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50年代关于普通话的规范,今天已不完全适用。“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北京市区的口语音,还应包括东北广大地区的汉语语音。另外,北京市区口语音不规范之处很多。词汇方面,原规范的基础方言地域太广,应加以限制。语法方面,原规范又过于宽泛。此外,普通话的方言基础,还应包括社会方言的内容。我们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官话区大城市中年知识阶层的词汇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国家级法律条文为语法规范。还应制定许多细则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试论推广普通话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普工作中重语音轻词汇和语法的倾向是制约地方普通话向规范普通话靠拢的因素之一。同时,重书面语轻口语、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也是制约推普工作的因素。国家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以加强推普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发现,取得二级乙等及其以下水平的豫东方言受试者在声调上的常见错误有对调类判定正确但是没有进行调值的转换、对有些字词的调类判定有误;在韵母上的错误集中体现于把[γ]→[ε]、[iau][yε]→[yγ]等。声母上尖音遗留、舌面音的一部分字发得近乎舌尖后音等。对各地“普通话”的来源和成因进行历史语音学考察,对不同水平受试者的发音特征具体描写,可使不同程度的方言使用者受到目标明确的培训,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方言基础的再检讨》一文的作者提出“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北京话的范围是什么?二是北京城区话自身的缺陷使它难以作为普通话的语音规范。进而主张“以哈尔滨中年知识阶层的口音为标准音”。这种模糊认识的蔓延,将会成为实现语言标准化的阻力,为此我们有必要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科学内涵及历史溯源作一番再认识,对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含义及普通话与基础方言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运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通过对长沙儿童长沙话一级元音的实验分析,探讨普通话经验对于儿童方言母语语音意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儿童的方言经验会对其普通话语音意识产生影响,普通话经验同样也对儿童的方言母语语音意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丰富的材料对子长话与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可找出两者的语音对应规律和子长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难点,为子长人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同时,也可使更多的人了解子长方音。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与天津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津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在语法方面则基本是一致的。文章拟就天津方言与普通话在声母、韵母、声调、变调等方面的差异作一比较和说明,以总结其中的规律,便于讲天津话和有天津方言语言环境的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相似文献   

9.
豫北是指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 ,包括焦作、新乡、安阳、鹤壁等 19个县市。豫北方言是在晋语与中原官话的长期交流融汇中发展起来的 ,属于北方方言中一支较小的方言音系。本文通过对豫北方言音系和普通话音系的比较、分析 ,揭示了豫北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的对应关系与差异及豫北方言的语音特征  相似文献   

10.
陕北人说普通话时普遍保留五种语法现象:NP+的、VP+不(没)、得+VP、VP+着、语气词“噻”,其根深蒂固的存在给人们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干扰。我们只有明确认识它们与普通话及古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对应规律,才能在学习普通话时有意识地避免方言句法结构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4,(7):43-43
科举这一古代的“高考”,绵延千余年,当中可谓无奇不有。避讳这事儿,本来是可有可无的事,信则有,不信则无。可到了唐朝,对这事儿管得越来越严,不仅同字得避,就算是音近也得避。唐代大诗人李贺,就因此碰上了倒霉事儿。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在特定的意义上讲即为普通话的教学大纲,它不仅指导着普通话教学,更关系到我国所要大力推广的普通话的语言面貌,涉及汉语言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这就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必须科学和严密,然而,《河北·普通话标准与测试》一书还有一些不太严密的地方,文章试就方而词汇,习惯读音,不认识所测字词及反复等问题阐述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3.
宝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声调等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自都有对应的规律,就宝鸡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对应而言,在翘舌音与平舌音、双唇音与唇齿音、尖音与团音、前鼻音与边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等方面,规律十分显。  相似文献   

14.
普通话的儿母在去声和非去声条件下存在读音分歧。从儿母读音分歧给普通话教学和测试带来的问题出发,对儿母在普通话群体中的读音现状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儿母"类"和"值"的规范问题,有利于现代汉语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测试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20世纪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研究,是以文本和材料的发现为开端,从重视材料的收集、主要作家作品的介绍、侧重于社会认识价值,逐渐发展到从多个角度、运用多种方法,对几乎全部作品进行研究。经历了研究的初创、停滞和兴盛三个时期,呈现出由窄及宽、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向。通过对白话短篇小说在20世纪发展历程的回顾,便于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以推动今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儿"字在普通话中发音时有卷舌动作,在西宁方言中则没有,因而在作为词语后缀时与普通话相比,有分读与合读的区别,对前一音节韵母、声调的影响上有着不同的规律.同时由于具体语境、方言习惯的关系,表达功能上也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特点.文章通过上述各方面的比较,探讨了西宁方言"儿"尾的语音及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兴起与早期的语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系列论文之一,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语法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的情况,重点评述了元代卢以纬的《语助》、清代袁仁林的《虚字说》、刘淇的《助字辨略》、王引之的《经传释词》等四部早期的语法研究著作,分析和讨论了它们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的地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范仲淹《岳阳楼记》等中国古代文献为主要对象,讨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忧”、“愁”和“忧患意识”等概念的文化内含,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中相关概念的差异。作者的主要观点是:“忧郁”(melancholy)是西方文化进入现代历史运动中的产物,科学的发展和人与宗教的分裂是忧郁产生的两个基本根源;尽管古代中国有这些情感色彩相近于“忧郁”的概念,但由于中国封建文化的独特背景,它未具有现代性文化内含的“忧郁”观念。  相似文献   

20.
化民成俗是中国古代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构建道德社会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官员职责、邻里关系、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五个方面,这些方法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