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嘎尔尼访华失败是东西方文化深层次差异并且两种文化不能有效沟通的结果,从而引出“文化软权力”的构建对我国对外战略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研究中,专注双方交流桥梁———译者的讨论并不多见。受特定历史语境影响,双方译员的物色和安排困难重重,且参与此次外交活动的译员都算不上合格的外交翻译,但在使团访华过程中,他们远远不止扮演了普通外交翻译的角色,且对中英外交关系的建立发挥着或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对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活动中的译员进行考析,不仅有助于揭示特定历史时空下译者的特点,还有利于了解译者与历史语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1916年刘半农译《乾隆英使觐见记》,此为马戛尔尼访华日记汉译之滥觞.百年来,香港掌故大家高伯雨将日记手稿整理本译为中文,之后多个基于刘半农译本的现代重版本相继问世.马戛尔尼访华日记在中国的百年译介很好地说明了文本如何通过翻译、复译和改版等行为,从私人叙事衍化为展现不同历史面向的学科叙事,对历史文献类文本的翻译与接受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葡关系是澳门历史最基本的双边关系,但是随着葡萄牙殖民势力的不断衰落,荷、英等海上强国的先后东来,澳门所包含的中西关系内容就日益丰富繁杂,双边关系中逐渐凸现出多边的色彩和多元化的特色。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国大使马戛尔尼访华的过程中非常明显地体现出错综复杂的中、英、葡多边关系的互动。意在通过论述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经过和成败原因中的澳门因素,探讨澳门在18世纪末中英关系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5.
17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达到与中国交往、通商等目的,派遣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带着代表当时欧洲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文明成果的600箱礼物.这些贵重的礼品却遭到当时中国政府的冷遇,甚至为这些礼物是"礼品"还是"贡品"引发了双方不同的理解和争执.这是两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初次碰撞,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庆祝八十大寿,除了满汉文武百官、蒙古王公之外,安南、朝鲜、琉球、南掌、缅甸以及四川、甘肃土司、台湾生番以及哈萨克等使团,都赶到承德贺寿。刚刚打败清军夺取政权的安南新国王阮光平,不仅亲自率团来贺,而且主动要求在典礼上改穿大清衣冠,行三跪九叩礼,这使乾隆格外高兴,却引起朝鲜使者的不满。为什么安南国王改易服色,会引起乾隆的意外欢喜,却引起朝鲜使者的格外不满?为什么典礼和衣冠对于东亚政治和文化秩序格外重要?为什么这次典礼和衣冠的处理方式,在三年后英使马嘎尔尼来华时,却不能同样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通过图像与文字资料,我们将讨论这一事件背后的意味。  相似文献   

7.
彝族拥有书写文明,这成为其文化和历史的突出特质,并被视为彝族文化和历史的核心之一,毕摩历史及其文化研究因此成为彝学中的显学.然而,彝族同时也是一个存续着口头传统的族群,其口头传统拥有更大、更普遍的生活基础(包括一大部分仪武生活),苏尼/嫫尼正是这个基础的典型表达."尼"传统及其当下鲜活的生命力形成一股与"毕"传统及其生命力相对照的历史现实及文化图式,对"尼"的实践和逻辑进行严肃的学术研究,不仅是认知彝族历史的必要视角,也能为彝族的历史研究提供人类学的进路.  相似文献   

8.
佛教的历史往往被描述为一个个僧侣的历史,大众特别关注那些被挑选出来的"杰出"人物。笔者建议采取另一种方法,即关注本地的微型社区,把小型尼众道场带入研中心,倾听那些比丘尼闻所未闻的声音。基于档案研究和在四川进行的广泛田野调查,本文将呈现一部另类历史:"不知名"的比丘尼成为主角,边缘成为典范,并依次重新定义"卓越"(eminence)这一概念。本文所研究的尼众道场位于大成都范围内,主要分布在近现代名为郫县、温江县、华阳县、成都县,和成都之外的遂宁、内江区域。  相似文献   

9.
"翻坝"是过去运河上船只越过横向拦截航道的堰埭的技术。清代乾隆年间马戛尔尼使团描绘了一些有关翻坝的图画,清末民初几位在杭州居住的外国人拍摄到了翻坝的真实场景。利用这些图像资料,结合文本资料,可以在细节上更好地了解这项已经消失了的技术;此外,文章还就图像证史在科技史研究中的运用做了几点阐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入居甘青川地区蒙古俺答汗后裔的遭遇十分悲惨.清代康熙年间满文档案中记载了这方面的内容,据此可了解17世纪末蒙古俺答汗后裔--楚呼尔台吉在甘青川地区历史变革时期的政治活动.而清朝廷围绕"安置"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可为当今"藏彝走廊"的研究提供新鲜的史料.  相似文献   

11.
1825年12月14日,俄国秘密协会的会员在彼得堡发动了反对沙皇专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同年12月29日契尔尼戈夫团在乌克兰发动了起义。历史上称之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参加这次起义和在1816——1825年参加旨在推翻俄国沙皇专制的秘密协会的会员,称之为十二月党人。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3.
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贡的内涵及历史意义。主要分析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朝觐制度,研究了朝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英国使臣乔治·马嗄尔尼等一行92人来到中国。英国使团的使命是"交使通商",乾隆帝却以为是来向他进贡祝寿的,旨称英使为"贡使"、礼品为"贡品",并在其车船上插着"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西方史学界认为,迈锡尼文明衰落后的四个世纪中,希腊一直处于"贫穷"、"无知"的状态中.但是,新近的研究表明"黑暗时代"不仅存在着与迈锡尼文明的联系,而且是古希腊历史上发生重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希腊的生产技术、经济结构、政治制度、艺术风格、宗教习俗以及社会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社会变革为希腊城邦文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马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罗马法中,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先后采用了"要式买卖"、"拟诉弃权"和"交付"等形式。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在罗马法中的发展演变轨迹表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具有不同的形式和内涵;在同一历史时期,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呈现了多元化的特征;不动产物权变动公示方法的发展演变是由隐藏于其后的特定经济社会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纸     
近来读法国人佩雷菲特有关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一本有趣的书《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对“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1792年,英国派遣马戛尔尼子爵访华,带来了许多展现工业革命后世界最高科技水平的礼品,如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战舰模型、火炮、步枪、蒸汽机、织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有关中英文档案和西方传记,评述马嘎特尼在喀什噶尔的早期外交生涯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解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及文化误读开始,试将马戛尔尼使华置于全球化大历史背景中加以考查。分析中英双方文化预设上的差别,及两者在礼品和礼仪上产生的不同误读,阐明民族文化应不断创新与变革,方能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立于不败。  相似文献   

20.
深受家庭环境以及英国前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影响,拉斐尔·萨缪尔把人民的历史作为自己的研究志趣,采取"自下而上"看历史的研究取向。他所研究的人民是普通民众,尤其是那些处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所反映的是当时英国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他还鼓励普通民众参与历史研究,成为历史研究的主体。在研究方法上,早期他主要采用社会史的方法,后期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历史认识和研究方法都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文化问题,采用新文化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