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白棋     
是杯中余茶的清香,还是一种被负的幸福,一种莫名的情素萦绕在散;着热气的茶杯旁,我想那应该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爱与感伤。[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4):15-15
什么是职业幸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概念和标准。对多数人来说,回答并不甚为难,犹如画家物我两忘地画画,歌唱家幸福地唱歌,创作家忘情地创作,许多人都在工作乐趣中享受着简单的职业幸福。有的人认为能够找份稳定的工作,哪怕工资待遇少点,算是种“安逸”的幸福;也有的人为了解决目前的生活困境,打打临时工,却是一种随手可得的幸福;  相似文献   

3.
董继兵 《社区》2012,(17):48-48
布衣暖,暖的是一种心境:菜根香,香的是一种胸襟。 心境平和的人必定是幸福的,胸襟豁达的人必定是快乐的。 幸福快乐往往十分简单。布衣在身,依然可以举止优雅。从容洒脱;菜根在前,依旧可以知足陶醉,回味绵长。悠闲地流连于山水之间,与阳光雨露为邻,感受鸟语花香,让生活回归到本真淳朴的原色。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度与睿智呢?  相似文献   

4.
作为战国末年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对幸福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一方面,他在孔、孟之后看到了社会幸福与个人幸福之间的关系,认为只有国家昌盛个人才有可能得到幸福;另一方面,他看到了祸福的相互转化和德福悖论,他主张修养德行来促进幸福,但他亦勇于正视社会现实中个人主观努力与实际结果的差距。他认为致福的路径:一是加强自身修养;二是审时度势,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汲汲于物质幸福,而更多地去追求精神快乐。因此,荀子的幸福思想是对先秦儒家既有幸福理论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自由幸福是美好生活的集中体现;追求自由幸福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使命就是保障每一个个人追求和实现自由幸福。法治的自由价值和幸福价值高度关联融合。自由是幸福的前提,幸福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自由幸福是最高位阶的价值,意味着人生存和发展的完满;法治则是实现普遍自由和幸福的首选方式。资本主义使追求自由幸福合法化,却因其“虚假共同体”的本质而制约着自由幸福的普遍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聚焦自由幸福这一根本价值,既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护航,也促进“真正的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实现普遍自由幸福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谷木人 《社区》2010,(17):57-57
虽然《幸福在哪里》是一首老得掉牙。几乎人人可以哼唱的歌曲;虽然对“幸福是什么”,每个人都没停止过思考;虽然追求幸福生活的步伐几乎人人都未停歇,但若问“你幸福吗?”恐怕每个人心里都要打鼓。生活中真正抓住了幸福“命门”,掌控了幸福的人,其实并不多。  相似文献   

7.
福利解析     
福利是人的幸福利益,福利涵义中的幸福是指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满足或愉悦。从基本涵义上讲,“福利”与“幸福”是同义语,与“利益”亦是同义语,我们对幸福和利益基本涵义的阐释,也就是对福利基本涵义的阐释;在基本内涵和本质上,福利与利益及幸福具有同一性,福利的本质是人们的社会利益关系,认识和把握福利的本质。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指导和影响社会的福利制度。福利政策和福利行为,福利的主要功能包括;满足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结成,增强和调节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朋友之树     
韦华明 《社区》2012,(23):19-19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邂逅许多人.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共同见证潮起潮落;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我们都称之为朋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每一片叶子是一个朋友。  相似文献   

9.
说到“谎言”,你第一个会联想到什么呢? 谎言是邪恶的?说谎是绝对不行的?说谎会破坏人际关系? 估计没人会把谎言与什么好的事物联系到一块儿吧。 其实,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谎言:一种是会使人幸福的谎言;另一种是会使人不幸的谎言。  相似文献   

10.
【中考试题】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作家毕淑敏还说幸福需要提醒。幸福是清闲无事,幸福是艰苦创业;幸福是书山寻宝,幸福是亲近自然;幸福是攫取与占有,幸福是  相似文献   

11.
苏格拉底在《普罗泰戈拉篇》中支持一种“未经限制的”享乐主义,由此说明美德对于实现幸福进而快乐的必要性;他在《高尔吉亚篇》中则反对以快乐最大化为核心的享乐主义,由此提出一种适应性的幸福主义。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苏格拉底在这两篇中呈现的快乐观确实存在某种不融贯性,之所以不融贯的主要原因在于,苏格拉底没有为快乐与幸福、美德、理性之间的关系提供清晰而统一的说明。针对这两种快乐观的未决问题,古希腊伦理学大体发展出三种有关快乐观的思路,即享乐主义的思路、美德主义的思路以及以柏拉图为代表的综合性思路。苏格拉底的快乐观对古希腊伦理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于我们更充分地理解和把握古希腊的幸福和美德等主题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2.
道德是人们借以调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同时也是人们的一种自我理解方式。市场道德是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社会规范和自我理解方式。幸福是人们的目的得到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以及人们对这种平衡状态的感受,它作为一种普遍的目的而构成了生活的本质内容。对个体利益的尊重与强调,是现时代的一项伟大成就,但个体利益的实现仅仅是生活幸福的一个方面。市场道德有助于生活幸福的实现与提升,但更完满的幸福则有待于对这种以个体利益为导向的市场道德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人生与伴侣》2007,(2):68-68
1.幸福就是:我饿了,看别人手里拿个肉包子,那他就比我幸福;我冷了,看别人穿了一件厚棉袄,他就比我幸福;我想上茅房,就一个坑,你蹲那了,你就比我幸福。  相似文献   

14.
下列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关键在于自己是否用心去感受,当你从母亲手中接过洗好的水果时,你会在温馨中体会幸福;当你在苦闷中得到朋友的劝慰时,你会在友情中回味幸福;当你放学回家独坐桌前欣赏歌曲时,你会在遐想中品味幸福;当你漫步在公园或绿荫道上时,你会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幸福……  相似文献   

15.
劳动之于幸福的重要价值在于劳动为人的幸福提供物质基础、丰富幸福的精神感受、拓展幸福维度、确证幸福实现方式。不同社会形态下劳动与幸福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从相互分离、相互对立逐渐走向相互促进的过程。新时代劳动幸福的成立,在于新时代消除了人的依赖性,建立了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为劳动幸福奠定了社会条件;弱化了物的依赖性而强调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使劳动成果真正成为通向幸福的物质条件;倡导劳动精神和创造性劳动等理念,赋予劳动以崇高、神圣、奉献等精神价值,使自由自觉的劳动贡献成为社会认可的幸福要素;倡导“德智体美劳”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劳动的局限,使劳动幸福有了全面发展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劳动幸福权是每个人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是其他一切权利的根源和基础。[1]劳动生产出物质文化产品,满足着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创造了富裕幸福的生活。与此同时,在劳动创造美好富裕生活的过程中,人们也在不断地实现着人的劳动幸福权这一初始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幸福权就是人们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哲学依据;而作为人类社会共同目标追求的“共同富裕”则与劳动幸福权的实现同频共振,是人的劳动幸福权实现的最终样态。  相似文献   

17.
浅望幸福     
王纯 《百姓生活》2014,(11):19-19
什么是幸福?没有人能给出标准答案。幸福,是心里面一种很私密的感觉,对于每个人而言,幸不幸福只有自己说了算。很多人在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前,总是拿物质生活的好坏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指数。其实,这是一种误读。  相似文献   

18.
亚里士多德所指的政体与宪法是同义的,认为优良的政体应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公共利益为依归,符合并促进全邦人民的共同幸福;以法治为基础,用法律规范、制约政治权力,确立法的至高权威;是一种“混合”政体,集中了“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优点,并使各种政治力量在国家政权中保持恰当的均衡。  相似文献   

19.
什么叫幸福,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老年幸福不用研究,钱多肯定幸福;房子大,地位高,就幸福。做出的研究结果正相反。有个名大学的名教授,两个孩子是博士、博士后,都在美国。老教授有一天下楼梯,滑了一下,股骨折了。孩子们都在美国,老教授是孤苦伶仃,冷雨敲窗,青灯对壁。所以说,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健康。这是幸福的基石。70年代送礼送什么呢?点心;80年代送礼送保健品;90年代送礼送鲜花。21世纪最宝贵的是送健康,怎么送健康?健康最好的就是“养心八珍汤”。“养心八珍汤”那是真…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生幸福;在对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场伤心;在错的时间,遇到错的人,是一段荒唐;在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声叹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