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基层干部作为国家管理层级的最底层群体,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其素质优劣、作风好坏、落实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关系群众福祉。在干部集中换届之际,如何科学合理地选用好不同类别的干部并为之提供权益保障,值得深入研究。一、基层干部选用应德才并举,当德才相悖时要突  相似文献   

2.
正基层干部是直接面对群众、承担基层基础工作的群体,其工作状态、能力素质、心理健康状况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近年,干部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中国人力资源网发布的中国"工作倦怠指数"调查显示,在所有受调查职业中,公务员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群体之一。2011年,中纪委、中组部联合下发《关于关心干部心理健康提高干部心理素质的意见》,浙江省委办公厅也于2015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国家,与老百姓见面最多、接触最广、交往最深的是广大基层干部.基层干部是否存在"官威"作风,不仅直接影响着党和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血肉联系,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力度,而且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成效.计划经济条件下所形成的"特权思想"和"官僚作风"正是"官威"现象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经济体制转轨后,个别基层干部中存在的这种"官威"症仍未痊愈:冷漠对待上门办事的群众,粗暴接待百姓信访,简单处理居民拆迁,消极落实利民政策,疏于关心群众冷暖,缺乏深入基层调研的精神,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等等.这类基层干部虽为数较少,但其产生的负效应不可低估,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和政府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江苏、浙江、江西和四川为代表的各地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不断创新,如定期开展民调,把干部的评价权交给群众,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等等,干部考核正逐步从"官评官"走向"民评官"。上海部分地区在基层社区干部考核中,也在试点采纳"民评官"考核法,让广大民众"零距离"检验基层干部的工作成效,居委干部的工作怎么样,百姓说了算。"春江水暖鸭先知",关注并完善基层干部"民评官"考核机制,对改善党群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正>"地板干部"是对一些基层干部的称谓。因基层干部升职空间狭窄,大多只能长期在基层工作,就像在地板上原地踏步,故被戏称为"地板干部"。"投身乡镇英勇无畏,工作生活极其琐碎,各种检查屁股紧追,日不能息夜不能寐,身在其中方知其味……"这首出自基层干部之手的"打油诗"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地板干部"的生活状态。基层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主体,是直接与公众打交道的群体,但由于各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正到基层调研,有一些干部暮气沉沉、愁眉不展。他们掰着手指,数来数去的都是难题:上项目难、转型升级难、环境治理难、征地难、拆迁难、筹资难、扶贫难……一句话:干什么都难。因为被困难问题绊住,他们伸展不开手脚,终日碌碌无为。但有一些干部朝气蓬勃、干劲十足。他们被群众称为"有办法的干部"。比如,信访问题被称为"老大难"。但是,一位在当地化解信访难题颇有成绩的基层优秀干部却深有感触地说,信访问题绝大多数都有"解"。当  相似文献   

7.
选派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丰富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验、增强机关干部服务群众本领的一项重要举措。但由于一些下派干部思想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服务意识淡薄,不愿、不会或不想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致  相似文献   

8.
正选派年轻干部到县乡"墩苗",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结构、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优化干部成长路径、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战略举措。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县乡处于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是年轻干部了解基层实际、向广大群众学习的最好课堂,也是磨炼作风、提高素质的大考场。选派年轻干部到县乡"墩苗",就是要让大家在基层"吃劲"岗位上,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面对矛盾困难,进一步增加对国情民意的了解,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驾  相似文献   

9.
正"郡县治,天下安",区县基层干部担负着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他们队伍庞大,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基石。他们处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前沿阵地,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上不去,下不来",逐渐产生了焦虑情绪,如果不及时做好自我调适,不但不能顺利跨过晋升焦虑这道坎,而且可能导致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需要寻找合理的调适方法,尽快摆脱焦虑情绪,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工作和生活,担负起带领群众全面建成小康  相似文献   

10.
基层干部"失语症"有损党和政府形象,不利于人民利益实现。造成基层干部"失语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组织内部来说,政府性质与政治环境、上级领导的工作作风、维系与考虑同事关系、基层干部的个人选择等都是重要原因;从组织外部来说,组织内部压力的溢出效应、互联网对基层干部的压力传导、基层干部语言应对能力不足也造成了这一问题。治理基层干部"失语症",应构建绩效导向的基层干部选任与考核机制,划清基层干部政治纪律要求的边界,提升基层干部应对危机的语言能力,完善基层干部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当前,要是有人问起什么工作最难时,我相信大多数的基层干部会说:信访工作第一难。我是一名乡党委干部,我也认为信访工作难。为什么难?首先,信访工作面对的信访人员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其次,信访人反映的诉求多样。第三,一些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棘手,反映的许多问题超出职权范围,无法解决。许多干部一听说有上访的就头痛,有的看见上访群众就躲着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共湖南衡阳市委书记张文雄在衡山部分乡镇调研时提出,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不能像"葫芦掉进井里",转一圈,露个面;要像"秤砣掉进井里",沉到底,深入群众中去,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该语朴实无华却振聋发聩,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真谛.基层干部要在工作中做"秤砣"式干部,笔者认为重点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言行"任性",原因是其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甚至有的基层干部错误地认为,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低,做群众工作,跟他们讲道理不如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用。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个别党员干部遵守党纪和党规不到位,权力缺乏约束。粗暴的话语,不端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权力观的扭曲、不良作风的滋长。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社会发展和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由此引发心理困惑或精神不适,并伴随着认知、人格等方面适应不良的行为特征。基层干部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调适能力对提高执政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一、基层干部常见的心理压力表现据人社部资料显示,我国公务员队伍中90%是科级以下干部,60%以上在基层工作。在当前社会转型期,面对来自工作、生活、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不少基层干部产生了心理问题,情绪危机日益突显,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沟通百姓、了解民情和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信访干部要调好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酸。面对委屈辛酸,信访干部要勇敢面对,积极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式,把委屈和辛酸当成考验和挑  相似文献   

16.
<正>"为官不为"必须坚决治理,关键是实事求是,辨证论治。近年,一些地方从关心干部入手,采取措施惩治诬告行为,对匡正祛邪、保护担当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基层更常见、更复杂的是真伪相间的"恶告状"。因此,用好用足执纪监督"第一种形态",解除基层干部的"告状之忧",把严格管理与热情关心有机统一,也就更具普遍意义。在一些地方,告状已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头疼事,  相似文献   

17.
龚新民 《领导科学》2003,(17):22-23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在新形势下,做好接待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尤为重要。如何统筹兼顾、正确引导、切实处理好群众集体上访工作呢?笔者从实践中体会到,关键是要“治本”。抓源头,变扬汤止沸为釜底抽薪群众集体上访,其原因大致有三方面:一是群众利益受到损害。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欠周密,超越群众经济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或不按政策和规定操作,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利益。二是干部作风存在问题。一些基层干部工作飘浮、行为不廉、方法简单、办事不公,从而激起众怒。三是群众存在一些错误认识。一些群众…  相似文献   

18.
<正>村干部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枣阳市一些乡镇发展迅猛,村"两委"干部的组成也呈现出多元化结构,一部分农村干部正在由兼职、半兼职向职业化过渡。这虽然有利于解决基层干部队伍后继乏人、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  相似文献   

19.
正干部队伍是国家机器运转和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是改革和创业的先锋群体。广大基层干部在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基层稳定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敬业态度、工作状态、工作效能等直接关系到政府的服务效能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正常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干部,要正确认识自身,立足岗位实际,逐步走向专业化,有效提升工作效能。这是干部激发自身干事创业动力、保持工作激情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了解基层干部的工作态度与工作行为的关系,对帮助其提升心理能量、焕发工作热情、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具有重要意义。对1619位基层干部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非党员干部,党员干部的工作认同更强,对工作任务的应对风格也更积极;编制外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应对工作任务的风格,比其他编制类型的基层干部以及编制外非党员干部都更积极;工作认同强的基层干部,创新倾向更明显,保守倾向更弱;事业编制的基层干部中,工作认同对创新型应对风格的预测作用在党员群体中尤为明显。由此可见,强化工作认同对基层干部提升心理能量、焕发工作热情、更好服务群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