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修辞是一种语言艺术,英语修辞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英语教学中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教学内容,英语转移修饰语是一个重要的修辞手段。本文讲解并分析英语转移修饰语的各种类型和用法,以及其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从汉语和英语不同的语言特征对这一修辞格进行对比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英语移就修饰语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容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7-70
移就修饰语作为一种独特的修辞手法,具有其特殊的艺术魅力,在英语中的运用颇为广泛。移就修饰语的语法结构虽然简单,但其语义内容及关系却相当复杂,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英语移就修饰语的语义关系﹑内容及其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英语中修饰语引起的歧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义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5):540-542
针对英语中修饰语常常引起歧义这一语言现象,采用语言学理论与语言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指出无论是在词汇上还是在结构上形容词性修饰语和副词性修饰语都可能引起潜在的歧义现象,分别讨论了这两种修饰语是如何在语句中产生歧义的,并探讨了歧义的排除方法。这一研究对语言的理解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奚欣华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学好一门语言 ,其基本功是把握好其语法的主要脉络。日语的连用修饰语便是学习日语的主要脉络之一。在学习运用连用修饰语时 ,需要了解其品词范围、活用形式以及与中国汉语的状语之间在含义和连接位置上的异同点。只有做到充分的了解 ,才能够运用自如 ,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5.
强制修饰语是"中"语境句的一种语言现象,在中动结构"NP+V+Adv"中,Adv为强制修饰语。从认知以及语用的视角对中动句和被动句中的强制修饰语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添加否定词、改变时态以及将中动词替换为具有削弱功能的动词的情形下,话语不满足会话信息要求,强制修饰语不可缺失,在添加重音以及添加情态动词的情形下强制修饰语可以缺失;在特定语境下,强制修饰语具备一定的语用交际功能,如劝告、建议、鼓励等。以上结果表明,中动句与被动句在语用功能上的差异,主要归因于二者句法结构的差异与表达事物状态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屈春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
从合作原则、数量象似性原则、表征经济原则、句法规约等视角考察宾语无修饰语的同源宾语构式在英语语言中的生存性,讨论同源宾语修饰语的多种语义功能,可得出结论:同源宾语构式在其宾语无修饰语时生存性极低,完全可以由简单、自然的主语+谓语构式替代;同源宾语构式中宾语的修饰语具有提供主语的认知信息、提示谓语的实施方式、提高宾语的语义价值、提调构式的语义重心等多种语义功能.同源宾语构式中的宾语修饰语是此构式在英语语言中赖以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乐记》是我国第一部音乐类专书。书中记录了瑟、钟、鼓、管、磬、籥、琴、箫、匏、笙、拊、相、雅、鞉、椌、楬、壎、箎、竽、鼙等20个乐器词。笔者从乐器词母语义场划分出两个二级子语义场:演奏伴奏语义场和八音语义场。其中,演奏语义场下又有三个三级义场,即吹奏语义场、打击语义场和拨弦语义场。 相似文献
8.
施真珍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3):63-65
从核心词的角度讨论《后汉书》中的"你"的早期形式,并比较"汝、尔、若、子、卿"在使用频率、句法功能和谦敬功能上的异同,可以看出其中的演变:"汝"字占较大优势,且这一时期新生的"卿"字使用得也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9.
关于连体修饰语中时态的确定,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日语学习者经常感到困惑的语法问题之一.影响连体修饰语时态确定的因素有哪些,选择连体修饰语时态的基准是什么,文章结合主句时态、从句谓语动词的性质、被修饰名词的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出对日语教学有参考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11.
12.
林黄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4(6):118-121
以Halliday的"共现趋势"为基础,分析翻译中同现词语在词语搭配、语境可变性、语义模糊性等问题上,对一词多义和一物多词这两种形式的多义词在词义选择上的制约与干扰。 相似文献
13.
马玉波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61-65
英语名词短语是语言表达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名词短语作为语言表达式的一个断面,它的中心语与其修饰语之间是中心信息与边缘信息的关系。修饰语的产生是人类在联想思维的作用下,根据中心信息,对相关信息进行不同程度激活的结果,激活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修饰语所处的位置。随着认知方式的变化,前置修饰语和后置修饰语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相似文献
14.
青是汉语中一个独有的颜色词。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色彩意义,而且具有丰富的国俗语义。翻译青时,译者应首先根据具体语境确定它的色彩意义或国俗语义,然后在译文中正确将之予以再现。 相似文献
15.
转类修饰语是一种看似矛盾 ,实则巧妙搭配的特殊修辞法。掌握这种修辞法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欣赏英美原著。从它的结构形式、语义内容和语义关系出发 ,探讨它的翻译方法 (直接法、还原法和词义引申法 )以及修辞效果 ,可使读者对转类修饰语有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论语〉中"色"的统计分析及辞书中对"色"字义项的解析,探究先秦时期"色"的常用意义和基本意义,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色"的词义发展系统.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知觉抽象色彩词的下位范畴,就学界已有的对知觉抽象色彩词所作的范畴划分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知觉抽象色彩词仅包括景状抽象色彩词,而"情貌抽象色彩词"要被排除到"知觉抽象色彩词"甚至是"色彩词"之外. 相似文献
17.
从《儒林外史》的翻译谈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4):127-130
文化负载词是指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组和习语。由于中西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本文通过对《儒林外史》的翻译的探讨,总结出其规律性翻译途径:即采用语义翻译+解释,交际翻译,交际翻译+脚注,源语词汇的义素拆分以及意象的转换等方法来实现跨文化翻译的最佳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上和学术界一直有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却很少能找到一篇关于含缘分的文化负载词的专门研究。文章主要运用了彼得·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以及语义场理论来研究缘分及其变体在跨文化视角下的翻译,通过分析总结,寻找出两种关于该词及其变体的新译法,它们分别为:词汇空缺填补法和省略法。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通过比较名词和量词的修饰语发现:南部侗语的量词不能作修饰语,只能是中心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