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评价系统是实现语言的人际功能的一个手段.从词汇层面探讨了科技英语语篇中评价系统所包含的态度系统、介入系统、级差系统等三方面特征:科技英语语篇客观准确的特点决定了评价系统各个子系统在科技英语语篇中的地位必然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评价作为一种重要的词汇-语法资源,体现了说话人或作者对语篇的观点和态度。尝试运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为分析框架,对农业语篇中的介入资源进行分析。一方面,旨在揭示农业语篇中介入资源具有的独特功能和分布特征;另一方面,旨在为农业研究者阅读及撰写该领域的论文摘要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立法语篇规定国家和地方的规章制度,而宪法语篇具有根本性地位,是其他立法语篇的指定依据。以往立法语篇的翻译研究主要从词汇层面关注翻译主体的态度表达和介入,但对其态度介入的程度关注有限。本文选取我国宪法及其英译文进行探索,在系统功能理论学的视域下运用评价理论,对我国宪法及其英译文的级差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考察机构语境对翻译主体态度介入程度的影响,经统计、分析表明:宪法英译文与宪法原文的级差系统比重基本趋向对等,体现宪法语类对翻译主体的制约;其中强化资源和聚焦资源呈显化趋势,量化资源出现隐化趋势,这与英汉法律语言特征、语类目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语篇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上的新突破,它关注用于协商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表达。通过对语篇对话性的介入分析,考察介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以及语言为之提供的资源潜势,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充分运用介入策略,可增强对读者的人际操控,实现交际双方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5.
语篇分析不仅要揭示语篇本身所表达的意义,而且还有考虑到语篇的情景语境,探究语篇与情景语境中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语境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采用功能语言学家马丁关于语境与语言关系的观点,将对《献》评价系统中的态度和介入资源的分析统计结果(微观结构)放在情景语境的层面上(宏观结构)进行考量,目的是探究评价资源的具体语言形式的选择是如何受到作者及其所处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所影响的。  相似文献   

6.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是阐释人际意义的系统,主要包括态度、介入和级差三大次系统。基于评价理论框架,对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阅读语篇进行评价性意义分析发现,评价理论有助于准确快速把握语篇中心思想,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评价理论看奥巴马总统大选获胜演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中人际意义资源的拓展。这一理论关注语篇中可以协商的各种态度。态度、介入和级差是评价理论下的三个子系统。本文将应用该理论对美国总统奥巴马大选获胜演说进行分析,证明评价理论是分析演讲者立场的有效工具,为解读政治语篇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评价系统中的介入意义为理论依据,结合语篇组织尤其是语篇衔接,探讨介入意义在散文《猛禽》中的评价型组篇方式及功能。分析显示,介入成分在语篇发展过程中可形成体现某一评价立场的介入意义衔接链;介入链的形成与评价者(声源)、评价对象(评判的事件)、评价范畴(介入范畴)和立场极性等语义条件有关。文章认为,语篇介入链、不同介入链间的互动对语篇主旨和结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评价理论作为批评性阅读的分析工具,选取媒体语篇作为语料,基于对样本语篇的评价和分析,可以得出,在语篇建构过程中,态度定位与介入定位的相互作用在实现对潜在读者控制方面起到关键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看学术语篇中的互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Bakhtin的话语多声性入手,借助系统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的介入观点探讨学术语篇的互动特征及其一系列的语言体现手段。语篇互动特征反映了语篇作者和读者间人际意义的构建,为探讨语篇中身份、亲和、权势及威信的建立及动态地研究语篇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评价是人际意义的一个核心问题,对语篇的人际意义研完都必须要考虑评价.而评价系统的恰当使用对语篇连贯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以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为依托着重讨论态度、介入和评价维度在此文中的应用,揭示作者是如何利用新的词汇一语法功能手段与读者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评价理论是在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三大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是Martin等人在语义层面研究人际意义得出的理论成果。评价理论主要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组成,它所关心的是语篇语义层面而非社会语境层面,旨在阐明说话者在语篇中对事物的态度。本文尝试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以诗歌《爱情比忘却厚》为个案,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卡明斯在该首诗歌中所表达出的爱情观,间接印证评价理论在诗歌分析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评价理论研究的是说话人或作者如何通过能够表达评价的语言资源表达个体的态度、观点、情感,以及影响听者或读者的观点、态度,以此来调节双方的潜在互动交际,平衡社会关系。语篇修辞分析因主要侧重的是篇章中的动态信息效果而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认为,评价理论可以作为语篇分析中的态度分析工具,推动语篇修辞分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马丁等在功能语言学框架下发展起来的评价理论旨在分析语篇构建者在把语篇作为信息传递的符号的同时表达了自身怎样的态度立场,它既是一个分析语言评价潜势意义的系统,又是一种语篇分析的方法。我们认为除了这两个视角和功能,评价理论还是一种语篇修辞策略。正是基于这个视角,文章借助来自New York Times和China Daily的两篇社论就评价理论中的一个子系统———介入系统来阐述该系统的语篇修辞效果,以说明评价理论在新闻语篇中的修辞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电视访谈中介入标记语的人际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评价理论对说话人表达和协商特定的主体间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的话语资源进行了归纳,旨在评价语言使用者如何运用话语资源表达赋值语义,解释语言如何用来评估、表示、构建语篇角色及调节人际关系.以评价理论中的介入次系统为出发点,结合巴赫金多声性观点以及语境,可以从主体间定位的角度审视在介入系统视角下,电视访谈这一语类中介入标记作为一种元话语的运作情况和人际功能.主持人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和观众群,在访谈中通常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利用介入标记进行意义协商.评价是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介入标记语所体现的人际意义在交互中生成并受语境的制约,有助于协调主持人、受访人和电视观众之间的互动,促使访谈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中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最新发展,介入系统是其一子系统。本文选取官方网站上若干英语新闻评论,应用评价理论中的介入系统对其进行介入资源的人际意义分析。旨在找出:介入资源在新闻评论中的分布规律,评论员如何通过这些介入资源在语篇中与其他声音建立协商空间。研究发现,介入资源规律地分布于新闻语篇中。外声资源与对话开放资源的数量在新闻评论中普遍多于内声资源和封闭性资源的使用,这与新闻评论语篇所属语类及其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增强人们的语言意识,以便更好的应付语言对当今社会生活越来越广泛的介入。批评性语篇分析学家Fairclough提出的语篇三维观借助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方法对语篇进行分析,以揭示蕴含于语篇之中的意识形态。介绍了批评性语篇分析的理论框架和方法,并以真实的广告语篇为例揭示了现代商业广告在推销产品的同时也在隐性地向消费者推介一种以消费为导向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8.
利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从词汇层、小句层和语篇层探讨杨澜申奥英语演讲语篇中态度资源的使用情况、选择偏好、态度评价的实现模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有效互动,以明确表达语篇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与听众建立情感同盟,进而达到理想的劝说目的。  相似文献   

19.
评价理论自马丁和怀特提出以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应用该理论对不同语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公众演讲是一种特殊语篇,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特殊的社会功能,即在公众场合通过演讲引起听众对演讲者在某一政治或社会问题态度、观点上的情感共鸣。迄今研究者主要对政治类公众演讲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话语分析。文章以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对20篇教育类公众演讲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旨在通过考察语篇中评价资源的分布和不同评价手段的应用,探讨发言者在演讲中如何使用评价资源来表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从而阐释积极话语分析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旨在加强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它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称呼语变异的研究中,用来分析称呼语变异如何表达说话人对听话人的情感立场、行为判断和欣赏评价。另外,评价理论的介入系统和级差系统也可以很好地体现在称呼语的态度评价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