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石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181-182
认知语言学是最近若干年来在我国获得快速发展的语言学分支,相关学者相继从多方面对它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笔者尝试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文化翻译教学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把握认知语言学的定义、翻译观;并结合文化翻译教学的相关注意事项,对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把握,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在文化翻译教学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337-339
本文从关联理论、认知模式理论、图式理论、运动事件框架等理论出发,回顾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运用。文中介绍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现状,分析了它对翻译研究的具体指导意义和研究前景,同时指出了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翻译研究的缺陷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分析了当前跨文化交际环境下的文化意象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局限性,前者只考虑源文化和作者因素,而后者只考虑目的语文化和读者因素,都有其片面性,不利于当前国际跨文化间的有效交流;以翻译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和谐性"为切入点,论述了翻译应该既有助于文化意象的传递又有助于目的语读者对文化意象的理解;提出了文化意象翻译的"融合策略",该策略主张译文应尽可能再现源语文化意象及其内涵,真正实现翻译的和谐性,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 相似文献
4.
于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80-84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王丹丹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入手,对这门学科的来源、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概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简述了认知语言学的文化模型理论,讨论了文化模型理论对翻译教学的意义;对翻译教学指导思想的制定有指导作用;对翻译现象及理论的讲解有辅助作用;对教师指导学生评价翻译理论和认识翻译学科的本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释认知翻译观,对"万方数据"和国内主要的十大外语类核心期刊中关于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试图对近十年来国内认知语言学和翻译研究进行阶段性总结,了解已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把握其研究现状与发展动向,从而为促进认知翻译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吴小芳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74-176
在翻译名词时,译者应力求在目的语中同时实现源语的概念内容和识解方式,如果两者不能兼顾,则舍弃源语的识解方式,采用与目的语一致的识解方式。据此,译者可采用传承性翻译策略、参照性翻译策略和传承参照结合法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8.
翻译批评是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纽带,是翻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以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和翻译观为基础探讨翻译批评的根本任务、指导原作和方法,提出了翻译批评操作的认知语言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董顺琪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05,(9):31-32,16
翻译的过程可以看做是认知的过程,意义的理解是基于认知心理的基础上的对原语的认知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原型理论和隐喻与经贸英语的翻译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运用原型理论对经贸文本进行了分析,强调在翻译中注意原语文本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词汇、语气和格式。隐喻是理解经贸文章的基础,经贸英语因其特殊性而使用隐喻结构,所以在翻译中要准确理解和体现原文的含义就要很好的理解原文中的词汇隐喻,力求达到原文和译文词汇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11.
易晗静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为译者主体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支持并认可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进行适度的叛逆性.由于重构的译文是基于译者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及译者对原文自我理解,因此重构的译文又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及开放性.本文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与译者的主体创造性相结合,对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下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探究,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过程及局限性,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语义学,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现在解释翻译现象时存在的不足之处启发我们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分析翻译过程.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指出:翻译具有体验性,多重互动性,创造性,语篇性,和谐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运用翻译的客观世界和认知世界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分析译本. 相似文献
13.
金妙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4)
西方兴起的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语言观,是从认知科学的角度研究语言的科学,对翻译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当代翻译研究将语言学作为研究的基础学科,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体验认知观出发阐释了翻译的主体性,以期为分析和描写翻译主体性这一十分关键的翻译研究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陈先贵 《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11(2)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关联理论对报刊文章标题翻译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文章论证了关联理论能够解释并指导新闻标题的翻译.文章强调了语境在报刊文章标题翻译中对于译者的重要意义.其中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尤其影响着标题译文的关联度和语境效果.为了在译文读者中实现最大关联和最佳语境,新闻译者往往对新闻标题进行灵活处理. 相似文献
15.
蒋华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1-53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翻译理论,对语篇翻译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也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入手,分析了语言认知和体验对语篇翻译的影响,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探讨了在语篇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6.
孟志刚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
尝试根据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拟构了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翻译是以对现实世界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为认知基础的,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言语篇所表达出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中映射转述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原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须兼顾作者、文本、读者三个要素,倡导和谐适切翻译. 相似文献
17.
Kecskes提出的"社会-认知语用视角"同时兼顾说话人和听话人两个中心,契合译者话语理解和话语产出的双重身份,而且它其中的文化取向是很明显的,因此得以在这一视角下建构新的翻译过程理论框架,进而深入探讨翻译中的文化翻译。无论是内文化交际还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翻译,都是源语作者、译者和译语读者之间激发、寻找和创建共有背景的过程,需避免由于交际的"自我中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个体化造成的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18.
论认知语言学视域下汉英语篇翻译连贯性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4-87
翻译涉及的两种语言反映了各自的现实世界与认知方式,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间认知世界差异造成了可译性限度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盲点。在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可将翻译语篇生成过程视为把原语语篇下心智连贯转化为具有相似心智连贯的译语语篇的过程。在汉译英生成英语译文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考虑汉英两种语言在语篇连贯性表征上的异同,预测分析目标英语读者解读译文时的认知世界知识,根据忠实性原则,实施相关的、一致的表征补偿,从而恰当建构基于原文连贯的译文语篇连贯性。 相似文献
19.
唐文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86-89
从20世纪80年代初认知语言学的诞生,到1990年国际认知语言学协会成立,再到本世纪十年来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广泛研究,表明了认知语言学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翻译,为我们展现了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理论的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综述了认知语言学理论与翻译研究这一课题在中国的研究状况,分析了其研究范围、相关课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识解解读:翻译中原文理解的认知语言学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坤学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1):73-79
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行为,即通过意义的语际转换而实现的交际活动。在以理解与表达为基本环节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是否契合原文作者的思想,对于意义的语际转换及交际目的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客观主义语言学影响下的原文理解方法的不足:译者基于文本本身即可获得对原文的理解。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论述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即语言表达的意义是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语言结构体现说话者对情景的识解/概念化方式,文章认为译者对原文的理解本质上应是译者对原文作者基于情景的识解的解读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