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而在此之前,"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已经写入中纪委十七届八次全会公报.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非常响亮的新观点、新目标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令人耳目一新.我们知道,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就存在着影响深远的清官文化,而清官情结可以说是传统清官文化的一个重要因子.在今天我们努力建设清明政治的过程中,重新审视清官情结的政治文化本质,深刻认识其历史局限并克服其负面影响,进而推动从清官情结向清明政治的历史转换,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旭 《决策与信息》2010,(12):66-67
本文论述的是清官期盼这一古代的政治现象。首先介绍清官期盼的历史意义,其次阐明清官对君主忠诚的原因,最后介绍清官在整个中国古代专制官僚政治运作中发挥的作用,并在结尾处指出清官期待最终会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让位于个人民主权利意识的觉醒和伸张,结论是“清官期待的终结”。  相似文献   

3.
杨雪冬 《决策》2014,(12):14-14
<正>改善政治话语须从领导人开始。习近平令人耳目一新的讲话风格,为中国政治话语的改进树立了榜样。最近媒体上的热点之一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风格的讨论。这说明全社会都已经注意到新一届领导人给中国政治话语带来的变化。清新、朴实、直接的讲话风格,增强了讲话内容的传播力,改变了官方话语的程式化形象,缩小了与社会话语之间的距离。这种变化,的确反映了中国政治主动求变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清明政治,既是党和国家对于政治运行的良好期望,也是公众对于政治运行的深切希冀,更是权力运行和公众利益维护之间的一种良性政治生态:在对于清明政治的各种解读中,一定不能忽视法治对清明政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清明政治必然是以法治为灵魂的政治样态 在传统文化中,虽然有关于清明政治的各种期望,但受制于传统历史文化,这些期望只能建立在贤君政治、清官文化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5.
不同的主体,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政治文化,本文从我国政治文化的双重性出发,探讨我国官方政治文化和民间政治文化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李阳 《领导科学》2012,(33):30-31
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历史文献中,"廉"是一个重要概念,它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和一种高尚的道德行为,一直受到圣人君子的崇尚.正是古代廉政思想的不断积累和发展创新,才形成了较为丰富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可以说,中国古代廉政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形成和政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当前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一、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的形成 据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记载,帝尧的治国思想中已有了为政者要勤政、节用、爱民、尚贤等多层次含义,由此得知,廉政意识诞生于文明之初.随着国家形态的日渐成熟,廉政思想逐渐形成,到春秋战国时期,廉政思想开始了多元化发展.先秦诸子百家对"廉政"众说纷纭,见解各异,而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他们的廉政思想对后世的廉政文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深刻的“立德”情怀,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导向,创造了话语环境。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存在着理论渗透不够、针对性不强、融入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坚持理论导向、突出中国特色、深化夯实文化根基、传承文化基因、营造良好氛围等措施,促进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态度是实现人际功能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篇着重对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发表的官方话语的态度系统进行研究,发现,2012年之前,数量最多的态度表达是情感,其次是判断;2012年之后,数量最多的态度表达是判断,其次为情感。就现有的语料库进行分析,中方就钓鱼岛问题发表的官方话语,暂未涉及到鉴赏。与此同时,较之于2012年之前发表的官方话语中,2012年以后的官方话语情感表达更加明确、强烈、直抒胸臆,正面态度居多。  相似文献   

9.
钟世玲 《科学咨询》2023,(4):217-219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贯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话语是思想政治的媒介,它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交流中有着重要作用。面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缺乏感染力、主体地位弱化以及传播方式受阻的现实困境,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除了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的主导力和吸引力外,还要增加话语宣传的渠道,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转化效果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用。  相似文献   

10.
公民文化是逐步成长和缓慢融合起来的一种政治文化环境。没有公民文化,也就难以实现民主政治。在中国,公民文化的形成必须通过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才能得以培育和逐步养成。  相似文献   

11.
王杰 《决策探索》2015,(2):92-93
包拯、海瑞、于成龙、张伯行、张养浩……这些古代清官,既给一代又一代人留下难以释怀的廉洁情结,也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条千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官员清廉则国运兴盛,官员贪腐则国家败亡。对任何一个政权来说,如果不解决官员的贪腐、奢靡、纵欲、享乐问题,必然会导致国将不国。清官之念长期以来,在古代史料典籍的文字中,在千千万万的百姓心中,对官员都有这样一种理想期盼:他们心中装着百姓,恪守着"清、勤、慎"为官箴言;他们公正  相似文献   

12.
面子观念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典型的社会事实,面子有其特定的生成机制和效用机制,并与人情、关系等构成具有文化生态学意义的综合结构,对政治行为产生全方位的渗透、塑造和规约作用。面子生态根源于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和名分观念的异化,并在家庭中获得生存论意义的结构支撑,衍生出中国人普遍化的做人动机。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与面子生态具有同构共生关系,二者的互动极易引发政治生态的无序化,催生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在构建良性政治生态的形势下,中国的政治实践呼唤具有本土解释力和说服力的政治心理学。这需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内在事实,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深入反省中国政治行为的文化生态意涵,规避面子生态的负面效应,发挥其正向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政治合法性是政治稳定和政权长期存续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政治发展的内在决定因素,因为政治合法性表明了广大民众对政权的认可和支持.而文化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政治制度和政治价值的判断,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传统.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今中国和东亚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儒家文化仍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很多学者认为,儒家文化无法孕育现代民主制度,对政治文化和政治合法性的影响是消极的.本文将对儒家文化和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精神旗帜,作为先进文化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更加强调政治文化的突出作用,通过重建、新建、摧毁、修正、继承、借鉴等方式生成特定的政治实物、场所、仪式、话语、人物等政治作品,塑造红色中国的政治象征以证明自身合法性和维护自身统治秩序。与此同时,政治权力的塑造、政治象征的表述机制要与政治权力表达的有效性相连,规制政治权力的表达与象征的塑造。  相似文献   

15.
袁倩 《领导科学》2012,(23):17-20
现代民主法治离不开政治妥协的文化,然而历史地审视中国传统政治特征,政治妥协的文化相当匮乏.政治妥协匮乏的文化传统是20世纪中国全能主义政治的文化源流,使中国政治始终囿于“全输全赢”的模式.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妥协的因素逐渐增加,但从目前改革的困局尤其是政治与社会改革停滞不前的现状来看,政治妥协文化缺失的困境依然存在.发展当前中国政治系统中的党内民主,促进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正是政治妥协文化培育发展的有益途径.促使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常态,将有助于全能主义政治向民主法治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政治     
《领导文萃》2012,(18):133-134
中国共产党努力取信于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建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为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而改革开放则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前进。中共领导全体党员和人民群众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等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就,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中共面临日益重大的挑战,要完成许多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党保持先进性,提高执政能力,努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等问题,加快转变发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政治文明规定着社会关系中权威关系、公共机构与个体、社会群体间信任关系和资源控制与分配关系网络的稳定和运行。这样的政治文明内化于社会行动主体思维和行动逻辑中的,成为一种特有的心理结构,并复制着、维持着政治制度的运行,而其自身也在政治过程的互动中被创造和破坏着。在有着古老集体农耕文明的中国,一种以"理"的诉求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从家族、社区内部互助、合作关系赖以维系的必要物发端,形成了一种依赖官民一体观的政治逻辑。这样"理"的政治文化根植于国人的思维结构中,并潜移默化地通过在各种微观政治过程中显现出来。这样的诉诸于"理"的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结构,由"情理—公理—天理"三位一体构成,内嵌于同一的、并未言明的、却共同维系社会公序的语境之中,体现为一种"理"的结构和生活—哲学统一体。通过对网民拆迁类留言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观察到诉求者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层面上,是在工具性地利用诸如"公正"、"权利"、"权益"、"法治"等说法,而其在心理层面上的终极目的,是要"讨一个说法",是通过诉求的实现,达到一种"理"的平衡和修复。  相似文献   

18.
黄爱苑 《科学咨询》2008,(18):96-96
一、民间美术现状 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近代的政治变迁和过激运动对民间美术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再加上经济浪潮和外来及流行文化的倾泻更加速了中国民间美术植根土壤的流失.民间美术在很多人心目中丧失了地位,通常当我们提到"民间美术"常常会听到"太俗气了,难登大雅之堂."诸如此类的言论,其实只要是真正了解欣赏民间艺术的人,都能感受到它质朴而强烈的艺术魅力.艺术的发展不开传统,蕴涵民族性的艺术创作更具感染力.不理解、不欣赏,不爱好,甚至不屑,形成审美观上的一种偏见,这是民间艺术在现代人意识上的一种较普遍的反映,然而这种意识严重地影响到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公正观的观点:仁义、对象广泛、公正与私行对立、对公法的遵守以及公正所涉及对象广泛等。中国古代公正观对现代管理破解公正难题有很多启示:以以人为本为价值认同,以优化制度为有力保障,以公私明晰为根本支撑,以公众参与为动力源泉,以赏罚分明为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中的相关内容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契合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