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中韩两国的民间风俗节日中,都有“端午节”。从内容与形式来看,二者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即是各具民族性与地域性。但是,二者的关联性也是非常清楚的。从风行的时代范围来说,中国式的端午节较早,而韩国式的端午节较迟。从活动内容来说,韩国式的端午节仍有许多方面是延续了中国式端午节的实质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中韩两国都有相同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比较两国的端午习俗,不难发现二者在起源、习俗以及文化内涵、举行目的、保护与传承方式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4.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俗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明清时期荆楚和北方地区的端午节俗为考察对象,从驱毒辟邪习俗、娱乐休闲活动、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的时间等四个方面对两地端午节俗之异同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岁时民俗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中国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均为中国上古端午祭的现代传承.端午节即端午祭,祭祀是端午节的本意.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大于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日举办的各种节俗活动,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并有官方与民间的等级区别.现今韩国江陵端午祭由"儒教式祭仪"和"巫俗祭仪"两部分组成,实即相当于官方与民间的祭祀活动.自上古时期至今,在端午这一天祭祀以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在中国和韩国都未有任何改变.几乎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所有细节,都可以在中国端午节俗活动中找到具体的、同一性质的对应.  相似文献   

6.
端午节是与春节、中秋节并称的中华民族三大传统节日,也是炎黄子孙情感认同的—个时间点.现在人们所知道的端午节,一般都认为是与纪念屈原密不可分.其实,早在屈原之前,端午的雏形就已经存在.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有两类最基本的说法,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俗主要源自先民避疫祈福的心理诉求,如夏至说、辟邪说、龙图腾祭祀说、祭天祈年说等.另一类起源说认为端午节源自对所敬仰的历史人物的纪念,如纪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陈临、勾践等.但自秦汉以后,端午以“纪念屈原说”由沅湘渐传至全国,并相沿至今.避疫和纪念也一直成为后世端午节并行的两大主题,两千多年来传承不衰.无论是避疫祈福之说,还是人物纪念之说,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求安祈福的价值取向、孝亲尊祖的报本观念和忠君节义的爱国情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旨趣.  相似文献   

7.
老北京人将端午节称为"五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三节".您可不要小瞧五月节,在我们这些老北京人心中,这可是"大节". 端午节时,南方人讲究“龙舟竞渡”,而明清两代的老北京人则讲究“ 熙游避灾” 。  相似文献   

8.
论端午节习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起源很早。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端午节习俗形成和完善的重要时期,端午节的习俗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一系列的转变。本文就此研讨,并简析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节日庆祝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0.
"五月五,过端午"。咱们大伙儿过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一种民族文化。然而,借着端午节,我也同样思念我的两位亲人——姥姥和奶奶。小时候,我是在姥姥家长大的。姥姥有一双巧手,每年过端午节前,姥姥会先用纸壳叠出小巧的粽子,再用各种颜色的美丽丝  相似文献   

11.
端午节吃粽子和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一样,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节日食俗。端午节吃粽子这个风俗来源有许多不同说法,最普遍的说法是为了纪念五月五日投汩罗江而死的战国时爱国诗人屈原。过去,我以为端午节吃粽子是汉族的"专利"。其实,我国少数民族别说在端午节,即便在平时也有吃粽子的习俗。  相似文献   

12.
中日端午民俗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各地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国的端午节习俗于唐朝传入日本民间并流行至今,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蒿;洗菖蒲浴;供奉粽子和柏饼;悬挂"鲤鱼旗";等等.端午节在日本传承的过程中发生了流变,先后演变为男儿节、儿童节,节日庆祝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日本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高度重视与保护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3.
侯景娟 《老友》2010,(6):17-17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端午也称端五、端阳。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  相似文献   

14.
端午话养生     
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节日。古人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15.
端午节习俗的边缘化和我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是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并发挥着特殊的民俗功能。然而,现今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文化却在慢慢衰落甚至消亡。端午节文化衰落是其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传承传统节日中优良的民俗文化,必须建立传统节日文化的保护机制,加强传统节庆文化的创新与开发。  相似文献   

16.
端午节是中华各地最主要的传统岁时节日之一,对端午节俗历史性的考察由来已久。其成果多从社会学、民俗学及政治学功用出发,注重民俗事象的缘起与变迁,为今天的端午节俗文化生产力研究提供了充分的前提条件。对其经济意义的研究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文化生产力理论与端午节俗文化研究之间的结合,是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必然要求和必要尝试。  相似文献   

17.
漫论萧红     
一、萧红的生父 一九八二年九月呼兰县县志办公室发了一份材料,为《呼兰历史事例编年录》,在清宣统三年,即公元一九一一年这一年中,有这样一段记实性文字: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著名爱国女作家萧红(原名张乃莹)出生在呼兰城,其生父张选三当时是呼兰著名绅士,氏国时期曾任县教育局长。”  相似文献   

18.
粽子     
我时常想起今年的端午节。 端午节理所当然要吃粽子,但是,我今年 却吃出了与往年不同的味道。 照我家的惯例,粽子总是外婆给包。妈妈 虽然也会,但水平不够,更重要的是没时间。不 过,今年临近端午节时,外婆因糖尿病加重,住 进了医院。这下,我家端午节的粽子只有从超 市买了。  相似文献   

19.
追踪端午节的两个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吃粽子和赛龙舟发展渊源,对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以正本清源。屈原以自己的肉体悲剧书写了气势恢宏的士大夫爱国诗篇,祭祀屈原之死的文化意义是民族文化心理积淀。应该将自上而下政府推动型文化传承和自下而上的民间草根性文化认同有机结合,发挥两种机制双向功能,使民众自主加深对地方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只有适应转型、根植民众、强调认同,才能使民俗文化真正得以复兴。  相似文献   

20.
端午节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遵从自然律令与应对灾异的生活智慧,忧国恤民、舍身赴难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峻洁、刚正不阿的人格风范等主要精神。这些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与智慧,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值得珍视。端午节的文化保护有多种措施,如挖掘多种物质文化载体的文化意义,恢复传统民俗中的趣味性行为,以及旅游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把端午节设定为法定节日,可使端午节俗充分融入到当代人的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之中,使之成为当代生活的一种重要节日形式,从而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其节日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