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根本文化认同中的国家原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文化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事业的开启、推进乃至取得最终的成功都离不开法制的支持与保障.法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调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社会关系的稳定机制,是华夏文明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立法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自觉、文化民生、文化资本、文化软实力生成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等基本原则,必须科学处理好文化产业集聚与集约、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池盐是中国最古老的可供人们直接捞取食用的盐种。河东盐池位于华夏文明发源地的中心地带,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河东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过独特而重要的也是无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华夏族的早期形成过程中,远古华夏族部落首领们曾为争夺盐源而战,有着地利优势的盐池也因此成为尧舜禹三代建都晋南的决定性因素,同时,盐池又是夏商周三代文明重要的经济基础。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得出的结论是:盐池对华夏文明的形成有着最直接的或者说是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华夏历史文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建设好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就必须明确发展目标、确立战略定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着力培养文化名家,彰显中原优秀传统的文化符号,创建华夏历史文明主题基地,构筑凸显中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可以通过实施理论研究工程、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文化民生改善工程、文化产业提升工程、文化消费提升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和文化政策保障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程等途径,加快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极为重视文化建设,于2012年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甘肃的文化宣传研究和传承、创新建设过程中,有五个方面的文化要素应该重视:一、是以伏羲文化、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始祖文化;二是先周文化;三是早秦文化;四是丝绸之路文化;五是氐羌文化.我们要从整体性、系统性、源头性的角度对甘肃历史文化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和努力.  相似文献   

5.
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中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通过文化传承与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论证了真正的传承不应是因循守旧的继承,而是勇于探索的创新,创新为文化的传承提供了符合时代的动力与物质条件,二者密不可分。实践中组建一个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和专门的管理机构,在保护与开发上找到共同的契合点,才能进一步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6.
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是中原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之一,体现出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担当和宽广的历史视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主要应体现六个基本目标,即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重要承载地、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展示地和体验地、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圣地、华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地、中华当代文化发展新高地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基地.为实现上述目标,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路径上,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采取科学、严肃、慎重的态度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7.
吴海涛 《学术界》2022,(11):97-105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沂源人、许昌人是我国较早的猿人化石。从史前到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淮域先民东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先秦时期东夷文明产生、发展、繁荣直至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其实质是与中原华夏文明及其周边诸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有闻名于世的水利水运工程。淮河流域史前时期的历史遗存如聚落、建筑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文字、思想等则是精神层面的典型表现。孕育于淮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不仅起源时间早,而且发展程度高,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1842—1912年粤剧在新加坡的传播是西方现代文明扩张传播与华夏传统文明传承发展的一次碰撞.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传播具有空间偏向,粤剧的海外传播是近代西方文明扩张的间接产物.航海技术是西方现代文明发展的媒介体现,是具有空间偏向的传播媒介.粤剧作为航海运输工具的"内容",实现了空间传播.而作为媒介的粤剧本身具有口头传播偏向和时间偏向,消解了西方文明传播的空间偏向,实现华夏传统文明的异域传承.粤剧口头传播偏向限制了粤剧仪式的传播范围,将参与群体划定在有限的物理空间内,不利于华人社群的扩大.但与此同时,作为地方剧种,粤剧的口头传播偏向强化了华人社群内部的一致性,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强化华人社群的集体意识.粤剧是华夏传统文明的组成部分,具有华夏传统文明传播文明时间偏向特质,表现为对神缘和地缘关系的倚重.粤剧在以方言(地域)为单位的华人社群进行展演,延续了祖籍地的地方特色,传承了祖籍地的历史脉络.西方现代文明传播的空间偏向形成了粤剧的"传播通道",华夏传统文明传播的时间偏向孕育了粤剧的"传承脉络",二者相互交织,形成粤剧在新加坡的传播时空网络.  相似文献   

9.
中原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源地,而中原的“商”文化的发展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且有据可查的。中原商文化对整个华夏商文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原“商”文化的内涵以及商业理念等方面进一步说明了中原商文化的发展是华夏商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中原商业文化概括为智、仁、勤、俭四个字,指出中原商文化是建设华夏文明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方世南  马婧 《学术探索》2023,(11):49-54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十分重大。在现代信息网络化社会,网络文明是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呈现的一种追求真理、爱国守法、崇德尚学、诚实守信、仁爱友善的重要文明现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网络空间的表现和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拟网络世界的网络文明和客观实在世界的现实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共进,以强大合力发挥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和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巨大功能。充分认识协同推进网络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深厚理论基础,把握协同推进网络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大时代价值,找准推进网络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双向发展与共同进步的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从“逐水而居”的原始自然选择,到现代工业文明,河流哺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母本”文化,在水文化基础上孕育而生的水利与国家和区域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息息相关.作为农业大省的甘肃,几千年来以农业经济为主,而水利正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水利兴则农业兴,农业兴则国家稳;近现代工业发展中水利依旧占有无比重要的地位.水利移民正是源于以水养人,以人养水的原旨而进行的一种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活动.本文从移民的角度对甘肃水利开发史进行了较详尽阐述.以期为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涵养、保护做一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安城市空间布局及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国际现代化大都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对西安的新定位,也是对西安发展的新要求.站在新的起点上,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必须按照国际化大都市的功能定位,坚持生态、低碳、开放、可持续的城市规划理念,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结构,以传承千年古都历史文脉、延续城市发展空间脉络为基础,以悠久璀璨的华夏文明为灵魂,以山川秀美的大秦岭为屏障,以再现"八水绕长安"生态胜景为亮点,重塑具有东方神韵与现代化魅力交相辉映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形象.  相似文献   

13.
洛阳学初论     
洛阳学是研究千年帝都洛阳从产生到发展、变迁和可持续发展规律的学问,属于地方学研究范畴。它既从人文地理学角度研究洛阳古代历史地理环境变迁、现代城市发展和未来发展战略,也从历史文化视角研究洛阳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演进和现代洛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共同为洛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其研究重点、学术属性等都与"河洛学""洛学""河洛文化"等有着明显的区别。构建洛阳学既是传承创新洛阳历史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加快洛阳现代化进程、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为此,要加大资源和人才整合力度,开好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洛阳学研究会、加大对洛阳学的支持力度和宣传力度,为将洛阳建设成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国际性旅游城市提供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草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意义,需要从文明发生期的文化传播现象入手,作出根源性的具体说明。传统的人文研究对象以文字书写的文本为主。20世纪后期,受到文化人类学知识范式的影响,拓展出非文字的文化研究,即图像叙事和物的叙事,对文化研究格局带来深刻变化。比较神话学也给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研究带来交叉融合的学术新视角,本文由此论述,发端于草原文化的玉石之路和黄金之路,对华夏文明的发生,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的融合发展,创新范式正在发生根本变革.作为创新范式变革的前沿,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表现出以应用为导向的跨学科、跨产业、跨组织和跨地域协同创新趋势.在内生需求牵引下,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从以国外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为主导逐步向以本土学术机构和企业为主导转变.以应用为导向和高度开放的创...  相似文献   

16.
薄荷片推荐:河流是缔造文明的血脉。横亘在东方大地上的黄河.演奏了华夏文明的交响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万年来.黄河自青海东流.进入甘肃.广袖轻舒.彩练回旋.形成了黄河第一湾——玛曲;穿山绕谷.围堰聚水.形成了刘家峡.八盘峡等高峡平湖。在黄河中上游的甘肃这片黄土地上,诞生了辉煌灿烂的大地湾.马家窑等彩陶文化和黄河农耕文明,而这片黄土地又赋予了黄河以黄色的容颜:黄河一直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富庶的黄河流域.中华民族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而她的影响早已震撼了东亚.感动着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杨慧 《东岳论丛》2024,(3):174-181+192
百年变局下,全球文明倡议是中国在继承和发展新中国优良外交传统的基础上,为回应以“文明冲突”为代表的新冷战思潮,破解后疫情时代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困境提供的又一公共产品。这一倡议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实现了对西方文明观的范式超越,打破了“西方中心主义文明观”的偏狭历史叙事,突破了“普世价值论”的话语陷阱和西方文明冲突的谬论,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文明观的理论创新。在西式文明观再次将世界引向意识形态对抗危险陷阱的背景下,新时代中国文明观阐释了中国在文明发展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为处在十字路口的国际秩序重构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文物遗存十分丰富,是全国著名的四大文化片区之一。以洛阳为中心的地域文化是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根脉。开展洛阳学研究,既是弘扬和发展河洛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举措。在洛阳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建立并叫响洛阳学正当其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组织及其集体行动的时代"呼唤组织德性的凸显,友爱成为组织德性是环境共同体的内在要求,而环境友爱型组织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德性诉求,也是生态文明的主体之一。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充分发挥好组织的作用,又要创新和完善"文明单位"的体制机制,以便在增添生态文明要素的基础上塑造环境友爱型组织;各组织同样也需要协同创新与合作,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履行义务、担当责任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匡列辉 《船山学刊》2015,(2):110-112
<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底蕴深厚,世代传承,是世界历史上唯一没有被中断过的文明,她像是一根久而弥坚、永不间断的红线,一直紧紧地维系着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作为上下五千年华夏文明的核心文化、是凝聚全民族力量去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脊梁、载体,积淀着有别于他国人独有的文化本质基因,是中国人观察现实、体悟人生、思考未来的思想方法和参照坐标。先秦道德生活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道德生活史发展的源头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