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春兰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118-119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孔门师徒之间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学高为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行为世范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起点,师生情升华为友情和亲情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今天,我们在构建和谐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孔门的这段师徒关系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对160名初中生的师生课外交往状况问卷调查表明,在师生课外交往行为和态度方面:普通中学学生较省级示范中学学生积极;男生较女生积极;女班主任班学生较男班主任班学生积极;优秀班主任班学生较一般班主任班学生积极。因此,应对初中生在交往方面进行有效的辅导,给予消极、中立者以高度的关注与合理的调适、引导,并提倡"用心、结友","平等、民主","互动、和谐"的教学管理风格(方法)。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高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关系.随着“80后”青年教师成为教学第一线的生力军,以及“90后”学生时代的到来,深入研究两代人之间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显得越来越重要.阐述了“80后”青年教师的优势与不足,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从课堂、日常和网络三个方面对高校青年师生间和谐关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交往行为理论,建构了以真实性、正当性及真诚性为核心的师生交往评价体系,并据此进行课例分析和文献分析,明确了当前师生交往失效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固有的主导地位,即教师常常作为师生交往的言语者。失效的师生交往,正是源于教师漠视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正当秩序,忽视学生世界的客观知识基础以及教师对自身主观世界经验的表达失真。为调和成年人世界和未成年人世界的对立,实现有效的师生交往,对哈贝马斯"有效交往"的概念进行本土化改造,提出"和合故能谐"的观点,并以此重构当代教师的师生交往观。 相似文献
5.
王卫丽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4):146-148
顶岗支教实习是高校实习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而高师生在实习中建立的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系到教育实习的效果、关系到顶岗支教实习方式的延续。目前顶岗支教实习中所建立的师生关系不容乐观,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不但需要社会、高校、中小学校、学生的支持和配合,更重要的是高师生要更新教师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用爱、理解和尊重来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师生道德审美的和谐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媚林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
高校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注入审美要素,强调道德的美学品格,通过持之以恒的师生和谐互动,发掘道德之美,在学生中形成以德为美、以德为荣的良好道德氛围.高校师生道德审美和谐互动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作用.高校师生道德审美和谐互动应该坚持道德为主、审美为辅;双向互动、相与促进;自主、和谐、发展;以情感人、以境动人;道德熏陶、艺术感染;审美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统一的基本原则.实现高校师生道德审美和谐互动的途径有如下几点:更新教育理念,注重环境建设,发掘教师之美,贴近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7.
李洁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2):90-94
新时期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元化,致使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角色不断转变,师生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多样。新形势下基于研究生师生关系的新变化,针对二者间和谐关系构建问题,观现状、识内涵、提对策,将有利于推进我国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8.
胡宁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4(3):52-56
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隐志"章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论者甚多.此章可以说是《孔子诗论》的总纲,原文应释读为:"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乐亡隐情""文亡隐意"统一于"诗亡隐志".诗是乐文一体的,情感表达主要靠乐曲,而意旨表达主要靠文辞.孔子论诗,乐文兼顾,情意并重,可以从诗类评论与诗篇评论两个层面得到验证."诗亡隐志"章是孔子《诗》学观的最高概括,对理解孔门《诗》教乃至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贺粤湘;卢建军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Z1):167-169
和谐班级追求的是一种民主公平、文明有序、团结友爱、充满活力、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因此,班主任要根据新的教育形势,构建和谐的育人体系,营造和谐的的育人氛围,让每个学生在和谐班集体的环境下自觉地主动地接受教育,享受精神关怀的洗礼,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自主管理,最终完成个人的良好的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的一种。师生关系的相处是道德教育的一种体现,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关键。正因为师生关系的这种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我国的学校道德应重视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曲义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111-115
库伯是第一位在自己的作品中关注资源保护的美国小说家,其代表作《拓荒者》描述了定居者对荒原的改造和文明内在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从生态的角度解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殖民者肆意浪费资源的行径以及典型人物的塑造,进而揭示作家希冀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共生共存的生态和谐观,有助于人们理性地思考现代社会发展的代价,自觉地构建自然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的持续和谐。 相似文献
12.
时代背景与受教育者的变化,使师生关系设置必然要在遵循时代潮流中进行重新考量。以“和谐共生”理念为核心的生态学理论的提出准确把握了这一时代的脉搏,文章从师生关系出发借鉴生态学理论与研究方法来研究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大胆尝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有,互利共生性、互相尊重性、开放性。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构建“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要,互相理解、走进彼此的生活、注重公平民主。 相似文献
13.
黎宇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4(10):68-71
交往既是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的目的,师生交往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的师生交往关系不仅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而且是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生命意义的具体体现.但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客观地存在着一定阻隔,对此进行深层次剖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消除交往阻隔现象,对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金爱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9,(6):132-133
交往德育论是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依据构建的新的德育论,本文立足于交往德育论的角度,概括论述了交往德育论的概念,实质,重点阐述交往德育论中“交往”对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导师育人功能的提升所具有的现实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共同体是教育性与伦理性价值并存的综合体。虽然师生人际、己群、群际伦理正面临紧张、失衡、冲突等困境,但不能否认其所蕴含的丰富伦理价值,包括人际交往的关心共识,己群互动的公正追求,群际关系的认同要求。同时,为进一步促进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回归,需要从伦理的角度出发,深化伦理理念,增强师生共同体的伦理意识;强化伦理责任,促进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发展;提高伦理能力,凝聚师生共同体的伦理力量。 相似文献
16.
康化椿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8(2):110-113
交往问题是普遍关注的新视点。师生交往是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成功的德育教学离不开师生交往 ,正确的师生交往将进一步促进德育教学。正确师生交往的含义是多层面的。正确的师生交往应当遵循多重交换的原则 ,应当调动课堂内外相互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尚卫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2):335-337
师生交往是教育研究和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 ,师生交往仍存在“人”和“文”的缺失 ,笔者认为师生交往中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交往中彼此对主体地位的尊重、对真善美的传递。 相似文献
18.
谢合军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2)
传统的师生关系奉行师重生轻的理念,它具有极其浓厚的传统道德文化内涵,传统道德与国家政策一起维系着这一教育传统的延续.随着社会逐步发展、民主法制观念的深入,高校师生关系在法制化成为时代主流的背景下,传统的师生关系正在转型.如何针对现实情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中构建和谐的高校师生关系是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必须确立师生平等思想,从转变现念出发,从法律的角度全面推进和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莫过于“人的失落”。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出现“人的失落”,可以说是教育的失效。影响高等教育效果的原因较多,师生交往的无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导致大学师生无效交往的根源主要在于大学教育价值取向的偏狭、教育制度的制约以及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世清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3):80-83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正成为师生互动交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交往的过程中一种同质的态度体验,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激励、创新与整合功能.本文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学校教育情境中师生情感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基本对策和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