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容乃是城市社会整合的核心,包容性发展的目标是在有序的城市化中达到社会的重新整合,以包容性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城市化应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应当尊重城市化的社会系统内生的运行规律,逐步减少乃至完全消除主导城市化过程的人治色彩,以法治原则处理城市化中经济、政治、法律之间不协调和系统失衡问题;应当通过全方位改革,打破行政权力对城市化过程的垄断,彻底消除不利于包容性发展的一切排斥性规章制度,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贫困阶层享有事实上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2.
包容性增长作为21世纪最新的经济发展理念,除了要求缩小收入差距外,还要求让全民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和机会。而城市化作为中国过去十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未来四十年最主要的社会变革。城乡作为经济区域结构的一个重要维度,城市化与城乡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对比城乡割裂下和城市化进程下的城乡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城市化有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政府在公共品方面的平衡有助于缩小城乡的公共品差距,两方面差距的缩小才能促进城乡包容性增长。同时,公共品方面的差距会导致城市化偏离社会的最优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4-2013年城市化的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实证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10年间,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总体较低,且呈现出“M”型发展趋势,初始和期末年份并未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动。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中部地区基本持平,西部地区有所上升,但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三个地区。(2)城市化高度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全部位于东部地区,广东表现尤为突出;低度包容发展型和非包容发展型中的省市区基本均属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广西表现最为明显。(3)对于不同的区域类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有所不同,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成为我国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对于四大板块而言,东部地区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驱动因素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中部地区表现为市场化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西部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城市空间集聚水平和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东北地区表现为产业结构水平、政府公共规制力度和市场化水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正在引领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展开新一轮的战略调整与政策制定。本文在阐释包容性增长的由来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对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认知与政策路径进行了系统的理论探讨,并提出中国实施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社会不平等程度迅速上升,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因素。近年来,"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得到了中国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的认可,成为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本文首先对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内涵深入分析;然后运用理论遴选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容性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降低贫困与收入不平等、获得经济机会的公平、基础社会保障4个维度以及13项指标;最后利用德尔菲法对指标赋权,形成中国包容性增长指数。  相似文献   

6.
陆利香 《学术论坛》2012,35(8):183-188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贫困和不平等的广泛持续存在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必然要求;相互信任与求同存异则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包容性增长的前提;而必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策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我国应继续秉承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践行包容性增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区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理念是在包容性增长概念中提出和发展的。包容性发展是包容性增长理论逻辑的发展提升,是基于后改革时代出现的新问题而提出的新命题,是对中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一种前瞻性判断。包容性发展的理论内涵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包容性发展的对象要义为社会群体之间的包容、人与自然之间的包容;二是包容性发展的增长要义为保证稳定、持续、高效的经济增长占有更加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三是包容性发展的发展要义为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包容性发展的路径要义为发展民生经济、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第六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之"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研讨会"在贵阳举行,来自东盟八国及韩国、中国的七十余位学者,从中国-东盟文化共生与包容性发展的内涵、面临的问题、未来展望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包容性发展理念对中国社会政策建构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容性发展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发展方式,其核心内容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促进发展的协调与均衡。包容性发展理念为中国社会政策的设计和完善提供了价值基础和行动指南。中国社会政策的建构要追求公平正义、注重协调发展、强调权利保障、重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是中国非常重要的国际实践,中国发展阶段的转换揭示这一实践必须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包容性发展是机会均等的发展、多文明共存的发展、和平共赢的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其核心是公平与正义,而全球发展公正性是其精神实质.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来审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正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实践屡屡被错误解读,频繁遭遇不公平待遇,环境与气候问题使中国面临生态伦理考验,而中国自身的实践也有待进一步反思.因此,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时,应坚持以包容性发展理念为指导,学会向世界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利用不同层次的国际舞台为发展中国家谋取公平发展的机遇,在未来的区域贸易安排中力求实现利益均衡和强化规制.  相似文献   

11.
包容性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要不断朝着包容性发展的轨道上迈进,就必须处理好社会发展与民生幸福,城乡一体化与流动人口,财富分配与再分配,社会风险的分配和合理承担,基层社区建设和制度,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等社会重点关切的问题。中国社会在实现包容性发展,在充分发挥社会学功能方面,面临着一系列的理论、实践和体制上的制约因素。包容性思维和探索包容性发展之势,为社会学提供了一个新的非常广泛的学术背景,成为社会学更加深化认识社会运行,获得自身发展、提升自身功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12.
包容性增长寻求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与近年来提倡的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一脉相承,体现了对国家未来思考的系统性和理论探索的延续性,它不仅提供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提供了一种政策胸襟和发展手段,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和战略思想,包容性增长将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后中国发展模式".包容性增长是对贫困认识的深化和对中国式失衡充分反思后的结晶,强调公民权利,反对社会歧视和排斥,倡导人们机会平等、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强调共享式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目标路径相契合,从而也成为构建中国特色福利社会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税收改革是包容性增长的必要条件,是国家包容性财政政策的核心内容,印度率先建立了“包容性税收”体制后,其在平衡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既有效应对了全球经济危机,还促使印度经济飞速发展(近几年GDP增长率都高达9%),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中印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包容性税收改革经验对完善中国税制、平衡地区差距与收入差距、促进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绿色增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公平、成果共享、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方式。运用熵权法测算中国1999-2015年省际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及维度指数的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包容性绿色增长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东部经济强省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整体领先,但也表现出停滞不前或降低态势;中西部经济弱省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普遍落后,但多数省份呈现显著上升态势;包容性绿色增长指数的省际差距明显,但总体趋势在缩小。技术创新和经济制度变迁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本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有正向作用,另一方面其溢出效应则抑制相邻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人均受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增长有正向影响;而城镇化水平能促进本地区包容性绿色增长,但对相邻地区却存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传胜 《东岳论丛》2011,32(12):67-72
包容性发展强调发展过程的全民参与、机会均等,注重发展内容的全面协调和成果分配的利益共享,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与模式。如今中国发展正面临持续性挑战,包容性发展是应对和突破这一挑战的可行战略选择。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是中国推进包容性发展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借鉴国际经验,针对中国现状,基础性公共服务应该力避垄断高价,经济性公共服务重在便捷高效,社会性公共服务注重民生保障和人力资本投资,安全性公共服务则以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加强诚信法治建设为己任。  相似文献   

16.
文明中国崛起后,代表人民意志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实现中国梦,是时代的需要.中国历史上的强国梦以中国文化为依托,中国文化的包容性奠定了古代中国强大的基础.包容促进了民族的强盛,而惟我独尊的僵化性常常造成历史的衰败.包容与僵化两者伴生,一旦僵化占据上风,国家衰败难以避免.国强民富之中国梦,是一种责任,一种道德目标.实现中国梦,需要有包容性的文化心态,僵化保守是大忌.实现中国梦,最终还得靠发展,尤其是包容性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促进增长收益的合理分配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性,本文在分析包容性增长长期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从改革启动到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和印度两国包容性增长的"不合理趋同"及其差异性,并从制度层面研究了中印两国包容性增长差异以及"不合理趋同"产生的重要根源。强调实现包容性增长对中国与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各地区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客观评价,接着引入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理论对中国省际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空间趋同性检验,并对包容性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结论表明,中国各地区的包容性增长水平在2000-2011年期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存在东中西部的梯度差异;包容性增长不仅存在绝对β趋同,中、西部地区还存在不同程度的俱乐部趋同;在四大驱动力中,市场力是促进中国及省际包容性增长的主导动力,外向力在各地区均发挥出一定的促进作用,行政力在中部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在东西部地区作用不显著,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世界城市化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比较而言,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选择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是中国21世纪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从总结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成功经验入手,总结了当代发达国家城市化一般性与特殊性,同时,针对中国城市化及中国国情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关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梳理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指出了在西藏倡导包容性发展理念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对西藏实现包容性发展的路径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