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高职职业道德教育滞后于社会发展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抽象泛化,与企业需求、学生需要相脱节,偏重规范知识传授,疏于道德能力训练等弊端。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有利契机。顶岗实习是学生应用专业技能从事职业的模拟,是学生完善自我适应社会的演炼。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应把握这个有利机会,以培养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协作素质和规则意识为主要内容,在完善学生自我人格的同时培养职业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2.
“工匠精神”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重要体现,亦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技艺追求,承载着专注与严谨的“工匠精神”则是推动技术与工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必然要立足于时代前沿,在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同时,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课程体系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本文以高校思政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探析“工匠精神”在高校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价值,并给出科学的教育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侧重于底线教育还是美德教育,法律职业教育从业者往往对此持不同见解.法律职业道德的底线教育是指传授道德规范,对于受教育者的价值,体现在其从"不知"到"知"的跨越;美德教育属于超越性教育,旨在塑造法律人格,培养职业自觉,对于个体的价值,体现在其从"知"到"信"的提升.而培养"法律人格",是法律职业伦理体系的根本目标所在.因此,高校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应以美德教育为指向,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探索能够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和实践环节的新型教学方法,完成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双重教育目标,为国家法治队伍输送德才兼备的从业者.  相似文献   

4.
在世界各国积极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时期,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再度回归,并被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何为工匠精神,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以自我决定理论为视角界定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将工匠精神定义为是在职业过程中产生的自觉行为,并以精湛的技艺为基础,在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中实现职业责任和价值;从能力水平、行为态度、价值取向3个方面厘清工匠精神内涵的3个核心维度:精湛技艺、精益求精、职业意义,并遵循严格的量表开发流程,开发了包含15个条目的工匠精神测量量表。在解决了有效测量工匠精神问题的基础上,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角度提出了以激发员工内在动机为目的的工匠精神培育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内容包括职业信念规范、职业态度规范、职业技能规范和职业品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职业道德教育,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以培养和强化职业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在先秦,“儒”有教官、教师之义,但此义为《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等辞书所失收,故今为之补。先秦时期,在诸侯国中传授专业知识、专门技艺的人被称为“儒”。《周礼·天官·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三曰师,以贤得民;四曰儒,以道得民。”郑玄注:“师,诸侯师氏有德行以教民者;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德行”,指《周礼》中的“三德三行”(详后),属于道德行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艺。可见,师与儒都是教师,所不同的是,“师”是负责道德品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盲目性,职业道德教育与企业、行业联系匮乏等是目前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主要问题。而职业道德教育在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择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改善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就应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创新职业德育教育方法与内容,密切联系职业活动。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是对培养"工匠精神"的落实,也能更好地促进院校自身发展更上一个台阶。农垦集团办学的职业院校应充分挖掘农垦精神的内涵,研究农垦精神与职业道德教育的契合性,结合新时期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把农垦精神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将农垦精神融入职业道德主课堂教育、延伸课外拓展感知和开发实习实践空间,在以农垦精神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上取得了实效,为创新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点决定了政治理论课程必须突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的道德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政治理论各门课程教学之中。着力培养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情意结合,以情激意,以意调情,则是通过政治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无论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还是从匠人个体的维度,工匠精神都体现出工匠对技术和基本职业道德、技巧、信念的层递追求。随着洋务运动时期中国产业格局的形成,工匠和工匠精神开始了近代转型。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近代工匠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自强、精益求精、求是求实、开放创新。  相似文献   

11.
职业大学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必需的德才兼备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这样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过硬的职业知识技能,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就要求职业大学对学生既要实施职业知识技术教育,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笔者仅就这一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看法。职业大学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层次,它反映了职业义务与责任。自有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以来,职业道德就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对职业活动发生一定的作用。在今天社会主义社会中,强调对各种职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在职业活动中履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尤为重要。作为为四化建设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大学,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受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不仅对学生毕业后的职业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成长也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其德育除了具有和其它各类教育所共有的目标、内容、途径之外,其特色在于以就业为导向。本文针对高职德育教育的这一特点,认为可以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和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借助课文内容、课内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让学生既学知识又学做人,成为可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仅囿于职业道德维度考察师德,易导致师德的“片面化”“碎片化”“平庸化”和“形式化”,无益于高尚教师人格的养成,故需跳出职业道德的逼仄考察维度还原师德之真容。师德是社会或共同体对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道德要求和行为期待,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与教书育人职业紧密相关的个体德性—德行或群体性精神风尚的总和。它超越了一般职业道德,是一种先于职业道德而存在的特殊的角色道德。角色道德视域下师德逻辑地包含了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角色美德两个维度。教师职业道德与角色道德的统一性决定了师德建设既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也要加强教师角色美德培养。  相似文献   

14.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处理好基础知识传授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 ,是方剂学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谨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1 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使创新和传承有机交融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是教师 ,作为基础课的教师 ,自己首先要树立创新教育观念 ,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观念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上来。创新能力的培养 ,必须以继承为基础 ,有继承才可能有创新。教师在课堂上应把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主要配伍方法和常用方剂等基础知识认真地传授给学生 ,让…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高职"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真正将素质培养、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教育与课程教学本身有效对接,需要我们准确定位职业岗位,科学建立课程体系,不过度偏废理论,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意识培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积极引进人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职业学校是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摇篮,是工匠精神体现的重要基地。中职阶段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和传承弘扬“工匠精神”是我们当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之一。在职业教育阶段,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工匠精神,让职校学生领悟工匠精神的价值和意义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价值体系的塑造,更是打造我国职业技能强国,依托“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战略是我国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中职教育必须要将“工匠精神”贯穿于德育教育教学全过程,把“工匠精神”印在学生心中,优化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具备从事社会某一类职业或某种职业岗位必需的职业技能,又要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而种种职业道德都需要通过加强人文教育去培养。从文化与道德的关系来看:高层次的道德感主要依靠文化的积淀。民族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建构有着责无旁贷的社会担当。文化也是社会道德的构成和支撑杠杆。将中国文化引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德育教育课程体系亦为必然。铜仁职院创建了以马列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职业文化为核心的五元一体高职德育工作模式,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面对21世纪高校“两课”教学的新特点,两课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观念,具备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高尚的职业职业道德素质,博深的理论知识素质,精湛的教学技艺等方面的基本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与途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分阶段进行,其阶段性内容为:大一阶段以入学教育、专业教育、就业形势、职业意识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基础教育;大二、三阶段以职业兴趣测评、职业目标确定、计划拟订、职业实践、交际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要内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门教育与实践;大四阶段以择业就业观、求职技能、求职心理素质为主要内容,进行择业就业教育。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解剖自我、分析社会、加强准备、目标修正"等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途径建议;提出了"完善教育服务机制、开展职业辅导、建设专门队伍、健全职业实践体系、培养综合就业能力"等高校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途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工匠精神已被提升到国家层面,“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逐渐成为开展品质革命的重要助推力。现有研究主要从职业精神、道德伦理、组织文化和价值取向等4个基本视角对工匠精神进行界定,但存在着视角不够全面、层次较为单一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工匠精神研究及其相关实践开展需构建一个整合性的概念框架,即工匠精神包含品质追求、履职信念、职业承诺、能力素养、持续创新和传承关怀等6个维度,它们可从终极目标、业务技艺、职业态度和社会责任等4个方面系统地诠释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未来研究可以在该整合性框架的基础上开发相应的测量工具,进而探究工匠精神的影响前因、作用结果及其边界条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