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要一票     
正小李是宣传科五名科员中唯一的一名办事员,其他四位,除科长老柳外,就是副科长王科、虎科、冯科。科长老柳退休后,将从下边三名副科长中提拔一位。究竟谁能被扶正,还是个悬念。经过民主投票选举,虎科高票当选,坐上了老柳留下的位置,成为宣传科的科长。领导纳闷,论才能虎科并不及王科、冯科,怎么偏偏是他?领导就把小李叫了去,问小李怎么投的票。  相似文献   

2.
考试     
局里一名科长提到其他单位当副处长,人事处长就请求局长落实科长的空缺.按理说局里的三名副科长小王、小李和小张都有机会中选.小王是分来不久的女大学生,中文底子硬.小李是通过招考上来的公务员,综合素质较好,熟悉业务也快.小张原来是前任局长的司机,局长走时给提的干,此人社交能力强,人缘比较好.局长正在云南考察,他在电话里犹豫了一会儿对人事处长说:“等我回去出道题考考他们再说吧!”这三个人听说了,不知道局长会出什么题,都在家翻文件,研究公文写作,忙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3.
卖人情     
<正>业务科长退休后,科长位置便空了出来。在局里,业务科至关重要,科长的位置不能空缺时间太长。按照万局长的指示,人事科长章文学便着手考虑接替人选。也不用多考虑,副科长陈胜便是不二人选。他业务能力强,工作很出色。可人事工作就是这样,即便有明确的拟提拔人选,也不能只提他一个人的名字,还得搞差额人选。章文学又从符合任职条件的副科长中挑选了两个,然后将陈胜列为第一人选,提供给万局长选择。万局长也是个重才的领导,当场表扬了章文学:"这个名单很好,这三位同志表现都不错,尤其是这个陈胜。"  相似文献   

4.
正一小武考上了区里的公务员。秘书二科一共四个人,科长、副科长、小敏、小武,只有小武是个大头兵,小敏也是副科级。科长叫小武配合小敏负责会场布置。小武有些不解,布置会场还要两个人负责?科长说,会场布置是会务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涉及很多方面,一个全区性的大会,成不成功看宣传,圆不圆满看会务,满不满意看领导。小武赶紧端正了姿势,生怕科长误会他吊儿郎当。  相似文献   

5.
买苹果     
某局有赵、钱、孙、李四位局长. 一天,局里来了客人,赵局长负责接待.他对秘书小王说:"小王,去买几个苹果招待客人吧!"客人走后,赵局长对小王说:"苹果买得很好,又大又好吃,我吃了两个." 第二天,局里又来了客人,钱局长负责接待.他对秘书小王说:"小王,去买几个苹果招待客人吧!"小王刚要走,钱局长马上把小王叫住,说:"买苹果要到经一路和纬二路交叉口的那家水果店.那里的苹果有三种,你要买第二种,苹果又好吃价格又便宜."客人走后,钱局长对小王说:"苹果买得不错,是我交代的那一种."  相似文献   

6.
好局长     
<正>局长外地考察归来,先后接到几个要设晚宴为他接风洗尘的邀请。局长对科员小张说:"你工资低,不必破费。你的心意我领了。这样吧,下午下班前,你等我的答复,好吗?"对副科长小王说:"你请我吃饭也是自己掏腰包,现在大家都靠死工资供房、送子女上学,都不容易,不用你请我吃饭了。这样吧,你晚上别安排其他活动,有人请我,你陪一下吧。"  相似文献   

7.
县大人     
明天县人大史主任要来我镇视察工作,李镇长让我抓紧准备汇报材料. 我忙了整整一上午,把材料写好后,就来到了李镇长的办公室. 有几个人正在给李镇长汇报工作.李镇长接过我手里的材料,粗粗地翻了翻,只看了几个大标题,对我说:"今天我事情挺多的,稿子就不细看了,你再下下功夫,好好改改吧.史主任是县里的老领导,好长时间没到我们镇上来了,你一定要写出高水平来,让他看了材料满意、听了汇报高兴."  相似文献   

8.
正三年前,局里人事调整,任前公示考察的唯一副局长人选,是办公室主任老甄。我局十几个业务部门的科长很不服气,特别是我和魏科长、吴科长三人,自认为资历和老甄相当,能力比他强,贡献比他大,怎么偏偏提拔他?"我想不通,为啥会提老甄!"魏科长说,"就他那样的榆木疙瘩,那么低的水平,还当副局长?他给领导写的讲话稿,错字连篇,总是把莅临  相似文献   

9.
有的是机会     
张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局机关,迅速成长为业务骨干,大家都说:这小子有前途. 张三和李四竞争科长职务,李四上了.局长拍拍张三的肩说:"你才参加工作不久,没有李四工作经验丰富.别灰心,你非常优秀,以后有的是机会."  相似文献   

10.
当科长     
正老乔在还是小乔的时候,就向往着科长的位置。干了多少年了,十年前,小乔变老乔,终于熬上了副科长。可是要去掉那个"副"字,无论老乔多么努力,机会总与他擦肩而过。三年前,这个科还是个炙手可热的重要业务科室。前任科长提拔后,妻子就催促老乔:想当科长,你不去找领导,难道领导会把科长的帽子硬扣到你头上?老乔就着脸  相似文献   

11.
正一次在酒桌上,官场一位朋友抓着酒瓶、借着酒兴给我说起往日的一件糗事。当年,他在一个县级机关大院里供职。那里是论资排辈的,老前辈一般都不带着小字辈玩,他们有他们的朋友圈,严格地说,是酒肉朋友圈。朋友刚进机关,常被科长安排值守办公室,接听电话。有一个周末,隔壁一个科室的副科长,推开他的门:咦?你们科长呢?他们……没带你一起出去放松放松?朋友不太自然地回答:我,值班。副科长来自一个边缘科室,平时也  相似文献   

12.
正上级领导要来下面调研,由一名刚上任的新领导带队。上级发来一份文件,文件上面有调研的内容。领导把办公室主任叫来,说:这个文件我看过了,方案都写上面了,你具体安排落实一下。办公室主任把领导批示的方案看了看,了解清楚后便开始通知各科室负责人。通知文书科的崔科长,说,新领导要来调研,要准备汇报材料,材料分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工作经验,三是今后打算。通知基层科的贾科长,说,新领导要来调研,要准备几个现场,现场要具备四个特点:一要有亮点,二要有看点,三要有特色,四要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3.
北宋名臣王旦胸襟宽广,家中几个仆人想试试他到底有没有脾气,就悄悄把锅底灰放到肉汤中.王旦什么都没说,就只吃米饭,没动肉汤.后来仆人又把锅底灰放到米饭中,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只是提出:"今天不想吃米饭,改喝粥吧."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希望,我们实施了"文化立校,科学发展"的兴校方略.  相似文献   

15.
游泳     
领导每天都会下河洗澡.当然,洗澡只是一种习惯上的说法,游泳才是真正的目的.领导每天都要在水里游好一会儿,也因为这样,领导不像有些领导那样脑满肠肥,大腹便便.领导身材很好,中等偏瘦,因为天天下河游泳,领导有点黑,这样看起来,领导就不像个领导了.河里还有其他的人洗澡或游泳,他们也像领导一样,天天来,但没有人把领导当领导看. 一次,一个瘦子好像认出了领导.瘦子说:"我觉得你很面熟啊." 领导笑笑,不回答. 瘦子又说:"你好像是市长,你是市长吧?"  相似文献   

16.
老黄裁员     
某公司效益大滑坡,人员严重过剩,裁除冗员势在必行.公司下文,老黄所在的人事科必须裁员一名,由科长老黄拿主意,然后上报公司经理审核.这可害苦了科长老黄,他茶饭不思,眉宇间愁云紧锁.从前都说最难做的工作是计生,现如今是裁员了.留谁?裁谁?颇费思量.人事科总共5人,正副科长各1人,人事科员3人.可这5人,人人都是钙中钙--靠山一个比一个硬,一不小心"触雷",自己将会死得很难看.可是,更不能抗命不遵吧.  相似文献   

17.
《管理科学文摘》2000,(2):35-37
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他对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作出过杰出的贡献.但钱老一贯反对别人说他是什么"导弹之父"或"航天之父"之类的话.他说:"说这种话的人都不了解我们的导弹是怎么搞成功的,卫星是怎样上天的.那不是一两个人的功劳,而量项成千上万人的事业."至于说到个人,钱老说:"我只是恰逢其时,做了我该做的工作."那么,钱学森在我国导弹航天事业中做过些什么呢?笔者不可能在这篇短文中全面评价他的功绩,仅以钱学森在导弹航天事业中的几件事奉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8.
雨城  信鸽 《领导科学》2004,(12):52-54
一徐秘书长从检察院回家拿了几件换洗衣服,便去了离家不远的一家洗浴中心。他一连三天两夜没睡,思想高度紧张,显得非常疲惫。三天前,徐秘书长突然接到市委办公室主任的电话,说市委一把手汪书记让他立刻到常委楼来,传达重要文件精神。他的脚刚踏进会议室,就发现气氛有点不对,除汪书记外,其他常委一个也没有,反倒是有几个从未见过的人坐在那儿。汪书记指着那几个人说:“这几位是省纪委的同志,他们想向你了解沿江高速公路的有关情况。”说完便不再说话,低头去翻阅面前的一堆材料。徐秘书长一听便知道出事了。省纪委一共来了三个人,其中一位年龄…  相似文献   

19.
川人多好吃亦擅吃,创造出多味脍炙人口的历史名菜,在此,小编奉上几个民间流传甚广的美食故事,以飨读者 适口者珍 北宋时期,四川出了第一位状元苏易简,官至翰林学士.宋太宗曾问他:"食物称珍,何物为最?"他回答到:"臣闻物无定味,适口者珍."又说:"臣止知齑汁为美."太宗问他为什么这样说,苏易简于是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饮了很多酒后回家倒床睡去.半夜酒醒了,觉得全身燥热并且口渴.  相似文献   

20.
当心"捧杀"     
有句俗话说:"哄死人不偿命."实际上,把人哄死毕竟是不容易的.然而,改掉其中的一个字,"捧死人"的事就不少见了. 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一案,最有意思的是他光写字就收入不菲.据说他写的字并不好看,那么大家之所以买他的字是因为他有权,买他的字等于讨好他,等于在各种场合"捧"他.虽说导致胡长清腐败的原因是他政治上蜕化变质,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但"捧人"者在他走向腐败的过程中,却也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从这个角度上看,他也算得上是被"捧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