断适应资产阶级统治需要的著名社会改革家。为了维护和不断完善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其比较稳定的政局的需要,为了有效的维护英国海外殖民利益,他以积极主张并推行社会改革而闻名於英国政坛。  相似文献   

10.
周建仁 《国际论坛》2012,(4):49-55,80,81
本文对国际关系领域已有的同盟解体研究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批评,认为当前有关同盟解体主要有五种解释路径,"目标实现说"认为同盟目标实现后同盟就会解体,"同盟类型说"认为进攻性同盟、对称同盟和非制度化同盟更容易解体,"国家制度说"则认为民主国家同盟更容易维持,而"国内政治说"认为国内体制变化、人口代际更替以及意识形态分歧会导致同盟解体,"军备同盟效用比较说"认为同盟解体与否与军备同盟之间的效用比较有关。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五种解释的理论逻辑及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推进同盟解体理论构建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二战初期,随着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了较大变化。丘吉尔为首的联合政府摒弃了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绥靖政策,战时的现实主义外交逐步展开。在英国的重要盟国法国沦陷的形势下,丘吉尔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关系,推动美国援英抗德,并逐步放弃了孤立主义。丘吉尔对英美联盟的构筑,是二战初期英国现实主义外交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2.
正丘吉尔是英国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画家、演说家,他曾两度出任首相,领导英国人民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丘吉尔在政治方面取得的成就让人瞩目,而他独特的养生方法同样让人们津津乐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临危受命,担任起了英国的首相。在艰苦而复杂的生活环境下,丘吉尔不仅没有出现未老先衰的迹象,反而精力旺盛,对工作充满了激情,并且一直活到了91岁,成为众多英国首相中最长寿的一位。据丘吉尔的家人透露,丘吉尔之所以能够健康长寿,除了与他豁达乐观的性格有关外,还与他自创的一套养生方法息息相  相似文献   

13.
二战初期,随着希特勒向西线大举进攻,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首相.面对纳粹德国的威胁,他从现实的国家利益出发,积极推动英苏合作.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立即发表声明支持苏联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援苏抗德是丘吉尔现实主义外交的代表性例证.  相似文献   

14.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以当代英国伟大政治家、军事家扬名四海,而作为历史学家的丘吉尔却鲜为人知。实际上,丘吉尔不仅是世界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同时还是一位有所成就的历史学家。  相似文献   

15.
据日美双方2015年4月公布的《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日美同盟将发生质变:由防御/威慑性同盟转变为威慑/进攻性同盟,由"区域性同盟"转变为"全球性同盟",由日美双边同盟转变为"日十美+X"同盟。日美同盟的质变是在国际格局调整背景下,日美双方各取所需的结果。美国试图通过推动同盟质变来护持霸权,更有效地应对中国崛起。日本期待通过同盟关系的调整,倒逼日本国内摆脱"战后体制"的政治和立法进程,"建设强大的日本",最终达成摆脱"战后体制"的战略目标。日美同盟的质变将给全球格局的调整、亚太地区的安全态势、日美同盟本身、日美两国及中国带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国时期新疆地方政权与苏联政府保持了长期密切的、不正常的特殊关系 ,而对这一关系一直以来就缺乏研究。本文试图就盛世才与苏联同盟基础的破裂作一初探。笔者认为 194 0年 11月《锡矿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 ,盛苏同盟基础的破裂是该基础固有矛盾决定了的 ,是苏联对新疆控制及其在新疆权益要求直接威胁盛世才在新疆实际统治地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在东北亚分而治之——现实主义的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出发,在东北亚实行分而治之的战略,以使美国的利益最大化。美国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发展和建立了同盟或实质性的同盟关系,同盟之外的中国、俄罗斯与朝鲜被迫建立或发展了战略合作或同盟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是英国保守党领袖、内阁首相温斯顿·丘吉尔的历史生涯中“声名赫赫”的时期之一,人们给他盖以“战时英雄”、“领导英国度过‘光荣时刻’的人”、“祖国掌舵大师”、“时代的天才”、“反法西斯著名领袖”等等桂冠。按照资产阶级政治的一般规律,执政党的领袖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最大。对于1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也自认为稳操胜券。在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的间隙,丘吉尔充满信心回国欢庆胜利,以至于行李中的日常用具都没让下属带回,“他相信自己会回来的”。当时,英国和世界著名的评论家、观察家也估计,丘吉尔必胜。连斯大林对丘吉尔再次组阁也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19.
二战期间,美英关系对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有着重大意义。美国从一开始的严守中立,到“非战”中立,再到与英国结盟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其以中立转向参战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二战法国败降德国后,恢复法国领土和殖民地的殖民主义政策就成为丘吉尔政府的既定国策。美国罗斯福政府越南非殖民化的国际托管计划从提出到放弃的过程也是美、英在越南地区从分歧走向一致的过程。日本投降后,英国在越南南部的一系列措施直接导致了法国重返越南和越南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爆发。英国是战后初期越南局势的主导者,英国殖民主义是第一次越南战争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