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莎士比亚戏剧结构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对曹禺剧作的影响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莎士比亚场面安排时悲喜剧相交叉的手法对曹禺的影响,主要体现如F两方面:首先,把坚定的具有个性的人物性格的悲剧情境,悲剧性的人物和场面的冲突并列在一起;其次,通过剧中人物本身和他们所追求的虚幻的目的进行嘲讽来提高他们的讨论;(二)莎士比亚戏剧吞吐原则对曹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曹禺早期剧作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注重营造戏剧氛围。戏剧氛围的体验是一种知觉过程,包括场景氛围和场面氛围诸因素。这些在曹禺早期剧作中都有所体现,并形成其早期话剧特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曹禺剧作《雷雨》中的“雷雨”意象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古老的原型,它具有复杂的象征意蕴。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曹禺挖掘并再现了这一原型,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人类生存境界的深情关注,从而使《雷雨》产生了不朽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从思想内核、人物构件与演绎技巧三方面论述曹禺剧作的民族性,认为曹禺虽然成功地借鉴和吸收了西方话剧艺术的精华,但他首先是一位置根中华大地的民族作家,其作品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和特色。  相似文献   

5.
略论曹禺三部名作中的“技巧型”人物殷鉴(湛江师院中文系湛江524048)曹禺是一位富有创作才华兼具演剧实践的剧作家,这就决定了他在塑造剧中人物时,既要考虑他们的思想架构,考虑他们在角色冲突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容因素,即考虑他们在角色冲突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体现着"最高意义上的诗"的曹禺戏剧,在现实生活和哲学思考之间通过诗性的艺术手段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创作主体的诗性情怀赋予曹禺剧作迷人的感性色彩,源于原神隐喻的创作背景开拓了曹禺悲剧的表现空间,感性的神秘主义创作手法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内涵,而立足于打破禁制的命运反思在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之间用诗诠释着精神自由的概念.这些是曹禺超越绝大部分剧作家的特有能力,也是曹禺剧作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审视依然能够反映当下的生活并被广大欣赏者所接受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曹禺从自己的审美心理和创作个性出发,选择了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并从中得到了美学启悟,创造出了富有个人风格和浓郁的民族风格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对曹禺剧作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塑造人物的美学原则上.本文试图从艺术细节和整体渗透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了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的批评方法来论述曹禺前期剧作的仪式性。全文分两部分:一、仪式:从世俗上升到宗教。仪式应该有三个层次的建构:世俗仪式、审美仪式与宗教仪式。曹禺的前期剧作作为一种审美仪式,是与宗教仪式和世俗仪式上下贯通的,并以世俗(社会──政治层面)和宗教的双重特性获得极大成功,成为一种类似于马丁·艾斯林所说的“国家的仪式。”二、祭典:从宗教转化为象征。曹禺的前期剧作,首先是一个神话祭礼的世界、一个原型象征的世界。观众为什么对曹禺剧作那么迷恋,就是因为曹禺的前期剧作孕含了神话祭礼──原型象征的模式,因此曹禹的前期剧作不仅是仪式性,而且也是象征性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反映 ,是一种“生活化”的形式追求。它不仅使曹禺剧作在戏剧形式上产生了飞跃 ,更使其内在意蕴变得深沉浑厚 :它使曹禺剧作中弥漫着对“人生琐事的悲剧性”的揭示 ,从而赋予其剧作以浓烈的哲理意味、复杂的文化意蕴与普遍的人性观照。而“生活化”所营造的平静舒缓的节奏 ,更使观众获得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日出》是曹禺先生非常有代表性的剧作。其题材庞杂,结构严谨,用“片断”的方法来阐释剧作的主旨,控诉那个“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日出》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人物设计也没有主宾关系,通过铺陈众生百相,揭露了这个黑暗社会的本质。交际花陈白露的自杀,并不意味着人生的无望,剧作结尾夯歌激扬,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太阳就要出世。  相似文献   

11.
在曹禺早期的剧作中,都暗含了对革命新生力量热情抒写。从“自觉”到“自醒”,从“个体”到“集体”,从“精神反抗”到“有组织地斗争”,曹禺描绘了一幅革命新生力量发展成熟的壮观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12.
一、《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曹禺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从1933年《雷雨》问世至今,已创作了10多部剧作。尽管《日出》、《原野》、《北京人》、《家》、《艳阳天》、《明朗的天》、《王昭君》都是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的优秀篇什,无论主题的深刻、艺术的独创、语言的雕饰等都能标新立异、独树旗帜,不少篇章开中国戏剧创作的先河,但足以显示作家创作高峰艺术成就的只有《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高峰。第一、深刻的历史主题作品通过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的夏杂关系和一天内发生的事变,反映了自光绪20年(1894)以后30年间中国社会复杂…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中的伦理道德意识 ,不仅是曹禺早期剧作的主要思想来源 ,而且也是剧作中各类悲剧人物的灵魂和艺术创作方法的依据。可是长期以来 ,人们只能 (只愿 )接受曹禺戏剧中为时代主流思潮所能容忍的部分 ,对曹禺受西方基督教文化影响这一事实却只字不提 ,这是有失公允的  相似文献   

14.
刘艳从为人类而艺术的视界研究曹禺,深化了对曹禺早期剧作悲剧意蕴、后期创作障碍和曹禺为何未能成为艺术大师的认识,开辟了曹禺研究的新路径;但同时也存在着用抽象单一的理论命题去规范具体丰富的艺术创作、有意忽略20世纪上半期在反帝反封建革命烈火燃烧的土地上所生成的时代美学主潮,从而遮蔽了曹禺剧作原本具有的启蒙文化与政治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有的文学史家把《原野》看作是曹禺戏剧艺术创作中的败笔(参见田本相《曹禺剧作论》);当作是曹禺创作道路上的曲折(参见辛宪锡《曹禺的戏剧艺术》)。美国威士康辛大学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副教授刘绍铭,1966年撰写博士论文《曹禺论》时,运用法国派早期的输入性影响研究法分解曹禺剧作,认为《原野》受奥尼尔《钟斯皇帝》  相似文献   

16.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话剧史上一部杰出的剧作。在创作思想上,曹禺接受了某些外国剧作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他是十分推崇的,他曾经说过:“我从事戏剧创作工作已经数十年了,我开始对戏剧创作产生的情趣、感情,应该说是受了易卜生不小的影响。中学时代,我就读遍了易卜生的剧作,我为他的剧作的严谨的结构、朴素而凝炼的语言,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税利的疑问所吸引。”①如何理解这种影响,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话剧,作为一种新的戏剧形式,从外来移入到在民族文化中扎根,成…  相似文献   

17.
曹禺剧作中,不但主要人物有着难以简单用"好""坏"来判断的性格,即使是出场不多,只有几句台词的次要人物也性格复杂,难以一句定论。他们对剧情的展示、结构的承启、人物的烘托有独特的作用,其特殊的艺术价值是主要人物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8.
鲁大海悲剧地位论陈留生,贡献鲁大海形象的意蕴十分明确,可以说是曹禺早期剧作人物画廊中最单纯、最明了的一位了。人们往往从一个工人起义领袖视域来礼赞他,把他当作一位反抗最果敢的勇士来评析。关于他在剧作中的地位以下概述极具代表性:“鲁大海是时代亮色的化身,...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话剧的里程碑,曹禺经典剧作凭借丰厚的思想容量和超拔的技术优势让人望尘莫及.细读曹禺的经典话剧,无论难以确定的主题剧本以及价值指向,还是戏剧形象、意象的设置,以及情感氛围的营造都凸显出明晰的张力特征,也正是这种张力特质结构了曹禺这个旷世奇才的经典话剧文本,并成就了其话剧的经典魅力.  相似文献   

20.
曹禺剧作富有浓郁的诗意 ,同时 ,随着其创作过程的持续 ,其剧作的诗意也处于流变之中。本文拟从曹禺创作中的理想世界、艺术氛围、戏剧意象、情感基调等几个方面去捕捉其诗意流变的轨迹及走向 ,以便从整体上更全面具体地理解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及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