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10,(1):F0004-F0004
曾几何时,我坐在轮椅上,是自卑的,我感叹过这个世界的残酷。 从出生那天起,就决定了我被剥夺行走的权利,被诊断为,先天性重症肌无力。11岁时,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自学路,和书成为朋友。  相似文献   

2.
书名:《望子成龙有秘诀──美国(时代)周刊真实报告》作者肖陆编译出版者:昆仑出版社怎样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那种不仅在学习成绩上优异,而且赢得教师和同学尊重与友谊的学生。全球影响巨大的《时代》周刊对美国各地数十名优秀学生进行采访,同时也采访了他们的父母、教师、课外导师和朋友,从而提示了成才的明显规律以及一些非常值得研究的经验。它向我们展示近几年来国外教育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在教子成才这个问题上的新发现、新做法。最为重要的是,书中指出,成才的路并非一条,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才是关键所在。早期教育至关重…  相似文献   

3.
汤一介 《社区》2010,(8):6-7
我已八十多岁,以教书为业,读过的书自然不少,大概不会少于几千种吧!值得推荐给青年朋友的书少说也有几百种。现我选出三本推荐给年轻朋友。这三本书对我一生都有非常重要影响的书,年轻朋友或可一读。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吾生有涯,除非流传30年以上的书不读,以免浪掷青春;有人说,中国人永远追赶新书是一种病.绝大多数畅销书的价值类似好男超女.只是过眼烟云;更有人说,在这个“烂书大行其道”的时代.对畅销书排行榜要“逆读”。  相似文献   

5.
盘点幸福     
积雪草 《社区》2012,(3):60-61
朋友一向是个健康快乐的人,有很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每天早起跑步。朋友们聚会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抱怨物价越来越高,去商场里看看,什么都翻了一番,捂着腰间的荷包,轻易不敢出手。街上车子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堵车,停车比买车还困难。还有那个谁谁谁,敛财有道,没几天的工夫,就开上了宝马,住上了别墅,一步赶超了周围所有的朋友。 生活在物质时代的滚滚红尘中,谁能不烦心?大家七嘴八舌争论着,唯有这个朋友风轻云淡地笑笑,从来不会介入这种火药味很浓的牢骚。我曾经非常羡慕朋友这种平和恬淡的心态,  相似文献   

6.
《日夜书》以白马湖茶场的知青生活和当下社会的生活两部分构成,作者通过对"知青时代"、"后知青时代"两个阶段人物生活的描写,用唯美的笔触为自己记忆深处的朋友做了画像式的素描,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充满诗意。这是一部记录、感悟两代人的怅惘、幸福和苦难的作品。其鲜活又厚重,读来引人深思、感慨万千。作品里,我们不但可以抚摸到韩少功这一代人的心脏的温度,还能深深体味到他们留在当下社会的背影,他们的思想在感染着这个时代和生活中的人们。这部作品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7.
借书与借钱     
《可乐》2008,(9)
稍涉世事的人都知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坚决不借钱给朋友,否则钱和朋友都会失去。也正因如此,"借钱没有,借命倒有一条"这样狠的回绝话,差不多已经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流行语之一。但一般人却没意识到,与钱相比,书尤其不可以外借。读书人和守财奴有一点是高度雷同的,那就是自己的打死都不借给  相似文献   

8.
佚名 《社区》2011,(20):11-11
究竟是我们太脆弱了,还是这个世界真的被压力充斥着? 不知从何时开始,心理问题或者说心灵的修炼,越来越频繁地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是的,我们无法选择家庭背景,无法选择社会环境,我们只能去不断适应,跟随时代的节奏.甚至跟随所谓的主流价值观,于是我们往往深感绝望,从而忽略细微的感动,忘记快乐和感恩,所以在这个夏天。推荐一些减压的书给大家。  相似文献   

9.
凡间天使     
七年前,路国安是市新华焦化厂的一名工人,由于厂子不景气,他的一个姓杨的朋友被分流下岗了。下岗之后,朋友自谋生路,临街开了一个小吃店。为了帮朋友开这个小吃店,路国安拿出了1万块钱,借给了朋友。  相似文献   

10.
我的书房     
龚鹏程 《社区》2009,(26):11-11
读书人谈他的书房.就像女人谈她的首饰盒,是要惹人嫌厌的。 何况.据报馆里的朋友们分析.20岁以上的人。有百分之六十一。这半年来几乎没买过任何一本书。另外,百分之四十六的人在选择礼物赠送亲友时,从来都不把书考虑进去。剩下那些虽或想到可以选朋友一两本书的好人。当然大部分并不曾真送了书,因为他的朋友恰好就是不读书的。  相似文献   

11.
净化自心     
有这么一个人,在他19岁那年,一次滑雪,他与朋友做游戏,要从朋友张开的双腿间滑过去。结果却撞在了朋友的身体上,折断了脖子,导致颈以下全身瘫痪。自此以后,这个高大英俊的青年,变成了一个只能摇头的残疾者,终生依靠轮椅生活。  相似文献   

12.
女性时代     
康拉德·凯伦(Konrad Kellen)在其《即将到来的女性权力时代》一书中指出:从现在起很长一段时期,人们一旦回顾历史,很可能会把现时代看作是人类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最伟大转折点之一——很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他们很可能将其看作是这样一个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在集体疯狂与自我毁灭的最后时刻拯救自身,那么如何拯救?凭借女性的权力,以全新的方式与路径,介入人类的所有事务、关注焦点以及思想意识等等。  相似文献   

13.
老舍的幽默     
杨海亮 《可乐》2010,(4):37-37
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14.
梁厚甫 《社区》2014,(35):34-34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去看一个中国画家的画展。这画家是以画人物画知名的。其中有一幅画,画一个书生正在读书,其旁站一个女人,替他加上炉香。不用问:画题必然是“红袖添香夜读书”了,这幅画在我看来,没有多大的了不起,但了不起的事情却是这个美国朋友不断地追问,这一幅画的意境是什么,要把画的意境向朋友说明,那就是件大事了。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晚上到超市购物,出来时外面下起了大雨。他想等会儿雨会停的,便重新进超市,到3楼的书店看起了书。  相似文献   

16.
也许我们在这个“术语时代”里,理论的压缩饼干吃得太多了,当第一次读到曹锦清先生著的《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一书时,我顿时耳目一新,如饮清泉。这是一本以今天极为少见的文体写就的社会调查报告,纯白描式的写作,给人的感觉是像泥土一样朴实。  相似文献   

17.
王丹枫 《社区》2012,(35):7-7
不知今夕何夕.忘记了书的气味。真可怕!路过一间带有咖啡茶饮的书店,阳光像蓝丝绒般温柔,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背靠木椅安然地翻着书,窗边的几盆菊花开得正艳,让人无法抗拒的卡布奇诺的咖啡香气流淌到街上,那场景美极了,朋友说妇人老得很有体面.让她久久难忘.这样的情境似曾相识.我知道让朋友难以忘怀的是.妇人于静默中散发的学养和气质,没有读过几多书的人沉淀不出那股古老沉香的气韵,也装点不出那一份婉丽深秀,无丝毫纤尘的清雅之艳。  相似文献   

18.
1925年铃木虎雄在《支那诗论史》①一书中指出三国魏之后中国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他说:"魏以后……文学底自身是有价值底思想已经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所以我以为魏底时代是中国文学上的自觉时代。"[1](P47)在鲁迅一次演讲中提及这个观点②之后,文学史家如刘大杰、罗根泽、王瑶、游国恩、钱穆、余英时等都从不同角度述及这个观点。③所谓"文的自觉",一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完了吗?受尊敬的公共知识分子、思想库理论家以及媒介精英成员似乎都这么认为。帕拉格·卡纳(Parag Khanna)最近在《纽约时报》杂志一篇题为《挥别霸权》的封面故事中以这个耸人听闻的大标题发问道:“是谁让这个超级大国退缩?”博学的作者们几乎天天在宣告美国时代的终结,正如查尔斯·库普坎(Charles Kupchan)2002年推出一书的标题所描述的,  相似文献   

20.
[摘要]明代是彝文书法韪书的定型时期,也是韪书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钟铭、摩崖、碑刻、木刻、抄本、丹书、木板写本的韪书,使韪书的书写材料得以丰富和完善,韪书的书体也在这个时期形成了正书体和横书体两种风格流派,并创作了一些后世难以超越的韪书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