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我们的人生中,必须要结交两种人: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成语,意为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师亦友的朋友.良师益友,十载春秋,水木清华,人才辈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出自《论语·述而》《论语·季氏》.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师呢?《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论语》中有一段记载,一次卫国公孙朝问子贡,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的?  相似文献   

2.
<正> “智囊”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言:“樗里子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由此可见,“智囊”这个词最早可能是秦国人发明的。而秦国人素来有重视谋士的传统,这从李斯的千古名篇《谏逐客书》可以看出。正是秦国执政者本着“太山不让土壤,  相似文献   

3.
<正>《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战略思想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它仍然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战略思想产生着深刻影响,在古今中外的战略学界被奉为圭臬。修道保法思想,更是《孙子兵法》最珍贵的闪光点,是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的使用原则。《孙子兵法·计篇》曰:"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这里的"道、天、地、将、法"五事即孙子提出的道法规范体系。在此基础上,孙子曰:"善用兵者,修道而  相似文献   

4.
"强下属、弱领导"现象是当前一些单位和组织中逐渐出现的组织情形,具体表现为下属群体聚而成团逐渐孤立领导者、刺头下属时常质疑领导者个体权威、领导者决策部署难以得到绝对拥护、领导者自身立场受到强势下属摆弄。"强下属、弱领导"现象对于单位能力建设是极为不利的,其影响主要体现为消解领导个体权威导致内聚力缺失、导致个体势力抬头形成团体性派系、扰乱整体决策方向降低单位能力值。矫正这一问题,需要抓住领导个体、组织管理、驭人之策三个着力点:单位领导者要加强"内功修炼",筑牢组织基础;组织管理要善用"狮子搏兔",抓准员工中关键角色;驾驭下属要借鉴"田忌赛马",善于以弱克强。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一切有效的领导者都善于用“谋”,都讲“谋略”。《孙子兵法》主张“上兵伐谋”。认为“全国为上,破国次之”。是指用谋,完整地使敌国降服,即为上策;经过交战击破敌国,即次一等。“不战而屈人之兵者,善善者也。”指用谋不战而胜,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上上策。讲谋略,对当今世界和人类生活,大到治国平天下,小到为人处事,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付倩倩 《决策》2012,(10):42-44
科学决策事前要关注目的,事后要关注结果。不仅决策的制定要注意民意表达,决策的执行同样不能忽略民意表达。"策要放,决要收"《决策》:毛泽东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决策和用人是领导工作的两件大事,那么究竟什么是"决策"呢?刘峰:关于决策我想做以下几个区分。首先,决策的"策",实际上是出主意,即所谓的建言献策,当然这个出主意可以是领导自己出,也可以是别人帮着出,"策"是可以外包的;而"决"是选主意,选主意一定要留给决策者、领导者。也就是说,"策"是言,"决"是行,"策"是务虚,  相似文献   

7.
《孙子.计篇》中讲道:“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此为孙子的将帅“五德”之说,也是孙子对“将”应具备的素质的高度概括。此“五德”之说受到历代兵家的推崇。《十一家注孙子.王皙》指出:“五者相须,阙一不可。”汉代名相曹操赞道:“将宜五德备也。”《十一家注孙子.张预》说:“五德皆备,然后可以为在将。”也就是说,必须基本具备这五方面素质的人,才能担当将帅之大任。 孙武尚智,他把“智”列于五德之首。《十一家注孙子.王皙》解释说:“智者,先见而不惑,能谋虑,通权变也。”《孙子.谋攻篇》中指出:“上兵伐谋,其次…  相似文献   

8.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论述军事谋略的兵书,也是一部充满人生智慧和哲理的奇书,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从中汲取无穷营养.《孙子·形篇》中说:"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意思是说,善于用兵的人,没有智慧的名声,没有勇武的功绩.此语用来形容秘书工作,可谓贴切,指导意义很强. 一、无智名,无勇功,要求秘书有超前谋划、未雨绸缪之举  相似文献   

9.
<正>智囊在决策中有许多功能与作用。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智囊工作非常艰苦,而且很费脑力。我们必须充分地加以尊重。但是,在决策中智囊只能起辅助的作用,而不能越俎代庖。领导者必须用良好的判断力去作出决策,必须合理地正当地处理好与智囊的关系,这样才能保证决策不断完善。端正看法,扶助和依靠智囊虽然智囊团和思想库给各种组织决策带来很大的效益,但有时也并不一定就能起到特别的作用。一些领导者认为自己部门从事的决策大都是  相似文献   

10.
置之死地     
“善于带领军队的人,就像率然一样。”要了解孙子这句话,必先明白什么叫“率然”?若字典上有“率然”一辞,则其解释不外乎是动作快速、一下子到来之意。这一辞原本当副词用,但在孙子兵法书中,却首先将它变为名词使用。孙子说:“率然”者,是一  相似文献   

11.
訾其伦 《领导科学》2012,(23):53-54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十分重视人才,他把人才视为"国家之珍"、"社稷之佐"(《墨子·尚贤上》,下引《墨子》只注篇名),认为"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亲士》);把推崇、任用贤能之人视为为政之本,认为"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上》),主张"尚贤事能为政"(《尚贤上》).墨子在《尚贤》篇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人才选拔、使用及管理的策略和举措,在当时的人才思想中可谓独树一帜,对历代统治者选拔人才、治理国家有很大的启示,对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墨子的选人标准和原则 1.崇德尚才的选人标准 墨子在选人上坚持崇德尚才相统一的标准.墨子认为,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尚贤上》),即包括德行、能力和学问三个方面.三者中,墨子把德行视为首要的、根本的,"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修身》),建议统治者"列德而尚贤"(《尚贤上》).在墨子看来,其一,人才应该德行敦厚,怀兼爱之心,行仁义之事,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能"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中》).  相似文献   

12.
《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2月20日刊文“解密‘十一五’智囊团”,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智囊团的37名智囊名单,其中有10位两院院士,有17位经济学者,还有多位政策研究者,但无1位人文学者。这份智囊名单的确定,虽然具有相当的合理陛,但鉴于“十一五”规划强调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以名单中如果能有人文学者,也许具有更大的合理性。这份智囊名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目前存在的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即在参与国家发展和改革某些重大决策落实的思考和研究上,院士、经济学者和政策研究者掌握较多的话语权,而与院士、经济学者思考和研究方式不同并更注重人文关怀和人的发展的人文学者,以及与政策研究者思考和研究方式不同并更注重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学术研究者,相对而言掌握较少的话语权。联想到目前在国家发展和改革某些重大决策的思考和研究上,落实在口头上和文字上的空话套话和表面文章似乎不少,  相似文献   

13.
用师者王     
<正>春秋时期曾子有句名言:"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意思是说领导者任用才能超过自己的人,可以成就一番伟业;任用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取得不错的业绩;任用不学无术、唯唯诺诺之辈,那必定失败。"用师者王",确为事业成功之要。各级领导干部要以"用师者  相似文献   

14.
王子约 《领导文萃》2014,(24):79-81
正自中国经济改革伊始,政府财经决策的智囊们就在中南海的重大决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今天的财经智囊有何新特点呢?我们挑选了不同界别的6名人士作为代表,试图梳理中南海重要智囊的形成脉络。他们分别是:刘鹤、陈锡文、林毅夫、刘世锦、李扬、蔡昉。"副部级以上"学者虽然在学术和个人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高级智囊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特点。即他们分别在中央、政府、重要官方科研机构、重点学术机构担任主要职务。以前述6名人士为例,刘鹤现任中央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的《计篇》中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意思就是说:军事将领在作战前必须首先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加以比较和谋算,以求得对敌我双方真实情况的了解,这样战争的胜负结局便可以预测了. 基层领导干部担负着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建一方文明的重大任务,面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和当前复杂的社会形势,要做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判断和决策,应充分借鉴孙子的这一军事思想,着力把握"五合"艺术,做到运筹帷幄、善谋敢断.  相似文献   

16.
《孙子兵法》以"诡道"一语而标新立异,独立于世。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诡道"即诡诈之道,《孙子兵法》就是一部孙子教人诡诈之道的书,这种认识失之于偏颇。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无日不战,战场上临阵倒戈的事情也常有发生,因此,培养老实的将帅是各国国君考虑的中心问题。此时产生的《孙子兵法》,就很贴合这种需要。它提出"将受命于君"、"将者,国之辅也"、  相似文献   

17.
拉斯韦尔的权力决策理论可以有效解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师徒四人的决策行为。由此启示领导者在配置团队成员时应重视对不同权力来源和不同自我身份定位及经历的成员的合理搭配,并加强对于决策执行的参与,避免因过度依赖特定成员而可能造成的团队决策在执行中的失效。  相似文献   

18.
《诀策》杂志前身是《安徽决策咨询》,有个栏目叫"领导艺术".我从上世纪90年代之初就担任县委办副主任,岗位和文字让我对领导工作规律、方法、艺术等有了许多的实践与思考.当时,我的文章每年都有几篇在《安徽决策咨询》发表,有时是我投稿,有时也是编辑约稿.  相似文献   

19.
现代领导的基本职能是决策和推动决策的正确执行,统筹协调作为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是实现领导职能的有效方式和手段。从客观实践看,现代领导干部面对日新月异、充满竞争的新时代,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目标,要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正确处理诸多复杂矛盾和大量棘手问题,就必须善用统筹协调的领导艺术。体现科学性,不要事事都管,但要让事事有人管。古人云:“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善谋势者,一子失着,全盘可以弥补;而谋子者,却常常顾此失彼,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因此,领导干部应当善于谋势,而不必倾心于谋子,…  相似文献   

20.
正看过《画皮》的人想必对亦人亦鬼的梅三娘印象十分深刻,她白天楚楚动人,晚上却是一副恶魔形象。而《镜花缘》中"两面国"的人天生两张脸,对着人一张脸,背着人又是一张脸,一旦揭开他的浩然巾,就露出狰狞的本相。文学故事虽是虚构,但亦是对现实中"两面人"的一种映射。在党内,"两面人"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行动两面派、道德伪君子,往往在外表上善于包装,在言论上欺骗组织和群众。习近平同志指出,这种口是心非的"两面人",对党和人民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