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我阅读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黄苇町同志著的《苏共亡党十年祭》这本书。1991年8月24日,是原苏共亡党、失去政权的日子。该书以史为镜,通过对苏共历史悲剧的剖析和反思,提出了苏共崩溃首先是信念崩溃、苏共因失民心而失天下、国家变色从权力变质开始、腐败能亡党亡国等发人深省的观点,作者从一个有着1500万名党员的苏联共产党稀里糊涂地被解散、被亡党的事实,谆谆告诫广大共产党员“不要忘记你是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执政党,现有6000多万党员。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以一个人来比喻,我们党好比一个人的身躯,每个党员好比躯体内的细胞,每个细胞都能正常、健康、有序地活动,这个人就能生龙活  相似文献   

2.
权力结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政党制度安排的基本问题,是党和国家的顶层领导制度和组织制度。苏共执政74年间,斯大林及其后的苏共党人抛弃了列宁晚年关于权力结构的顶层设计原则和改革实践,创制并固化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高度重合的"议行监合一"权力结构模式。这一权力结构模式是一种"权力过分集中"的战时权力结构,是一种压制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集权领导制度,是一种导致治理能力层层弱化的组织制度,是一种无法保障党的纯洁性的同体监督体制,因而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等级授职制选人用人、权力无法监督制衡、权力垄断腐败并溃败等制度缺陷,最终无人也无能替"天下"负责。  相似文献   

3.
2011年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2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可谓正当其时.本文主要对<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的选题、方法和重点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认为这是一部导向正确的学术力作.也是一部创新之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决策参考价值.该成果的出版,为我们总结经验、居安思危、拒腐防变,提出了一面历史的明镜.  相似文献   

4.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苏共亡党亡国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根本点是执政的苏共在其执政后期逐渐背叛了苏联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为苏联人民所抛弃.一言以蔽之,苏共瓦解、苏联崩溃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心的流失.  相似文献   

5.
苏共亡党亡国亡制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苏共执政能力出现了致命的蜕变:执政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苏共的执政迷失了正确的航向;急于求成、不切实际的经济建设纲领,恶化了苏联的经济,大大弱化了苏共驾驭社会发展的能力;党的建设无序又无为,一个原本集中统一的执政党演变为思想混乱、组织分裂、毫无战斗力的乱哄哄的“俱乐部”。执政能力的衰减和衰竭,使苏共最终完全丧失了领导国家和社会的本钱与资格。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共产党经历了一个由早期注重加强党内权力监督,到后来党内监督制度不断弱化乃至于形同虚设的嬗变过程.党内监督机制缺失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首先,干部任用失去了监察;其次,领袖专断司空见惯;第三,个人崇拜蔚然成风;最后,官僚特权阶层逐步形成.认真总结这些导致苏联亡党解体的深刻教训,对于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与水平,具有重大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创建的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是苏共保持坚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斯大林破坏了党内民主,实行个人专断,严重伤害了党的机体,使民主集中制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赫鲁晓夫虽然纠正了斯大林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的错误,却无法改变过分集中的斯大林体制。勃列日涅夫及其继任者固步自封,使民主集中制凝固化。戈尔巴乔夫用西方政党的民主制代替了民主集中制,是苏共亡党的直接原因之一。固守过分集中的民主集中制,或者完全否定、抛弃民主集中制,就是苏共亡党的最惨痛教训。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苏共亡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沉痛教训,进一步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及当代价值,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以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主导性。  相似文献   

9.
论苏共的意识形态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共是借助于意识形态而夺取政权的,在它执政过程中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借助于意识形态,以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意识形态对苏共执政合法性的产生和维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证明是有其限度的。同时,苏共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具有刚性特征,这对苏联的政治生活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不利于苏共执政合法性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多 ,但其决定的关键因素 ,则是苏共自身建设存着严重问题 ,表现在苏共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及作风等方面。思想路线上的教条主义倾向 ,导致政治路线、决策上的偏差 ;组织路线上“左”“右”两极倾向以及官僚主义、腐败作风的影响 ,都使党组织的战斗力被削弱 ,从而失去执政党的领导地位。其历史教训是深刻的、沉痛的。研究该问题 ,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韩月香 《兰州学刊》2006,1(5):96-99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社会的大事,也是需人类共同面对的大问题,中国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表现出特殊的关注与关心,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何总结苏共建党的经验教训,却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乃至世界未来的大事情。本文指出,苏共或苏联的主要经验教训就是不重视制度建设问题,致使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漏洞很大,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2.
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在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以及对他的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苏共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出发点。这次大会也推动了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深入思考,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由1956年前的全面肯定转向深入反思。苏共二十大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揭示得最系统、最完备的时期,这与苏共二十大的背景有关,但毛泽东在反思中又维护了这一模式。由于毛泽东对苏联模式与苏共有不同的看法,这次大会不仅成为中苏分歧的起点,而且在20世纪60年代初,引发了中苏之间的一场大论战。  相似文献   

13.
战略管理能力决定国家命运。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领导人在战略管理上犯下许多致命错误。首先,在对环境分析上,苏共领导人理想主义色彩浓厚,抹杀了阶级斗争的存在,看到了苏联当时存在的问题却没有抓住要害。其次,在战略选择上,舍本逐末,重政治轻经济,销蚀了苏共执政根基。最后,用人不当及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建设成为有效战略实施的桎梏。战略管理上的致命错误为苏共亡党亡国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14.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何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社会主义失败的根源在于政治体制问题。苏共过分重视民主的实际内容而忽视了民主的程序和形式。实践证明,没有程序和形式保障的民主发生了异化,背离了其初衷,民众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国家的侵犯。苏共始终作为人民的代理人管理着国家的一切,干部由党的组织部门挑选和层层任命,人民既无权选举他们,也无权监督他们,导致人民与政权长期分离。在没有民众的监督与制约下,苏共无法抵制权力的腐蚀作用,蜕变成为自身谋利益的党,干部特权制和权力私有化现象严重。苏共的执政理念也存在偏差,强国目标始终高于富民,对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忠诚始终强于对民众利益的忠诚。正因为人民无权对国家的发展施加影响,所以他们也不珍惜这样的国家,最后冷漠地注视着苏共失去政权,国家走向解体。  相似文献   

15.
戈尔巴乔夫在苏共二十七大的政治报告中,以大量的篇幅论述了苏联加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加速发展战略”)问题,并指出“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苏联所有问题的关键”。它对苏联未来的命运,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苏联何以要在今天提出“加速发展战略”呢?它的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到本世纪末实现的可能性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苏共“超阶段”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范畴内的问题而是俄国、苏联在进行国家角色定位中产生的问题。苏共犯“超阶段”错误的原因不是它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解有误和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处理不当,而是在于它对俄国、苏联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尤其是在它与西方关系上定位不当。我们在探究苏共“超阶段”问题时,必须注意挖掘意识形态话语背后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7.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构建中国特色权力制约机制,是防止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的治本之策,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客观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在构建中国特色权力制约机制过程中,应遵循民主正义、合法法治、适合国情、分工制约等原则,着力解决好人大对"一府两院"的制约监督、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的党际制约、执政党内部的权力制约、行政机关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权力配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共瓦解并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灭亡的历史事件是沉痛的,教训也是极其深刻的。从苏共党建体制的特点总结苏共瓦解的教训,对于深入探讨现实中党的建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苏共在二、三十年代,由于险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建立了高  相似文献   

19.
苏共的蜕化变质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逐步蜕化变质.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并从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中汲取教训.  相似文献   

20.
苏联共产党在其执政的几十年里,没有解决好执政为民的问题,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不能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终失去了社会主义江山的教训深刻。中国共产党正是总结了苏共失败的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