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宽泛论之,文学“意象”也就是文学本文中所呈现的“艺术形象”,我们将四川作家在他们四川题材的作品里所呈现的地域生存形象之为“巴蜀意象”,巴蜀意象组织,干预和导引了现代四川作家的情感与思维,从而影响着现代四川文学的文化品格、文化追求.川妹子就是一个典型的巴蜀意象.  相似文献   

2.
刘勰提倡文学不仅在内容上,而且在艺术上要“酌于新声”、要创新,才会使作品“采如宛虹之奋髫,光若长离之振翼”,从而使作品保持长久的生命,亦即“通变则久”(《通变》篇)也。托尔斯泰的作品之所以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也在于他能够“酌于新声”、越出旧规,着眼于创新。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天才的人是“独特的”“绝对不和什么雷同”(高尔基《文学书简》第72页),而且作为一个杰出的作家,表现生活,自有一套独特的创新的手法。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对安娜的出色的肖像描写,就是“酌于新声”在艺术创造上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白雪生是当代辽宁作家里的“杂家”,创作体裁、范围非常广泛:涉及话剧、广播剧、电视剧剧本创作,辞赋创作,歌词创作,散文创作;兼及文学评论和民俗研究。创作题材也相当广泛:历史的、现实的,同时也是各种体裁文学创作获奖专业户。涉猎之广、范围之杂,也属于当代辽宁作家里的“另类”。他的所有体裁的作品都呈显着历史的厚重与斑斓、挽携着时代的韵律与风流的风格特征。话剧《张鸣岐》反映现实,电视评书《辽沈战役》书写历史,诗词歌赋表达风土人情与个人情怀,这些都凝聚着作者的“文学介入现实”创作观念。一个作家不仅要关注、思考历史与传统,更要关注、参与现实与民生,这是白雪生创作的原动力,也是其作品的文学理念。  相似文献   

4.
东方民间文学与东方文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东方文学的整体是由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构成的。东方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学是所有民族文学的母体,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一部民间文学作品和一部作家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而是一种民间文学传统或者口头传统与一个民族文学传统之间的关系。东方各国的民间文学共同构成了东方民间文学的实质内容,是东方民间文学作品描述和理论探讨的基础。目前东方民间文学的研究状况还基本处于"一国民间文学"的阶段,各国的研究状况很不平衡。研究东方民间文学要关注民间文学的口头传统。重复和程式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东方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既要吸收和继承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些可资借鉴的研究成果,还要吸收民间文学界的理论成果,并以东方各国一国民间文学研究为基础,逐步建构东方民间文学的理论结构和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文坛上,李开先是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写下了大最的诗文、散曲、戏剧及文学论著,并致力于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明代文学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明清两代的文学家、戏曲评论家,对他及其作品评论颇多,并给予很高的评价。称他为“词坛之雄将,曲部之美才也。”(明·吕天成·《曲品》)  相似文献   

6.
胡适终生所坚持的民间文学观,其思想特点大致是:民间文学存在于中国文学的异质同构的总体系统中,与庙堂或贵族文学处于相对立而又有联系的位置;民间文学既有原创主体又有修改主体,而经过修改的民间文学往往出现原创性与变异性两种形态;文学进化链条所展示的“一切新文学的来源都在民间”,主要是指平民百姓原创的民间文学,也包括“高尚作家”创作或修改的民间文学;就语体来看民间文学亦是白话文学,白话是“老祖宗几千年给我们留下的资本”,其中则有白话文学.胡适的民间文学观虽然对贵族文学存有绝对否定而对民间文学又有绝对肯定的偏向,但是它在理论上的创新价值和在实践上的对“五四”白话文学、平民文学建设的指导意义,及其对后来民间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光大的效能,都应给以重新估价.  相似文献   

7.
高尔基说过:不懂得民间文学的作家不算是一个好的作家。可见民间文学与作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民间文学千百年来哺育了千千万万优秀的作家,例如在希腊神话的土壤上就孕育了诗人荷马、萨福、阿尔克瑞翁、品达,寓言作家伊索,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等等。中国屈原的《楚辞》,司马迁的《史记》,李白的乐府诗,也都体现了民间文学与作家的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学,就不可能有今日如此繁荣的世界文化,也不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烂如群星的伟大作家和作品。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分别以口头和文字形式,满足过广大读者或听求的需要,孕育了许多优秀作品,培育了无数优秀作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在成书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民间传说到说唱艺人辗转反复的加工;许多有成就的作家无不从流传在人民群众中的民间文学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创作,使自己的创作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是在“五四”运动以后,由于作家们急迫地要冲破长期以来封建束缚的牢  相似文献   

9.
撒拉族的文学大致可分为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民间文学有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叙事诗等,它们以其独有的魅力,口耳相传于撒拉族群众之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他(她)们主要的也是唯一的文学形式。 新中国成立以后,撒拉族才出现了自己的第一代诗人,韩秋夫首先敲开了诗歌殿堂的大门。他的第一首诗《二月的庄子羞了》在《延河》文学杂志的发表,标志着撒拉族作家文学的  相似文献   

10.
山水记,滥觞于《尚书·禹贡》,漫衍于《山海经》及《楚辞》、汉赋,蔚然于北魏的《水经注》。但与《水经注》同时出现的《文心雕龙》,却对这历史悠久的山水记并未论及,在肖统主编的文学总集《文选》里,也对它闭门不纳。形成这种有趣的文学现象,除了由于南比朝的北方文人学士以“经学”为圭臬,崇尚朴质学风、南方文人学士以“玄学”为依归,富于哲理探求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外,主要原因则是由于“记体文”一向被认为是“纪事之文也”,“以善叙事为主”,不需要作者的“缘物起兴”,因而在南朝广泛开展的探讨文学观念的浪潮中,在身经丧乱、亟待借物咏怀的作家们的创作实践中,愈益暴露了记体文、包括山水记自身存在的弱点:即远远不能适应舒卷愁情,遥深寄兴的客观要求。因而肖统在《文选·序》里明确地说:“记事之史,系年之书”,不过是“纪别异闻”,均未选及;只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的文学作品,才“杂而集之”。这就是山水记因与“纪别异闻”有血缘关系,与诗意“沉思”和才丽“翰藻”又格格不入,而被摈斥于文学领域之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文艺政策的调整落实,回族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就,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倾向。那就是,个别回族民间文学研究者自觉或不自觉地贪大求全,所谓“贪大”,就是把未经考证确是回族民间歌谣的作品说成是“回族革命歌谣”;所谓“求全”,就是把《古兰经》上由宗教学家自觉加工过(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用一种不自觉的方式加工过”)的神话,说成是中国的“回族神话”。这样,对回族民间文学、乃至整个回族文学的研究便增加了一些迷雾,设置了一些  相似文献   

12.
《红旗谱》的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就是用语言来创作形象、典型和性格,用语言来反映现实事件、自然景象和思维过程”(高尔基:《文学论文选》);作家情绪的倾向、个性的特征及其表达思想的特有方式等,都是从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显示出来的。因此,作品的语言特色与作家的创作风格有着密切关系。研究一部作品的文学语言,是研究作家的艺术风格和该作品的艺术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红旗谱》是一部公认的艺术质量较好的长篇小说,它在文学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  相似文献   

13.
结合古今中外文学实例,论述了民间文学这一文学形态在作家文学中所处的地位及表现形式;认为创作正统文学的作家主动吸收或改造民间文学的成分,并在其作品中按作者的意愿发挥作用;经典作家作品中民间文学的出现大致有整理、引用、转述、融汇、重构等形式。  相似文献   

14.
建安文学的早期特征,是崇尚征实。且不说曹操的作品有“汉末实录”之誉,就是认为“文以气为主”而主张“诗赋欲丽”的曹丕,同时也主张“作者不虚其辞,受者必当其实”(《答卞兰教》),所谓“文气”和“欲丽”,是以征实为前提的。因此,建安作家的不少作品,都有本事可寻。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古今研究者总是遵循文史互证的方法,尽可能地去探寻隐伏在这些作品后面的本事。这是合理解释作品内容,正确认识作家创作道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哈代是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赫赫有名、举足轻重的作家,而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首屈一指、影响颇深的作家。两位作家一直以来都是文学评论界中的“宠儿”,“褒贬不一”、“饱受争议”成了评价两位作家作品经常使用的词汇,而哈代1895年出版的《无名的裘德》与劳伦斯1913年出版的《儿子与情人》更是成为众矢之的。通过分析两部作品中裘德与保罗追寻的精神之爱与欲望之爱,可以更好地理解哈代与劳伦斯两位作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大师和玛格丽特》(以下简称《大师》)是前苏联恢复名誉作家米·布尔加科夫(1891-1940)的代表作品。作为“当代苏联文学中的一部主要杰作,《大师》呈现出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特质。在这部小说中,悲剧文学的雄浑沉郁、哲理小说的智精警、现代文学的怪诞变异以及讯简文学的诙谐幽默这多重文学质素互相融合、渗透,从而形成了《大师》多样性概括的风格特征,那就是雄浑、精警、怪异、谐谑、作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卓异的文学才华就昭示于这里。一、雄浑读作勘,我们所获得的是犹如观赏苍茫万里的古长城所得到的美感,那是雄浑之美。雄浑…  相似文献   

17.
延安的民间文学与五四以来的民间文学不同,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全国文艺界推广和发展。民间文艺家赵景深、蒋祖怡等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遭到批驳。围绕“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学界展开了论战,最后,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学”为目标,一度遭到颠覆的传统文学地位略有回升,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同分有“人民性”的特质,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18.
过伟教授寄来了他的新著《台湾民间文学》,这是一部近五百页的大书,是全面论述、介绍台湾各族民间文学作品和民间文学调查研究、采录出版以及教学工作的巨编。其内容之丰富、观点与研究方法之新颖,堪称空前的佳作。在出版之前,过伟教授把各章内容初稿已通过航空邮件广泛征求了台湾专家学者的意见,得到了热烈的响应。台湾口传文学学会理事长、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系主任、研究所所长金荣华教授2003年12月12日信中说:“《台湾民间文学》已大略浏览,惊叹著者阅读之广,提炼之精与组织之密,全面观照而不遗细微,岂易事哉!岂易事哉!”“台湾目前还…  相似文献   

19.
彝族在祖国大家庭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除了拥有用较完善的彝族文字记载的浩翰的彝文书面古籍外,流传于彝族人民口头的民间文学也是非常广阔的。有的已被热心的学者整理研究出版,给观众读者美的享受,美的教育,如闻名于国内外的《阿诗玛》等。但至今更多的还未露面,正多情地盼望着更多的学者、研究家去与之会面,使之相见于众多的读者观众。在这些彝族口头民间文学中,有一种可以说是盖着一块遮羞布的文学样式,那就是“白话”。这里说它是一种“盖着一块遮羞布”的文学样式,主要是指“白话”属于彝族青年男女谈情…  相似文献   

20.
齐智英 《南都学坛》2009,29(6):133-134
《尤利西斯》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作品,是西方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作品因晦涩难懂而被称作“天书”。乔伊斯曾在苏黎世一家咖啡馆里对人说,“我在这本《尤利西斯》里设置了那么多迷津,它将迫使几个世纪的教授学者们来争论我的原意——这就是确保不朽的唯一途径”(萧乾2005: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